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的种玊上围

种玊上围,位于旧时潮州府丰顺县之汤南新楼村,其兴工于清顺治十年,至康熙九年落成。寨呈卧蟹形,面积1.8万多平方米,内为三路复合式三座落构成八卦九宫格局的建筑群,有祠堂、公室、居所等,四面有围墙,设四座哨楼,辟三处大门。

寨墙据天罡地煞共108块筑成,墙每幅宽高均六米,墙厚半米,由粗砂、石子、糯米及红糖夯成,至今坚固无损。有正西门、北平门、南安门,因皆都向西,故寨又俗称西门古寨。相传正门上两扇窗为卧蟹之目,蟹目与寨前池对应有两个泉眼。

寨外南北各有护寨河,其中南河已填,寨前是一口半月形池塘,塘边有五株古榕,系清代寨中所出五位文武举人所植。太平天国奋王罗大纲即是此寨九世祖孙。村民讲潮州话,姓罗,据介绍与明末副都御史罗万杰为同一族派。在种玊上围寨外南侧,另有新楼村的一片聚落,也颇为大型而有看头。

关于种玊上围,当地官方资料大概是这么介绍的:

种玊上围古村落位于汤南镇新楼村,人称西门古寨、上围古寨,创建于清朝顺治年间,至康熙九年,工程历经18个春秋于1670年竣工,正西门门牌种玊上围,现仍可见……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城墙根据36天罡、72地煞共108块墙体围筑而成,构成独特的“隐涂蟹”型轮廓……

古寨有四大门,正门为西门,匾额为“种玊上围”、南门匾额为南安门、北门匾额为北平门,还有东门,现东门外与新建民居基本相连,原貌保存较好。寨墙四角各建一个两层哨楼,外露三面墙各设有枪眼两个。寨内有三街六巷,一祠堂六公厅,呈八卦九宫格局,大小房间608间……古寨全盛时期共有人口3000多人,人丁兴旺、热闹非凡。

古寨外……塘边一字排开有五棵参天古榕树……当地人称五丛榕,是汤南上阳古八景之一。清代时古寨内出了五位举人,按当时“每中一举种榕一棵”的乡规,种了五棵榕树……

潜士公祠是上围古寨里的一座大公祠,布局沿中轴线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各世府第、用章、淡若、非饰、未能、智锡、友兰、司马荣升等公祠也在其中。寨内祠堂、公厅建筑采用传统的建筑工艺,用抬梁、穿斗的混合结构建造,布局严谨,坐向讲究,是祀奉先祖、举办婚丧嫁娶的公共场所……

种玊上围是一座以罗氏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罗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罗氏先祖为避战乱从中原地带不断向沿海地区迁徙,最后迁居于揭阳上阳,先祖罗潮逸在今丰顺邓屋村创建罗寨。目前,居住在汤南本里的族裔约46000人,罗姓占总人口的96℅以上,人称汤南罗。根据《丰顺人物志》记载:上围古寨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从古至今,涌现了大批文武魁秀,被授州司马的有十四世祖罗智锡,被授同知的有罗际斯、罗慧宣,文魁举人罗飞熊、武魁举人罗智勇、罗应玉、罗应隆、罗国上,两捷副举罗明伦等等。近代太平天国名将奋王罗大纲是古寨九世祖裔孙,性格刚直、英勇善战……

丰顺县建置时,汤南镇原属揭阳蓝田都九图,其风俗习惯仍然仿照潮州人。古寨居民操潮州方言,群众喜爱潮剧,组建有业余潮剧团,和潮州大锣鼓班,在逢年过节、庆典联欢时,举行大型的潮州大锣鼓游行庆祝活动,配以扇舞秧歌队、挑茶担、挑花篮、扛标旗等队伍……。古寨还拥有众多的民间技艺和民间活动,如舞狮、游老爷等。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小吃和特产有汤南面线、菜粿、豆干、腌制菜脯等。

忘了是在哪一本书里头看过种玊上围的图文介绍,对于这个寨围的结构特别感兴趣,不过感觉去这地方离有点远,所以看看了解一下就算了。2017年底去了潮州,返程回普宁途中,顺路就过来丰顺,看种玊上围,还真没想到居然有这机缘过来看看一下,挺有意思的。种玊上围,玊常常被念成玉,这字本身就有点稀奇,如此误差,倒也增添对这个寨围的印象和记忆。同样的,因为没带重型器材,所以只是放了一下飞机在上空拍拍,然后带着带着小相机到里头走走,地面拍摄拍得不好,凑合一下。

摄影\文字整理:安静声音、张野

声明

本作品为普宁青年摄影、岭东忘时堂、普宁村落荣誉出品。

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作者【安静声音】署名并保留水印。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图文不得直接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行为,违者必究。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