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桥乡光明的出路在哪里? 2024-08-03 07:14:57 文/南亭(蕲春县向桥人)向桥是蕲春县唯一仅存的一个乡,与宿松县、黄梅县接壤,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间有小块平原,人均水田、旱地约一亩多。历史上,向桥乡是以古角山为靠背,由东南向西北呈现出一个长口袋型的半封闭地形,名义上与宿松县、黄梅县相连,实际与上述两县并无道路相通,与两地的商贸关系,只存在于世代商户人家的理想头脑之中,在打工浪潮兴起之前,这种被长久渴望的商贸关系从未实现过。一个地方商贸经济的落后,往往带来文化上的落后,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规律。从实事求实的立场冷静地看,说历史上向桥乡是一处穷乡僻壤是符合实际的。解放前,向桥乡读过书的人很少,要找出一个比较出名的文人,还真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每个自然村庄,能找出一两个会能写能算的人,这个村庄就还算是有点文化的影子。刚解放时,好多村庄全村文盲,箩筐大的字没有一个人认识。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出生的人,读过小学,能写自己姓名的人,约占百分之五十;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读过小学的人约占百分之八十,上过初中的人,约占百分之四、五十;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上过初中的约占百分之八十,上过高中的约占百分之五十。八十年代后,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分田到户农民收入的提高,八十年代之后出生的人,估计百分之九十五都享受到了初中教育,上过高中的也过半。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向桥人,高中几乎普及了,大学生在他们当中有很多。在这里需要备注一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向桥乡农民,他们所学习的文化知识,除了在大集体年代,农业开始机械化时发挥了一点作用外,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几乎是没有发挥什么用处的,与他们的文盲父母辈一样。因为这个时候,作为以生产队为基层单位的集体解散了,分田到户,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刚开始的农田机械化荒废了,家家都实行牛耕刀种,鎌刀锄头代替了脱粒机、拖拉机,虽然生产效率提高了,但那是个人主观劳动极积性提高的原因,作为生产力的重要代表——生产工具来说,那是一种历史性的后退。他们这一批人,书读得本就不多,因种田靠牛力,靠手工,所学的一点文化知识毫无用武之地,在家中的农活上唯上一辈文盲父母的马首是瞻,渐渐地,他们这一批人,也就退化成文盲一般模样,在几亩田地范围的小农经济中自耕自种,平庸地度过了一生。七十年代出生的一批人,他们是第一批外出打工求发展的人,基本算得上是打工浪潮的主体。他们学习文化的作用,表现在可以在打工生涯当中找到工厂收留他们,在流水线上作一名工人。他们很多人只是偶尔、零星地参加了一些农田劳动,他们心思不在农活上,故对于提高向桥乡的农业水平没有什么促进作用。他们中上进心强的人员,通过自学、自修,和各种努力,在我国东部各城市中,或是在工厂里获得提升,当上了组长、主管,或是自己经商、开厂,获得大小不一的财富成功。他们这批人在外创收,汇款回来供应家用,他们在异乡的艰苦奋斗,是我乡经济日常流通的主要贡献者。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向桥人,人生情况基本上与七十年代的类似,只是他们的生活目的更为简洁、明确,没有彷徨感,毕业后,农田、山地里的活儿,他们一般是想都不会想,他们中很多人对自家有几亩田几亩地都不甚清楚,从没有握过笨重的挖地锄头,到外面城市里如何发展,做个工、商、企、贸方面的人上人,是他们的梦中憧憬和奋斗目标。他们对向桥乡农业水平提高的贡献,几乎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他们中有一部份人已经入乡随俗,常年在外乡拼搏工作,就在外乡买了房子,打算在外乡长住、终老。另一部份人仍有浓浓的故乡情结,每年把所挣的钱带回来,用于家乡的消费流通,或是计划将来在向桥家乡投资创业。两千年之后出生的人,多数还是在读书之中,在此就不予分析了。除了人员之外,自然资源也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条件。先说一下旅游资源,向桥乡东南边大元、枫树、唐山、棠树岭、狮子堰、斌冲片等几个村生长着茂密森林,山清水秀,有着数处自然人文或历史文化景点,如果得到科学的筹划和合理的投资开发,是可以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大型自然生态公园,为向桥乡的经济发展赋能、引流,这个前景是很明朗的,只是前期很需要付出艰辛的开发工作。在矿产资源方面,截止到目前已知的情况,向桥乡在这方面是贫乏的,还没有什么重要矿藏的发现。在土地资源方面,前文已经分析过,向桥乡人均只有一亩多水田,以目前的农业生产水平,也仅够养活自己,如果人力到位,每人每年略可出售几百斤稻谷。