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中 跃动着的文化火焰
演奏: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德韵古琴研究院 张金桥
黑龙江日报冰雪笔会31年的美丽回眸
于志学《冰山》
一
时间,以及和时间一样浩瀚的冰雪,就像是一张纯白而巨大的宣纸,一直在等待着黑龙江文化人、媒体人的人文书写。而正是32年前的冬天,黑龙江日报的报人承担起了这样的文化使命,用冰雪笔会的形式,让这幅巨大的宣纸,有了第一点墨香,第一抹斑斓。从此,黑龙江日报冰雪笔会的宏图画卷徐徐铺开,像时间一样绵延不绝,并赋予了这时间以斑斓的色彩、丰富的意义、深刻的内涵,在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上,开启了一场宏大的文化叙事,也开始了对黑龙江、对哈尔滨的一次次的审美观照。
就像一棵参天大树的伊始,不过是一粒微小的种子。黑龙江日报冰雪笔会这一历时三十余年的龙江文化盛举,最初就是源自一个提议。当时正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中期,有感于龙江这片沃土上的书画富矿,需要一个文化单位来牵头,做挖掘、搜集、整合、推广的工作。而1984年,正是《黑龙江日报》改版30周年,报社广请五六十年代在黑龙江生活过的文化名人惠赠墨宝,于是也就有了黑龙江日报社的第一批书画收藏,而次年一月又恰好迎来哈尔滨首届冰雪节,正是这些机缘巧合,使时任总编辑张国昌和时任分管副刊的编委王家彬,一举促成了冰雪笔会的诞生!
1985年,黑龙江日报冰雪笔会现场。图中左二为张国昌,左三为王家彬,右二为关玉良。
正如王小波所说:“梦想虽不见得都是伟大事业的起点,但每种伟大的事业必定源于一种梦想。”黑龙江日报冰雪笔会这一梦想一旦发芽,就注定会成为龙江文化艺术沃土上的参天大树。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也指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支撑这种事业成败与否的无形的精神文化气质。”而正是龙报人所具有的这种“精神文化气质”,才让他们有了在黑龙江举办冰雪笔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愿力,也让他们有能力把这一冰雪文化盛宴,在时间的流水席上,做成龙江人的精神大餐。
沈醉书法
1985年1月12日,首届“诗·书·画”冰雪笔会在黑龙江日报开篇,省市30多位书画家汇聚一堂、挥毫泼墨,老省长陈雷提笔书写了“音韵天成”四个大字,黑龙江日报冰雪笔会也从此水到渠成。此后,几乎每年冰雪节开幕之日,即是各地书画艺术家雅集本社之时,冰雪节与冰雪笔会两大文化盛事,交相辉映,彼此映照,构成了冰城乃至黑龙江的文艺景观。
王家彬事后感言:“虽然就整个文化建设而言,我社的活动不过是沧海之一滴,可它毕竟是属于沧海啊!——而这,正是我们的初衷。”1985年到1999年,黑龙江日报冰雪笔会从无到有,从萌芽初创到发展壮大,打响了冰雪笔会品牌建设的第一枪。多年来,我省走出去的著名艺术家,如晁楣、于志学、卢禹舜、贾平西等,都陆续来过“冰雪笔会”,连著名的国画大师李可染、何海霞、白雪石、尹瘦石等,都对冰雪笔会给予过各种支持。冰雪笔会,成了北国猎猎风中亮出的一杆大旗,让无数书画艺术家汇聚旗下,让文化力量得以凝聚,让艺术品牌从此擦亮。
纪连彬《垂钓图》
二
三十余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如白驹过隙,须臾而已,但却足以挟裹无数人的命运和人生一路向前,发生巨大的改变。这就是时间的力量,在时间之中,从来没有会被辜负的过去,也从来没有不会抵达的未来,甚至我们每一个人,就是时间本身。三十余年绵延不绝的冰雪笔会,是我们一年一度向时间的签到,与艺术的约会。每一年,冰雪笔会都会有新的改变、新的进展、新的惊喜,而在这时间的迁流中,参与笔会的每一个人的容颜乃至命运,也都在悄悄改变,甚至巨变。他们见证了一届届的冰雪笔会,一届届冰雪笔会也同样见证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1985年,拍板决定让黑龙江日报冰雪笔会诞生的总编辑张国昌,如今已经是86岁的老人,虽然在岁月中日渐老去,但他亲手缔造的冰雪笔会已经亭亭如盖,繁花满树。
关玉良书法
31届冰雪笔会,见证了很多参会的艺术家从初出茅庐到名满天下的闪亮历程。1到11届冰雪笔会的执行者关玉良,当时是黑龙江日报的画刊编辑,他通过冰雪笔会,广交国内艺术界朋友,为报社收藏了李可染、何海霞、白雪石、朱乃正等大师作品在内的数十件书画珍品。如今的他,更是已经成为省报走出去的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
多次参加黑龙江日报冰雪笔会的著名画家宿万盛曾说:“当年我第一次与省报结缘,是以工人画家的身份被《生活报》报道的。”还有来自我省林甸的王鹏程,1993年26岁时,接到编辑关玉良的参加笔会的邀请,兴奋地乘坐长途客车赶来参加冰雪笔会,画作也是第一次发表在省报的笔会画刊上,从此与黑龙江日报结缘,他也是在这与冰雪笔会的一同前行中,完成了从一个县文化馆创作员到全国知名画家的身份跃变。
王鹏程《韵》
