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形而上学摘记一则
浅谈形而上学摘记一则
昨天与一友人就《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存关系问题》小文里的形而上学问题进行了一次研讨。现摘记一则如下。
友人问: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应该属于本体论问题吧?那萨特,海德格尔他们的存在论属于本体论吗?
答友人:它首先是一个基本问题。这基本的意思就是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人论等等都有了或以此为基点思考。它本来很简单的一个儿童问题,一反思便超复杂了。例如,依主体侧有感性与理性关系问题,依对象侧有现象与本质关系问题,而这两组关系问题对应组合起来又什么意思?!而且更加复杂的是例我=我里,对象与我同一,又什么意思呢?!如此等等。
其次,存在论,又名本体论,有论,是论等等。简单说,存在论就是追问例英文里的系动词Being是什么意思?我们古汉语A者B也,这个者也结构什么意思?现代汉语A是B里当是作判断动词,其名词化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我们追问“是”是什么的时候,己经用了这个“是”。所以,“是”是一个理论上无穷倒退结构,现实上无限向前的自身运动。这大约是现当代形而上学是论(或存在论)的宏大叙事方式或结构。
最后,这个本体论又叫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首创,他专门建立了一门学问,旨在研究存在本身(即存在概念也就是存在存在非存在不存在或语言里的系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名曰物理学之后或形而上学。
友人问:存在哲学还属于本体论。不是说现当代哲学从海德格尔,胡塞尔等已经转型了吗?转成什么了?
答友人:他们用现象学方法做哲学研究工作,包括当代法语世界哲思的结构和解构主义都一路下来,皆在解构概念哲学(辩证法),所谓反逻格斯中心主义反本质主义反人类中心主义等等,主张个体多元无标准强调特殊性等等,实际上又解构不了,因为当你解构的同时即在建构,意为观念是人无论如何摆脱不掉的一件事情。例如,海德格尔思考存在与时间关系问题,意欲去除主客二分法。现在看来,实际上他自己提了一个自己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因为在西方人的逻辑语境里(逻辑思维即主客二分)那是去除不了的。当然海氏哲学里有没有认识论问题,人们还在研究争论。实际上是有的,如其师胡塞尔现象还原法里有一个现象学剩余还原不掉,即自我极和对象极。后来海氏实际上自己也放弃了前期的去主客二分问题,因为不二分法是东方文化特色,例古印度或古中国文化特色。试举一个前期海氏哲思特色例,如问玫瑰花为什么开放?海氏会答,因为玫瑰花开放。这个从亚氏以来的问题使玫瑰花成为玫瑰花的是什么的形而上或本体追问(包括玫瑰花开放问题),亚氏后来归到玫瑰花的概念(无任何质料的纯概念形式)。而海氏这里的生存论新解,无疑是半个哲思加半个诗思,自然是不能让人满意的。
海氏后来说自己直到晚年才读懂了亚氏这个形而上学什么意思,这大约也确然。这时跟他年青时的解释完全不同了。如果说其师胡塞尔近似康德,那么海氏更接近黑格尔。实际上,黑氏现象学里你如果把概念论拿掉或对概念论作现象学还原后基本就是海氏现象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海氏与黑氏相比,似乎也没有多少创新可言,甚至还有剽窃之嫌疑。
至于现象学转型或转向,转了一个什么?简单说,之前我们认为透过现象可寻得本质,转了以后没有本质可寻了或说不论本质了(即反本质主义或非本质主义),因为现象学认为我们先前以为的那个所谓本质依然不过是现象。这个意思,用萨特话说叫存在先于本质,似乎更清楚些。这个用我们的话说叫命由己造,未雨绸缪,或盖棺定论等一类意思。我想应该是这么一个样子。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友人问:存在先于本质,其实就是用这样一种说法消解了追求谁为本源的本体论吧?
答友人:初略的可以这样说。例如,对于上帝这个形而上学的本体或本源存在,按现象学家话语说,胡塞尔给上帝加括号,对其存在与否存而不论;海德格尔给上帝的存在打叉,意为探求存在本身;萨特在上帝存在的虚化或自我疏离里揭示出上帝存在的前意识自我意识形态。这三个现象学家用这一个外在反思形式的现象学还原法的共同旨趣是消除一切感性与理性的假设性存在,寻求作为意向性上帝存在的本质性(即纯现象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现象学家们反倒是又重新确立了本体或本源论(参照西方哲学史可以说他们力求追根溯源式的类似回到古希腊人那种自然的天人合一物我不分的生存或生活状态,指证主客二分的认识反倒是后起的。这样一个如海萨二氏非理性主义生存主义的存在论的根基其实还是理性的存在论如胡塞尔理性主义生活世界)。这样,例如本质先于存在说认为上帝创造一切,没有偶然,全是必然。而存在先于本质说正好倒过来,一切都是自我创造,包括上帝,全是偶然,没有必然。当然,这两种存在论意趣大异。后一个现象学存在论或生存论生活例子,海氏例举如你一惯用钥匙开门没问题,也不注意,忽然一天开不了了,这个惯常的行为被打断了,于是你开始引发注意和认识,想是门还是钥匙或其它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而之前的那个连续不中断的一惯是一个混沌式本质或本源或本体性存在。萨特例举自身亲体验例,即当他一次在深思或沉思时下意识点燃一支烟吸起来也不注意直到抽完。忽然回想刚才自己做了什么?马上能够想起且无意识吸烟动作自动完成还没烫了手。那这说明这件非理性的事情还是处在意识里且受自我意识理性控制,否则回想不起来而且不可解。于是萨氏在《存在与虚无》里说自我意识结构为,不是其所是是其所不是。这一结构同时构成存在论(或叫生存论)的存在先于本质说。这两种前现象学和现象学兴趣迥异的不同的存在论理解法或解释学,从语言哲学角度看,本质先于存在说是把系动词Being名词化,而存在先于本质说是把名词化的系动词Being重新动词化。但是存在论或生存论里Being的基本意义等于To be,即这个动词不定式结构意谓着,不管怎样你总得是一个什么东西起来,这个本源意义又是连续一贯没有区别的。简单说,关于存在论(或叫生存论或叫本源论或叫上帝论等)的形而上学式自我追问或理性自我批判溯源式历史演变大约如此。挺好的问题。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张满天2020年7月29日呼和浩特市北垣西街寓所草拟。今发头条部分内容有改动,题目现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