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入伏了!你知道伏天咋算的吗?2020年中伏为何20天?
“夏至三庚便数伏”,7月16日,农历五月二十六,周四,庚申日“入伏”!
今年三伏天共40天!
初伏:2020年7月16日~25日
中伏:2020年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2020年8月15日~24日
三伏天通常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此时阳光接近直射。
伏,有蛰伏、躲避之意,即避暑,又有潜伏之意,即阳中伏阴,热中藏冷,最热的时候,也最容易受凉感冒。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一年四季,阴阳交替,此消彼长,从夏至开始,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按照传统的推算方法,伏天以“庚日”为界,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止为“三伏天”,即初伏、中伏和末伏。
为什么是庚日入伏?
“庚”是干支纪时体系中的十大天干之一,居第七位,五行属金,按古人的阴阳相克相生的理论,夏属火,庚属金,火克金,金耗火,此际火最强,金被火克,火伏于金,所以称“伏”。
而且秋季五行属金,金主肃杀,收敛,盛极而衰,物极必反,三伏天正是五行火的夏天向五行金的秋天转换的时期。
为什么三伏天有时30天,有时40天?
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
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初伏、末伏都是10天,中伏有时10天,有时20天,这是因为夏至到立秋间庚日数量不同决定的,当此时有四个庚日时,三伏天均分为三个10天,否则,中伏会多出10天。
今年7月16日(庚申日)将入初伏,由于今年夏至与立秋间有5个庚日,中伏从7月26日至8月14日共有20天,加上末伏的10天,今年整个三伏天长达40天。
三伏天,是承接夏秋的关键时刻,入伏习俗包含着古人“天人合一”的智慧。
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
“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鮓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
纳凉消暑,畅意抒怀,寄情山水,饮乐达旦……
伏天养生延续《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原则,重视脾胃和肺的保健。
夏火生“长夏”长夏为土,对应脾胃,土又生金秋,对应肺金,伏天心火下降生脾胃,脾胃和实生肺金,肺功能强了,秋天就不容易咳嗽或发炎,对冠状病毒的抵抗力也就强了,所以三伏天养生正当时。
一碗三豆汤,一杯化浊茶,一盅祛湿粥……
你那里还有什么入伏食谱,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