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育儿焦虑”?专家三个中肯建议,家长必看!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可谓达到了空前高度。从娃娃抓起,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教育焦虑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孩子还没幼升小,家长们就已经开始深陷焦虑,恨不得把全世界都塞进孩子的脑壳里。于是,家长和孩子们被裹挟着穿梭于各种兴趣班之间,疲于应付,苦不堪言。
那么,如何让家长摆脱“报班焦虑症”,让孩子健康、自由、科学地成长呢?教育专家给了三个中肯建议:
建议一:报班不要贪多
不建议盲目报班,不建议“广撒网”的报班方式。对于学前儿童,他们在情绪、思维等方面发展尚不成熟,过多的兴趣班只会带给他们更多的压力,而不是兴趣,尤其对于男孩子。华中师范大学一位教授感慨说,我们成功地把很多孩子变成了抽动症。这种结果真是让人不寒而栗。教育专家建议:对于男孩子,应该少报一些兴趣班,而且尽量选择运动类的兴趣班,这是比较科学的方向。
建议二:报班要谨慎——能坚持下去才是最合适的
专家建议:选择兴趣班,就要选择可以坚持下去的。对于孩子,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必然会在这个领域有所造诣;对于家长,只有具备能够坚持下去的财力、精力,才不至于顾此失彼,降低生活质量。
一位妈妈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孩子3岁时,为孩子报了舞蹈班,想让孩子将来能养成出众的气质和一技之长。当然,艺术班投入也很可观。至今7年,每年花销都超过10万元。从支付能力来看,报什么样的兴趣班,考验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母亲为了让孩子学钢琴,把宝马车卖掉,换成了大众。学习钢琴的高门槛众人皆知,钢琴价格贵,老师费用高,再加上后期一对一教学,考级,参加比赛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一路坚持下来,孩子钢琴等级越来越高,但这位母亲却越来越后悔。不仅因为学琴费用越积越高,更头疼的问题在于,孩子对学琴其实并没有太大兴趣。
从孩子角度来看,幼儿园、小学阶段,孩子由于能力发育不够完善,或者应付学业压力等原因没有办法坚持下去,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不能坚持下去,家长前期的所有投入可能全部打水漂了。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父母,持续支付高额学费并不容易,因此,报班一定要谨慎。
建议三:放下焦虑 理性对待 不要替孩子做主
有许多家长反映了这样一种现象:孩子很喜欢上舞蹈班,但是只认可和接受某一位老师,学跳舞的前提是不能换班、换老师;有的孩子特别喜欢上英语网课,原因是钟情于网课设置的各种“游戏场景”。家长不免疑惑:我们给孩子报的是英语课还是电子游戏课……类似问题各种各样,还有很多。
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是人之常情,但在孩子兴趣养成问题上,家长应尽量放下焦虑,理性对待。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专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家长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有的孩子从3岁开始学英语,一直学到10岁,但仍然对英语不感兴趣。家长们应该反思,不要逼着孩子去做一件他并无兴趣去做的事,不要替孩子做主,应该学会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放下焦虑,不要总是跟着别人的脚步前进,否则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