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素灵:外治法书籍及初学中医者的择一精研经典
上次写了进阶书单,这次分享一下初学中医者择一精研经典及少许学习方法,顺便分享下外治书。
初学者往往喜欢要书单,但在我看来,初学中医者往往并不需要书单,有些甚至不需要读书,甚至有很多初学者是被中医书读太多耽误的。
中医是门实践的学问,没有大量临床证伪,只读书,读太多书,只意淫,是永远心里空空的。
特别很多以疗愈家人及自己为主要目标的初学者是可以从刮痧,拔罐,针、灸、耳穴等外治法进入,上个培训班,先用起来,在实践中再补课提高的。
若要读书,初学宜精研,根据自己的志趣和喜好精中求精,找一本经典专研。
广博是进阶后的事情,不是初学该做的。初学者青蛙跳井,一门深入最快,放眼江海则易心中茫然无定见,欲速反慢,甚至终身不入门,如苏轼等一些古代著名文人,他们学医,不少不辨寒热,连玩票都算不上。
但这个选哪一本书,这就有讲究了。真是需得看个人才情与志趣。
喜好理入者,明理为先,古文又毫无障碍的,当然是《内经》原著。
其次《四圣心源》、《玄隐遗秘》等前贤反刍出来的论著择一。
最次,《中医基础理论五版教材》,不能是六七版及以后。记忆中六版已经胡说开头,七版在一些重大理论概念的问题上,已经进入抽风阶段。具体如解释什么是精气神时写:精是一种液态物质。。。。。
行入者,除了外治法,历代首推伤寒论原著配神农本草经。
但伤寒原著,神农本草经,未必就人人都看得懂了,所以往往是选一注释本或经医案集为依靠。
历代注本众多,看个人缘分与喜好。
历代也有往往选从一位理法方药皆有的大贤医家或者是综合型医著入手的,主流选项如:黄元御、郑钦安、张锡纯,陈修园。
少一点的如:李东垣、陈士铎、徐灵胎等。
常见综合类书籍有医宗金鉴、张氏医通等等。择一而从,贪多易致不化及自我冲突。
入门有多种,适者为尊。至于论成就,往往和个人综合素质及精勤、眼界、品行有关,不在于如何入门。过去有不少明医靠当学徒抓药、自己进山采药入门,临床也不见得就一定逊色于理入者。
只是青蛙跳井后,进阶时还是跳出来博览群书的好。一颗不带偏见的心,对进阶升级很重要。
虽然进阶书籍大多并不是拿来精读和值得精读,只是浏览、做深细节和备要,但是进阶书籍,真是令人见中医江海之广大,自己所学之浅陋。
比如天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其对内难伤寒运用圆机活法,巧思叠出,真是智慧优雅,令人心向往之。然而,当时及当代,攻击叶天士,和非自己所有派别的医家,代有其人不穷。
初学惑于些许对错,殊不知学问深时意气平。人认识的阶段性不一样,面对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执象而论对错高低,咫尺千里。且病有假愈,真愈,效有不效而效,效而不效,远期近期,周全与否,临床多时自明。
关于外治法书籍,我所看过影响最深,最富启发性,最惊才绝艳的是《灵枢》。其余书有所得,皆在《灵枢》之下。
其余:《灸绳》、《痧胀玉衡》、《董氏针灸学》、《伤寒论新注》(伤寒条文证的针灸治法),《触发点疗法》(克莱尔戴维斯),《肌肉起止点疗法——反阿是穴》。
再就是台湾医师林两传先生的网传系列文章。当时尚是十几年前,其一篇《针灸起效论》,拜读良久,很受启发,深以为然。当然,其他也多有好书,诸如《针灸大成》,《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金针梅花诗钞》等,但是于我个人启发及关系甚微,针灸大成我都没细看过,只是每次翻查一下,还觉得不甚灵验。
外治法重实践,看书,拜师、上培训班之后,仍旧有很大操作和进步空间,甚至会出现道理都懂,但是完全操作不了手法的情况。
这就是俗话说的,能学的是思路,技术框架,带不走的是功夫和巧劲。功夫与巧劲,特别在手法上,一多半即便师父合盘而出教了窍诀,还是靠自己练习。
我年轻时学的一些手法绝学,功夫不上身,操作不出满意效果,原因都是在于自己临床主治某些特定情况的患者太少,练习次数远远不够。
有缘者以我为鉴,勿犯同样错误,去学自己以后大概率用不上也练不到的手法,对不起师父和传承,也对不起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
外治方面,这几年流行的黄帝内针,五行针灸很适合目标是家庭使用的新手,价格的班合适可以去学。
整个针灸正骨培训市场一直鱼龙混杂,水极深,普遍价格偏高。还有些技术创始人可能是研究过营销策略,新瓶装老酒,价格虚高,还分阶梯,形成了广大学员借钱凑钱学,回去后从病人身上凑学费再去学的循环。
但是,特别是手法,一些手法不是说一腔热血,跪舔和出高价就拿得回来,操作出理想效果的。这是外治法培训市场明晃晃的潜规则。所以,以实用和临床为目标的筒子们,学技术前尽量打听清楚效果,不要一时冲动就砸钱。
退一步说,没有欺诈与贵贱,只有自己操作得出来不出来,自己认为值不值。
当然,以中医为文化,为休闲娱乐,有钱有闲的朋友自古就有,这是一大雅趣,令人由衷羡慕赞叹和喜欢。什么都不为,只为了情怀和喜欢去学习,这种态度太悠然自在了。毕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古为鉴可知,这里面是真能出人物的。
文末总结几句,初学看书万不可杂乱,以精研被时间验证过的一两本传世经典足够。而进阶和高阶,又不可以死于一人之学下,宜用大量的临床和广博的学习,反复验证反思提高。
早临床,多临床,勤反思,多明理,勤翻书,是中医的必由之路。至于说培训班,只要有钱,想上就去上吧,即使学不到啥,也能买教训见世面。
另外,中医是大道在医学上的显象和运用,任何时代,中医的核心都是道,不见此核心者,严格说不算入中医门。但学中医的个人综合素质有高低,能力有高下,心胸人品有高下,任何古人今人都只代表自己,代表不了中医全貌。
有人看到中医各医家是山头,独立而不同,有人看到中医家从源头活水,各自取用。
我看到的中医是无边无际,无源无终的海洋,海洋里的每一滴水都有同样的本性,每一滴水里都见到同样的海洋,一以贯之,以为天下式。(转自:阅素灵老师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