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当代书画院 | 书画家 董金良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题写
前言
江苏当代书画院由省文旅厅主管,省民政厅注册,植根于人杰地灵的江南文脉之地南京,汇集了一批具有丰富创作经验和学术成就的著名书画家。以弘扬书画艺术为己任,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为职责。将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开展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的研究、创作,交流与传播工作,举办多种形式的书画艺术活动,努力推进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的发展。
当代书画院的“当代”一词,可以作为时间概念即“当今”的意思;也可作为艺术风格的概念即“当代艺术”流派。从艺术风格角度说,江苏当代书画院的职责就是努力推进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的发展。
“中国”就是民族性,“当代”就是时代性,“艺术”就是艺术性。所以我们倡导书画艺术的民族性、时代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推动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奉献力量。
江苏当代书画院
董金良
1974年7月生于江苏省宿迁市。200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2016年进入江苏省国画院。二级美术师,江苏省国画院山水画创作研究所专职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提名奖、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6·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收藏作品,入选“第七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
澹逸愈古·天趣泠然
——读董金良山水画有感
在我看来,当下的山水画是很难有所“创新”的。其难点不在于图式之新、技巧之新、风格之新,而在于山水画的“新”与山水画之本源、本体、本质是否还有恰当的距离、度量和分寸?与山水画原有的精神圭臬、学养底蕴、形态边际是否还有关联、接续及发展?即便是傅抱石先生“在题材技法诸方面都想试行新的道途”而在实践中又“不敢十分距离传统太远。”(语出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自序》)这种“新”与“旧”的抉择,“古”与“今”的取舍,需要画家的天资、才情、修养和技巧的锤炼。而董金良近期的山水作品,让我们看到一种态度、一种努力,一种令人企盼、充满期待的希望。
大运 纸本水墨 240cm×200cm 2014年
和 音 纸本水墨 234cm×200cm 2020年
论及风格,董金良的山水画风苍茫俊逸、清凉超拔,甚至有些落寞荒寒、简淡萧瑟之气。这是传统文人画固有传统气质之一,也代表了画家的品味、格调与精神境界。就当代审美趣味的多样化而言,文人画追求的传统气质并非中国画的全部,甚至有时避世绝俗、孤寂清幽的画面气息并不为所有人钟爱,但其中不流尘俗的高蹈精神、卓然而立的文人风骨、旷远豁达的审美心胸确是我们民族深藏、包孕、沉淀下来的文化品格。在董金良营造的山水天地中,我们看到了久违的传统气息而不是亦步亦趋的传统图式,感受到徜徉在传统精神中的清幽、简淡、苍茫、浑朴,与之相伴的是士人的情怀、信念的坚守以及隐匿于心的精神标尺。我见过很多画家口若悬河的表述自己艺术上的品味、格调、气息如何、如何,反观画作又让人疑惑其“言行不一”,而要“言行一致”对于画家来说谈何容易,恐怕很多人是“非不想,实不能”。今观董金良山水,无需多言,一派清音雅韵、天趣流淌,这种风神韵采是很多人孜孜以求而求不到的,而在董金良笔下却举重若轻、信手拈来。这是天赋才情,也是自然本性,更是个人修为与技巧锻造的化合。特别是在看似繁花似锦的艺坛,董金良山水的意义在于把传统精神接引到这个时代,以古厚淳真的气息灌注到这个亟待涤滤思想、澡雪精神的文化环境中,唤醒当下的审美者对过往先贤的记忆和敬畏,让观画者勿忘山水画“以形媚道”的观照初心。从这个角度看,董金良山水有“古意”而无“陈腐气”,殊为难得。
和音 纸本水墨 234cm×200cm 2020年
吉 照 纸本水墨 234cm×200cm 2020年
再论及董金良山水画的特色,除却对其风格意趣、审美取向的宏观概览,不得不提董金良在图式上的“新变”。他的山水里传统元素无一不全:山、水、松、石、林、泉……,离古不远却非“复古”,古意盎然又能新意迭出,令人有似古实新之感。其奥妙在于画家不在笔墨上欲与古人争高下,却在章法上匠心独运,打破传统三远法、三段式、马角夏边等等成法的束缚,剪切、特写、嫁接等等现代视觉语言娴熟的运用到画面中,面貌焕然一新。只见大面积的水、大块面的山、结构线式的松枝树干等等被修饰为极具个性的符号,点、线、面的编织交叠、揖让重组呈现出强烈的构成意识,充满了张力和律动;细小的点景人物、舟船或者其它之类的“道具”被安置在画面需要的位置上“画龙点睛”。董金良笔下,没有卖弄的笔墨,没有炫目的色彩,清灰的画面透着理性的空气感,带有标志性的灰度墨色丰富而细腻,有如色温控制般精微完美,没有随意或者任性,没有张狂或者败笔,只有高度的自觉和精谨的设计。所有的经营都符合画面审美的需要,服从画面最后呈现的效果以及画家所要表达的意境。这既是现代水墨画家与传统文人画家在技术层面的实践差异,也是在理解艺术功能上的时代鸿沟。在这个时代我们画画实在不需要表面上装腔作势的“复古”,更没必要自娱自乐式的玩弄笔墨。把握传统笔墨的精髓与要义,对接符合现代审美需要的绘画语言和实践方式对于现在的画家显得更为必要、更加重要。在这方面,董金良是非常好的践行者,观者看画自然知晓,无须我在这里赘言了。
吉照 纸本水墨 240cm×200cm 2019年
吉照 纸本水墨 234cm×200cm 2019年
简言之,董金良的山水画没有沿袭传统图式,却能承接传统精神,以山川外在之“景”写出画家内心之“灵”;亦不是用素描或者西画的诸多方式消解山水画笔墨意趣的核心价值,却能借鉴现代艺术的形式构成化解传统山水程式化的桎梏和羁绊,从二者之间董金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一条大道。作为相知好友,我在他的画中看到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山水图景,看到山水画所应走的方向,或许不是唯一,但令我憧憬他的未来。
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馆长 黄戈
圣光1 纸本水墨 240cm×200cm 2019年
无限风光在险峰 纸本水墨 234cm×200cm 2020年.
下图请横屏欣赏
嘉瑞 纸本水墨 140cm×350cm 2020年
圆照 纸本水墨 140cm×350cm 2020年
轻安 纸本水墨 140cm×490cm 2018年
如如 纸本水墨 1230cm×234cm 2019年
瑞霭 井冈山劲松 纸本水墨 180cm×752cm 2020年
沙洲坝大樟 纸本水墨 180cm×752cm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