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燃情岁月》观后感
偶然的机缘,邂逅了几部在故事中展现美丽风景的老电影。
本来以为,异国绚烂的景色中定然会发生一些满含柔情、感人至深的轻松故事。观看了法国电影《蝴蝶》后,这种想法更加坚定了。随后观看的是《大河之恋》和《音乐之声》,黑足河的风光、少年钓鱼的乐趣、萨尔茨堡的景致、人间挚情的纯真,这些充满诗意的场景令人难忘,又令人向往,但其中也渗进了几许不协和的音调。
直至《燃情岁月》,终于看到了根本不想看到的惨烈。这与观看影片的初衷完全相悖,但还是被这种惨烈所震撼。战场上,崔斯汀目睹亲兄弟被敌人用机枪扫射。虽然立即为兄弟报了仇,可亲人的生命再也无法唤醒,只能剖出他的心脏,把它送回故乡。
如果说战争是由敌国的侵略行为引起的,那本国政府的邪恶又该如何解释呢?片中的父亲本就是军中的上校,由于无法忍受对印第安人的大屠杀而离开了军队。崔斯汀作为一名不羁浪子,其个性异常鲜明动人。在与黑暗政府及其警方走狗的对抗中,更凸显出这一人物的光彩,他的行为着实替被压迫者出了一口恶气。
曾经读到一篇文章,文中提到:美国政府之所以不禁枪,是因为人民手中只要握有枪,就可以随时反抗政府的残暴。民间有枪支,是会发生一些摩擦走火,甚至械斗杀伤,但相对于残暴政府对人民的压迫,这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观点纵然值得商榷,可美国人那种自卫抗暴的意识却也让人钦佩。
故事逐渐展开,时不时出现的牧场风景恰恰点缀其间。辽阔的草场、起伏的情节、壮美的山河、人物的情怀,这些融合成了一个整体。以年老的崔斯汀与熊搏斗丧生结尾,既深化了主人公的性格,又渲染了影片那别样的氛围。
好电影,应该也没有国界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