更有一个见证乃至参与了从第一届到第31届全部冰雪笔会的省报员工王彦涵,他回忆说:“第一届那时,我23岁,是追星的艺术青年,跑去看热闹,从此冰雪笔会届届启蒙我,让我拿起画笔,笨拙涂鸦,做个追求快乐艺术的人。”如今的他,不但已深入参与到多届冰雪笔会的筹备工作,更是耗时三年,编撰了《凝视——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艺术作品集》,收进了220人的707件作品,而这一切的伊始,也许,就缘自于当年充满好奇与羡慕的一瞥。
如今已届耄耋之年的王家彬老人,在看到黑龙江日报第31届冰雪笔会的盛况后,更是欣然命笔:“卅年笔会偶回眸,喜见涓涓汇大流。雪塑冰雕名宇内,丹青翰墨共春秋。常思旧雨铺只瓦,更羡新知再上楼。漫道龙江冬色淡,诗情画意伴君游。”
蒋悦《恋》
就像是一场文化接力,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随后的社长、总编辑们更是不遗余力地坚持了冰雪笔会这一文化工程,像贾士祥社长、王毅人社长、贾宏图社长和分管此项工作的时任副总编李惠东,从1999到2003年,黑龙江日报冰雪笔会,又完成了一次跨世纪的跃迁。正是在新世纪伊始的2000年,冰雪笔会走进了俄罗斯国际艺术交流展的展厅,让黑龙江日报冰雪笔会有了由全省到全国,又由全国到国际化的燎原之势。
可以说,31届冰雪笔会,就像31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串联起时光和黑龙江人的文化气脉,在历史的深处、在当下的时代、在未来的远方,都闪耀着文化与艺术的光芒,而一次次擦亮她的,正是一代代、一群群龙报人的情怀与担当。
富中奇《秋颜图》
三
时代,就像一列呼啸前行的列车,在岁月光明的隧道中风驰电掣般驶过,一路,都是日新月异的风景,一路,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黑龙江日报冰雪笔会,也在这时代的快车道上进入加速度时间。在2004年之后的这十多年里,冰雪笔会更是频现大手笔、大动作、大气魄,让冰雪笔会不断提档升级、转型扩张,完成了其品牌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矩阵建设的一系列工程,彰显了一个主流媒体在黑龙江文化事业上的责任与担当、雄心与梦想。
美国著名建筑家伊利尔·沙里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追求的是什么”,尤其是美术馆,更能体现出一座城市的品位与内涵,有人说,美术馆和城市的关系,就像人的躯体和灵魂。纽约的大都会、伦敦的泰特、巴黎的卢浮宫,几乎所有的国际大都市都拥有知名的美术馆。高雅的灵魂加上坚实的躯体,才是完美无缺的家园。正是有鉴于此,时任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杨殿军拍板,2007年,作为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进军文化产业的一大举措,黑龙江日报美术馆正式开张,免费向市民开放,成为国内外艺术家及作品交流与展示的平台、省内外艺术新人创作的基地,标志着黑龙江艺术展台又多了一个空间,黑龙江文化产业多元发展趋势中增添了一个新亮点。分管该项工作的时任副总编袁晓光前线指挥,亲自策展,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黑龙江日报美术馆共举办了多达240个展览,一元起拍卖二十余次,观众近100万人次,平均9天一展,展览频次之高,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级美术馆中均遥遥领先。黑龙江日报美术馆成为全国办展最早、办展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报业美术馆,打造了黑龙江日报美术馆的品牌效应,也让冰雪笔会有了自己的家园和阵地。
画家宿万盛在冰雪笔会挥毫泼墨
2009年,经哈尔滨市政府的同意,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第23届冰雪笔会升级成为哈尔滨冰雪节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让黑龙江日报冰雪笔会从此走出围墙、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此次笔会打破了冰雪笔会通常一天的常规打法,历时长达10天。同时开启了五大会场,推出五大丰富多彩的活动,分别是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第23届冰雪笔会暨全国书画展销会、翰墨情——中国著名书家5人展暨赵学敏书法艺术研讨会、荣宝斋画院著名画家笔会、“冰雪情”——龙江书画家现场冰雪笔会、全国著名作家“21世纪文学发展研讨会”。不但有来自北京、天津、云南、贵州、河南等地的160位全国知名的书画家及画廊、书画经销商参会,更有中国著名评论家叶庭芳、著名诗人欧阳江河、著名作家刘庆邦、李敬泽、陈希我等诸多在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名家专程来哈赴会,文人雅集,墨客云聚,堪称黑龙江文化艺术史上的一大盛事。
此届冰雪笔会真正走向了市场,走向了市民生活,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第23届冰雪笔会书画拍卖会圆满成功,150幅书画作品全部拍出。从此冰雪笔会不仅是文人墨客的专有,更成为全民大众的文化娱乐和新的消费方式,让文化艺术惠及黑龙江市民百姓,让书画的“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游寿书法
