给人拔罐后全身乏力,这是给人拔虚了吗?
学员提问:老师您好,我是全净通《30种病特训班》的学员,在全净通的拔罐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回家之后我就迫不及待想要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于是就先在我媳妇身上练练手,给她用了全净通的背部技法走了膀胱经。
拔罐结束后她反馈很好,说之前背部有点不舒服,拔完罐之后整个人就感觉松快很多,当时我就觉得自己不白学。
但是第二天早上我媳妇就觉得不对劲,她平时都是六点多就起来给孩子做饭,但是这次怎么也起不来,说是特别困。好不容易到中午的时候起来了,但是还是说特别累,全身没劲,还怀疑是不是我给人拔坏了、拔虚了。
之前我也确实听说过“拔罐会拔虚的说法”,但是我之前在全净通体验过几次罐疗,也没有这种感受,所以请问老师,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吗?还是我哪里操作不对?还是说拔罐真的会拔虚?
罐王答疑:先来说拔罐会不会拔虚的问题,这个答案是否定,拔罐本身没有补泻,只有不同的手法才会有偏补偏泻,全净通有很多调理十余年的老顾客,如果拔罐真的会拔虚,那他们拔罐十余年身体不早就垮掉了?
在传统的观念里,很多人认为“拔罐是泻法”,所以就会有这样的疑虑,“经常拔罐会不会拔虚”,实则不然,拔罐和针灸一样,都是有补有泻,所以不存在拔罐拔虚的说法的。
中医对于补泻的认识。中医的补泻,其实质就是在于气,通过对气的引导来达到补泻的目的,针灸如此,拔罐亦如此。单就迎随补泻来说,针灸是“顺经为补,逆经为泻”,即针刺时针尖的方向也就是导入的气的方向是顺着经络运行的方向的,那么就是补,反之则为泻。而在拔罐上来说,“近心端为补,远心端则为泻”,也就是说,如果拔罐带动气向近心端运动,那就是补法,反之则是泻法。
拔罐补泻的划分。就走罐和留罐来说,留罐为补,走罐则为泻;而就罐具大小来说,小罐为补,大罐则为泻;就布罐的密度来说,疏排法为补法,而密排法则是偏泻。所以全净通在进行操作时大多是平补平泻,即在走罐后留罐,这样既不偏补又不偏泻,保持体内阴阳的平衡,而对于有虚实偏向的,则会配合任脉提气、督脉补法、某经的泻法等来平衡阴阳。
关于“拔罐是泻法”,这个说法是在将拔罐和艾灸放一起对比时说的,两者想比较“艾灸偏补,拔罐偏泻”,而不是拔罐只有泻,艾灸只有补。无论是针灸也好、拔罐也好,都是以经络为基础的,都是有补有泻的,不存在只有泻或者只有补的说法,所以说也就不存在拔罐拔虚了的说法。
接下来再来说拔罐后的犯困问题,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拔罐的作用就是疏瘀清堵,就是将体内一些堆积的垃圾排出体外。对于第一次拔罐的人,体内堆积的病邪肯定很多,所以拔罐后罐印的颜色变化也会十分的明显。而通过拔罐就是将这些病邪拔出去,就会导致体内的一个空虚。
这个虚并不是因为拔罐导致的虚,而是因为拔罐使这个虚表现出来了。原本体内有邪气的存在,所以多会表现出实证的表现,虚证的表现并不会很明显,而当邪气被拔除一部分之后,虚的表现才凸显出来。例如湿盛的人,多会伴有脾虚,但是其表现主要是脘腹胀满、头身困重等实证的表现,而当湿邪祛除时,脾虚的表现食欲减退、倦怠等才会更加的凸显。
睡觉是人体自我补益的一种方式,人体的很多活动都是在睡眠中进行的,所以当拔罐将邪气祛除后,就需要睡觉来进行一个自我的修复,所以就会出现第二天倦怠、犯困等表现,这种都是正常的,保证充足的睡眠,给身体自我修复的时间,一般一到两天就会感觉身体又充满了精力,犯困的现象也会消失。
当然也可能存在新手操作时手法过重、拔罐后没有及时的喝水补充等问题,这些也可能会导致第二天的倦怠乏力,不过这些通过适当的休息都会缓解过来的。
中医学习之路任重而道远,多实践、多观察、多问为什么,祝你以后的拔罐技术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