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收藏: 国医大师李济仁的“补心方”, 通治各型冠心病, 很实用
点击加载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跟你聊一张很实用的经验方。它是用来治疗冠心病的。
你来看一下:
当归15克,党参15克,紫丹参15克,川芎10克,五味子10克,黄芪20克,麦冬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这个方子,谁琢磨的?是李济仁老前辈。
这位先生,可真是不得了。他生于1931年,卒于2021年,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他的学术地位、生平,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说了,以免广告嫌疑。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到网上查阅一下。
点击加载图片
老先生这个配伍,应该说还是他早年创立,并且在业界广为流传的。老早年,我们国家权威部门编撰了《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这部书。其中,就收录了李济仁老师的这个配伍。我在看到这个配伍,以后,特别喜欢,收藏在我的笔记本里。
这个配伍,其实就是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的。这里头的党参和黄芪,用于补气。麦冬,用于补心阴。当归、丹参、川芎,用于活血养血。五味子,益心气,养心阴,安心神。虽然只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七味药,但是立法周正,照顾全面。
就冠心病而言,别管什么类型的,往往到最后,都会涉及到心气不足、心血瘀滞、心阴亏虚、心神不安这个几个问题上来。因此,利用上面李济仁老师这个配伍,搭配其他药材,随症加减。往往可以取得百搭、通治的效果。这就是它值得借鉴的地方。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有一次,李济仁老师接待一个患者,50岁,姓张,男性。
这个人,之前有五年的冠心病史了,治疗效果不理想。
找到李师的时候,刻诊见脉沉细、苔薄白,舌质淡,常常觉得的心痛,连着后背疼,胸里头常常发闷,偶尔心慌,爱出汗,后背阵阵发凉,晚上睡觉不好,面色看上去也没有血色。
当时,李济仁老师用的什么方啊?就是以上头这几味药为底子,再加上了几味对症的药材。方见——
点击加载图片
当归15克,党参15克,丹参15克,川芎10克,五味子10克,制附子10克,枳壳10克,枳实10克,黄芪30克,麦冬12克,肉桂6克。一共是开了五剂药。
五剂药用完,患者感觉心痛、胸闷减轻。但是在劳累之后,依然会发作,而且食欲不振。
这个时候,李师把党参换成红参10克(炖服),然后加炒白术10克。再用五剂,诸证继续缓解。接着再用10剂,最终诸证悉平,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李师用的方子,你仔细看,就是当归、党参、丹参、黄芪、五味子、麦冬、川芎。在这七味药的基础上,加上肉桂、附子,以及枳实和枳壳。肉桂、附子干啥的?是温阳的。枳实和枳壳干啥的?是行气开郁的。
为啥这么用方啊?
首先,这个人,肯定是有心气不足、心血瘀滞的问题。心气不足,他就气短乏力、不耐久劳,心慌出汗,脉象沉细,舌淡苔薄。气不足,血行不畅,他就有心血瘀滞的问题。所以说,他胸闷、心痛。心气心血不足,心神不安,他就睡不好觉。你总气虚流汗,必然也会伤阴。
既然如此,那就正好用党参、黄芪来补气,当归、丹参、川芎来养心血。五味子配麦冬,养心阴、安心神,还能补心气。
不过呢,在这个基础上,患者有明显的寒象,即胸阳不足。你看他后背发凉啊,背寒肢冷。怎么办?得温阳。于是,加上肉桂和制附子。
这些都打理完了,加一个枳壳、枳实,有利于行气宽胸。
到二诊,患者虽然有所改善,但劳累后依然发作,而且食欲不振。这看出来,是脾虚日久啊。怎么办?加大补脾益气的力度。党参换红参,并加白术10克。
所以说,这就是以李济仁老师的七味药验方为主,酌加温阳之品,来改善冠心病的经典案例。
其实,党参、当归、丹参、五味子、黄芪、川芎、麦冬这个几味药,还有别的搭配方式。如果患者伴有气滞的问题,表现为胸痛走窜、胁肋胀满,因情绪波动而加剧,食欲不振,总叹气,脉弦,可以加郁金、枳实、金铃子散。
点击加载图片
如果患者有痰浊,脉滑,苔厚腻,咳嗽痰多,甚至无法平卧,加瓜蒌、薤白等等。如果心阴心血亏虚明显,表现为心急心烦、心中惴惴不安、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可以酌加柏子养心丸服用。血瘀明显的,表现为脉沉涩,舌紫暗,患处疼痛拒按,夜晚疼痛明显,那加入活血化瘀之品,比如失笑散、红花等等。
这些,都是李济仁老师此方的一般加减之道,在业界是广为流传的。我写出来,不过是转述一下而已。
说起来,这个冠心病,是困扰我们当代国人的常见病。如何有效应对、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李济仁老前辈的这张验方,我觉得算是比较好的经验之一。我不敢说,他一定适合谁。但是总体上讲,它对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在这里详细解说,希望能给您在求医问药的过程中,增添一份科学、可靠的参照。非专业读者,请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中医同行们,不妨也做个参考,日后提高临证技艺。
最后,我还要借此文,缅怀一下李大师。说起来,李师就是前不久,今年的3月11日去世的。消息传来,业界为之悲痛。作为一代中医巨擘,他留下了丰厚的医学遗产。抓紧时间抢救、整理和学习李师的医学遗产,是刻不容缓的事。我们继承得越好,让中医发展得越壮大,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越会得以宽慰。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