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老物件

  在陕西,在我们不少人的记忆里,总有一些小物件能唤起我们怀旧的情愫,尽管它们正在逐渐消失在历史中,但那种情感和怀念却与日俱增,不曾消退。小编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今天搜罗了一些陕西的老物件,和大家一起回忆过去。

  井轱辘

井轱辘

  轱辘架子,陕北、关中不少缺水的农村,依然在用,取水的地方叫做“井”或者“窖”。(不过像这种的,在小编小的时候就已经很少见了)过去农村老百姓就用这个井轱辘挂上一盘绳索拴上木或铁水桶把地下浅井的水取上来供人们生活饮用。随着城市化以及自来水供水系统的大量普及,用井轱辘取水的方式已经很少。现在,许多地方的井轱辘的实用功能并不大,更多的是满足了人们的怀旧情结。

  老式灶台

老式灶台

  老式灶台,很多蓝田农村如今依然在使用,这种灶台大部分是烧柴的,最左边的是风箱,专门用来催火。灶台,它自古开始出现,相传由燧人氏发明。1993年,普通灶台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进。截至2007年5月,我国大部分农村拥有灶台。

  轱辘碾子

轱辘碾子

  碾子主要是指用人力或畜力把高粱、谷子、稻子等谷物脱壳或把米碾碎成碴子或面粉的石制工具。这种工具在电气化以前的中国农村很常见。但现在因为时代的快速发展已经很少用他了。

  手工推子

手工推子

  手工推子,小时候这种推子很常见,不过理发的感觉很痛苦,夹毛呢~后来就被电推子取代了,怎么样,看着这手工推子,怀念那时的父亲帮我们理发的旧时光么?

木制盘子

木制盘子

  木制盘子,以前农村红白喜事离不开它,现在多用那种不锈钢的盘子。

  簸箕

簸箕

  有三种物品被称作簸箕,一是一种铲状器具,用以收运垃圾。二是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的器具。三是指簸箕形的指纹,指纹的一种,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中间成封闭圆形的谓之“箩”(民间多称为“斗”),如果开口延伸出去谓之“簸箕”,斗和簸箕被赋予神秘的占卜色彩,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话,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另外还有叫做簸箕的小吃。

  jiang wo

jiang wo

  农村娃染过指甲的应该认识,起到捣碎功能的物件,西府一带管着叫jiang wo。

 纺花车

纺花车

  纺花车子,已经消失在关中农村了,随着历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纺花车现在几乎绝迹了。虽然它已经完成历史的使命,但是它毕竟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针线蒲篮

针线蒲篮

  针线蒲篮,此物功能类似于今天的“吸纳箱”,很多老人都放在炕头上,放置杂物,关中农村老人做针线活,必不可少此物。

  耕地的犁

耕地的犁

  犁是一种耕地的农具。由在一根横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构成,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或机动车上,也有用人力来驱动的,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前面是牛,不过这个我都没见过。倒是见过另外一个比较凶残的农具,曾经风行整个关中…

  纳鞋锥子

纳鞋锥子

  铜制的锥子成水滴状,“水滴”的尖端有个圆圆的小洞,赵阿姨指着小洞说,“这里原来还要插一根针,那针可比纳鞋底的针要粗壮很多;针用一个小铜环固定的,可惜搬家的时候针和铜环都不见了。”这铜锥子就是用来穿透厚鞋底的,遇上难穿透的袼褙,就先用同锥子打个针眼,细针一溜烟便穿过鞋底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