2010年起,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更是受深圳文博会、大芬村、雅昌版画村的启发,决定采用适销对路以合乎百姓艺术需求的新策略,周密地组织并实施“专业画家作品进家庭文化工程”,先后动员了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业画家加盟到这项促进黑龙江省文化大省建设的事业之中,并提出了旗帜鲜明的口号——“一元起,百姓买得起!”一元拍卖,让艺术“俯首”大众做“长线”文化工程,在市民中引发热烈反响和追捧。
在互联网时代,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着力于抢滩网络空间打造艺术阵地,让黑龙江日报以冰雪笔会为主打品牌的文化艺术产品,有了立体传播空间。在2012年举办的第26届冰雪笔会,一大特点就是创新展览模式:报网互动滚动播放笔会和展览,让其成为永不落幕的冰雪笔会和展会。展览采取“报、网、馆互动模式”,首先在生活知道网上推介宣传参展艺术家及其作品,同时在“生活知道网”开设“网上美术馆”频道,推出冰雪笔会及名家画展专栏,黑龙江日报美术馆向广大观众集中展示艺术大师的力作。这种报纸、网络和展馆三位一体的全新展览模式,既结合了美术馆的直观视觉性、报纸的强有力的受众性,又运用了网上随时浏览的自由性和普及性,形成强大的影响力与辐射力,最终推动冰雪笔会跨上新台阶。如果说第23届冰雪笔会实现了艺术与市民的对接,第26届冰雪笔会则实现了艺术与网络的对接。时任副总编袁晓光说:“我们这一轮接力赛的任务,就是使冰雪笔会走出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围墙,走向全国!”
权伍松《人体》
2013年,在黑龙江日报美术馆启幕的哈尔滨首届冰雪读书季,是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倾力打造的为期一个月的文化惠民工程,让浓浓的书香和芬芳的文化气息弥漫冰城。特别是在年前进行的“书法家送春联”活动,每天不仅吸引大量市民买书得春联,更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在购书之余前来“取经”,使得“冰雪读书季”在书香气中增添了一缕墨香。
通过冰雪笔会和黑龙江日报美术馆,黑龙江日报还坚持不懈地吸纳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水平书画家,打造自己的艺术人才队伍,迄今为止,黑龙江日报美术馆已成功签约张海东、董晓泮、何路、张泽国、宫建华、夏恩智、徐晓丽、田夫、王剑兰、吴冰、杨学成等优秀书画家126名,范扬、尼玛泽仁、贾平西、满维起、李易峰、赵经国、孙戈、孟凡乐、许俊等20多位知名艺术家受聘成为黑龙江日报画院的名誉院长,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黑龙江展馆更是直接落户到黑龙江日报美术馆。冰雪笔会和黑龙江日报美术馆,成了文化与艺术的一块巨大的磁石,让这些省内外的艺术大家,一直蓄势待发, 随时参加集团组织的各项艺术文化活动。
黑龙江日报美术馆利用自身品牌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始终高昂弘扬正气、慈善义拍的旗帜,发动签约画家和大众举行各类救助活动,先后六次慈善义拍,共拍得善款近80万元全部捐献社会。其中于2012年5月27日,由黑龙江日报美术馆大手笔推出的《大爱丹青——救助张丽莉中国画名家义卖展》获得空前成功,40多位签约画家和七位北京名家慷慨出手,捐出70幅名家书画作品,在现场被百余位爱心人士抢拍,共拍得11万余元善款,全部转入张丽莉见义勇为基金;2012年4月7日,《画·爱——救助白血病女孩义卖展》共拍得21万元善款,成功挽救了一个年轻女孩的生命;2013年9月5日,由美术馆与狮子会哈尔滨市委员会举办的救助脑瘫儿童义卖展共拍得37万元善款,全部捐给海员医院用于购买脑瘫儿童免费康复的治疗仪。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说:“所谓美,是在事物照理想一样实现时所得到的感觉。所谓照理想一样实现,就是指这一事物发挥其自然的本性而言。所以,有如花在显示其本性时是最美丽的一样,人在显示其本性时便达到美的顶点。善就是美……”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艺术与爱心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连接点,让大爱与大美同时绽放出最美的光芒。
31届冰雪笔会,见证了很多参会的艺术家从初出茅庐到名满天下的闪亮历程。
这31届冰雪笔会,是黑龙江日报用三十余年时间绘就的文化蓝图,搭出的艺术舞台,在推动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用艺术的点金之笔,将黑龙江的冰天雪地,点化成金山银山,点化为黑龙江人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一届届冰雪笔会,就像是冰天雪地中,跃动着的文化火焰,让黑龙江人追寻文化艺术的前行之路,温暖而明亮。
刘棣《新春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