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品对管理很重要——评《管理失位,才会强调忠诚与人品》

昨天读了某张公知的一篇《管理失位,才会强调忠诚与人品》的文章,忍了一个晚上终于还是想说两句。

文章观点如题“管理失位,才会强调忠诚与人品”,或者用他的原标题来说就是,“体制缺失,才会强调人品与忠诚”。这个观点也可以翻译为“好的体制是不会强调人品与忠诚”的,因为逆否命题就等于原命题。

类似的观点我在不同时期都见过,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认识这个观点,当时肃然起敬,因为大学生都喜欢那些出人意表的、一鸣惊人的观点。工作一段时间后,隐约感觉这个观点有点问题,但说不上来问题在哪里。最近几年的思考让我发现了这个观点问题的症结。

体制缺失才会强调人品与忠诚,这样说你不容易发现它的错误。反过来说,错误就比较明显了。好的体制不会强调人品与忠诚吗?

很久以前读过一本管理方面的书,叫《基业长青》。作者詹姆斯·柯林斯和杰里·波拉斯选取了18个卓越非凡、长盛不衰的企业进行研究,探讨是什么使得这些企业变得非凡,并且可以基业长青。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展示出来的长期影响。显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念是不同的,对于这些伟大的企业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他们的企业文化,他们全部都致力于寻找有着共同理想,共同价值观,甚至相同品格的人来共同推进事业。

这个观点已经和张公知的观点明显相左了。当然,张公知也做过企业,也许他的企业比这18家企业更加伟大也说不定。

张公知的错误不在于他强调了“体制”的价值(我看还是把它叫制度更加普适性一些),而在于他将制度和文化观念对立了起来。

制度和文化观念本就是互为补充的。我也是一个制度学派的拥护者,喜欢强调制度的价值。政府现在在推数字改革,就是要将政府工作制度化,并进而用技术将制度自动化。

极端地说,如果所有工作都可以被制度化,那就意味着所有的工作都可以被自动化,因为制度化的流程都是可以通过技术改造为自动化的。

就像一辆车,将所有人的工作都结构化,或者叫制度化,那么这辆车就可以变成全自动了,这就是无人驾驶技术。

但是,政府的工作能够全部被制度化吗?目前看来,很难!越是复杂的工作,制度化的成本越高。

就好像下象棋,每一步的平均变化是35种,制度化就意味着要为这全部35种情况准备预案;但是下围棋,每一步的平均变化是250种,制度化的成本将呈指数级增长。

当然,今天看来,下棋对人工智能而言已经不是问题,但是,政府的许多决策要比下棋复杂得多。即便我们能够将很多行为进行制度化,其执行成本也是公共财政所负担不起的。政府如此,企业也一样。

一个事情一旦被完全制度化之后,的确像张公知所说的,谁来干这个事就不重要了,甚至是人来干还是机器来干也已经不重要了,这时候的人只是像机器上的一个零件而已,不需要有任何的个人主观能动性。

凡是还用得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事情,就意味着还没办法进行完全的制度化。有主观能动性的地方就意味着有自由裁量权,有自由裁量权的地方就意味着有道德风险。

就像张公知所说,“人都是自私的”,那么就意味着只要无法做到完全的制度化,那么就一定会存在道德风险。

之所以称为“道德风险”,其意思就是和人的品格有关。它是风险,不是必然,因为人的品格有高下。

像美国的选举制度,无法剔除道德败坏者。随便翻翻新闻,在美国的政界道德品格低劣的人比比皆是,像这样的人,如何确保他们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时候不损害大众的利益?

所以,品格低劣的管理者,将大大加大道德风险的风险系数。

张公知可能会说,我可以通过设计制度来规避风险。前面已经讨论了,制度并不能覆盖所有的场景,总结一下理由主要有这么几个: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完备性,制度的制定成本非常高,甚至在很多领域无法制定成文制度;制度越细,制度的执行成本越高,以至于不可执行;对制度执行是否落实的监督成本也非常高。

事实上,文化因素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不成文的制度,它是对成文制度的一种非常好的补充,是一种相对便宜和经济的选择。

所以,我们的社会规范既需要像法律法规一样的成文制度,也需要像道德观念这类不成文的制度规范。制度相对于文化观念的优点是透明、可观察,边界清晰;但在某些场合文化观念更有优势,比如它的执行成本更低。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随地吐痰,如果通过制度约束,很难监督,处罚的执行成本非常高,因此,通过提高大家的卫生观念、道德意识是相对简单的做法。

虽然,道德观念不是一个强制的约束,但在文化市场中,违反道德观念也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和个人品格成正比,品格越高的人,违反道德观念带来的成本就越高,因此就更不容易违背道德观念。这就是为什么伟大的公司都特别强调企业文化,以及员工品格与企业文化的契合度。

随着技术的发展,某些场景制度成本会下降,因此,很多社会观念可以通过制度得到固化。比如杭州的车让人,以前需要大家凭道德观念自觉执行,现在摄像头的技术更优,成本更低,使得制度化成为可能;又比如门禁技术的发展,网络打卡技术的发展,使得监督迟到早退的制度成本大幅下降。等等。

但是,制定什么样的制度仍然受一个社会的道德观念影响,技术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人品作为社会运行的润滑剂将长期发挥作用。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塑造一个人的良好人品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组织的效率,他本身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需要,是人类生命意义的所在。否则,我们何为人?

前段时间读了桥水公司创始人达利欧的《原则》,把这个问题说得非常透彻,我很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张公知,让他读一读达利欧对员工、合伙人以及自己的最重要一条原则:极度真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