在农林水产方面,童咀、毛咀、王塝、姜冲、枫树等几个村小规模的种有板粟、桃树、药材,终因总体上土地有限,难以形成创立品牌的规模效应,再加上经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各小型果园、药场盈亏不一,向桥乡在这方面发展可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是提升空间不大,离天花板很近。在水产方面,狮子堰水库现是全乡人民饮用水的供应地,不适合再作水产养殖的基地,否则会引起全乡民愤,事关重大。除此之外,向桥乡似再无大面积的水域可供水产养殖,各自然塆村的水塘,总体上都缺少专业人员管理,年年塘泥淤积,每年出产的家鱼产量不高,总之在水产方面,我乡也是先天不足,每年人们所需的水产品,都需要从下半县向上调。在畜牧业方面,向桥乡还是有一定的发展前景的,特别是山林、山地多的地方,养牛、养羊成功的家庭,时常听到说,就目前的水平来看,是主是利用了周边现成的优良放牧场地,在专业技术上似乎还没有发现什么创新提高。养鸡、养猪方面,做这方面尝试的农户有很多,但是成功的少,主要是专业技术不过关,在防疫防病方面存在着技术能力不足,一场瘟疫就几乎让所有养猪场、养鸡场破产。现在我乡在这方面投资的农户,已经很少了。富裕的自然资源当然是发展经济的便利条件,但是自然资源贫乏并不是一个地方不发展的理由。世界上很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一直贫穷,如很多非洲国家,如委内瑞拉、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也有自然资源异常贫瘠,而经济获得高度发展的国家,例如中东的以色列,百分之八十的国土是沙漠,例如二战后的日本,国土全是一片废墟,他们全体国民通过对文化知识如饥似渴的刻苦学习,并且学以致用,在生产技术上不断攀升、创新,结果他们的发展成就大大地超过了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如今他们全体国民欣欣向荣,人人生活得都很幸福。总体上讲,向桥乡在先天自然资源上不占优势,全乡人民可以在文化教育上面加大投资努力,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提升人员的文化、技术素质,在智力投资智力产出方面做好文章。在农业上走精耕之路;在农林畜牧业方面走技术提升之路;在旅游业方面科学统筹,全盘规划,蓄势发展,着眼未来;全面兴文重教,坚持不懈,我们向桥乡的未来就是很光明很美好的。家乡文化天地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宣传乡土文化 欢迎您的关注 赞 (0) 相关推荐 安徽阜南:于集乡中心学校说课比赛活动开始啦,速度围观点赞 2021年3月19日整理 图文:于继礼 陈维涛 "说课"是教师钻研教材,探讨教法,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方法,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3月18日上午,阜南县于集乡中心学校举行了 ... 弹壳:他们说rapper就跟文盲似的,没有文化 弹壳在这期<吐槽大会>上的表现,全程高能! 【乡村新韵】探云访水看蝶变 ❤ 澧县永丰乡美丽乡村建设掠影 10月12日,虽是周末,但澧县永丰乡政府大院却热闹异常.因临重阳佳节,乡党委书记傅文平刚参加完乡政府召开的老干部座谈会,又要前往数公里外的乡敬老院进行慰问.得知情况, ... 蕲春古寨历史渊源:向桥乡古寨(12座) 领略民俗风物,体验乡愁记忆. 鼓角寨(古角寨) 鼓角寨又名古角寨,位于白水棠树岭西南,唐山东北,即今向桥乡棠树岭村境内,与黄梅相邻,海拔1144米.嘉靖<蕲州志>载:"鼓角山去州 ... 付山过后,山水之乡,邹桥乡! 本期推荐 <江西德安·邹桥篇> 如果可以:请转发给身边的邹桥人 桥,是人世间最情长的地方,远远绵绵,细细潺潺.桥,承载了四季沧桑,留下了深深的文化情怀,以桥为名,更是对这片土地千百年来最深 ... 地名史话:古角寨(鼓角寨)(向桥乡) 领略民俗风物,体验乡愁记忆. 蕲春北部山区 古角寨,又名鼓角寨.鼓角山,大别山脉南段,向桥乡的东部,与黄梅县交界,距向桥乡政府15千米,主峰海拔1144米,为蕲春县第二高山. 明嘉靖<蕲州志& ... 安徽阜南:公桥乡巩堰村——贫困村走向文明村变迁记 2021年5月21日整理 绿树环绕下的白墙青瓦 苍翠桑园中的沙沙蚕声 静动之间 公桥乡巩堰村在一个"变"中 讲述着昔日贫困村 变成全国文明村的点点滴滴 说起巩堰村的变迁 曾经是村里 ... 江南第一桥乡:金泽古镇 过芦墟,沿318国道东去不远,有个在宋初便已建镇了的古镇--金泽.传说是"穑人获石如金",因而曾名"金石".其地与芦墟一样,也是"水乡泽国" ... 曾经的爱情|作者张鸿俊,蕲春向桥乡桐油畈村人 悠悠岁月,匆匆人生. 又一季风霜染黄了蕲河的枫叶,成群的大雁掠过蔚蓝的天际,微微的寒风轻扬单薄的衣袂,静淌的蕲河水啊,荒芜的草坪啊,一次次呈现在眼前的都是你:灿烂的脸, 调皮的眼,浅浅的笑,淡淡的好- ... “梦里水乡”焕新颜——宣州区朱桥乡聚力打造特色“摇橹小镇”走笔 "'摇橹小镇'又热闹起来了!"12月5日上午,当和煦的晨曦驱散初冬的寒意,"摇橹小镇"--宣州区朱桥乡早已熙熙攘攘.在严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举措的前提下, ... 蕲春县向桥乡王明生老师从教四十年唱和集韵 王明生从教四十年唱和集韵 从教四十年感怀之一 王明生 执教耕耘四十年, 辛勤启智垦心田. 日传知识忘身倦, 夜改雏文伏案眠. 授业岂甘名在后, 育人应重德为先. 每闻学子登金榜, 喜气常盈眉宇间. 步 ... 蕲春县向桥乡白水中学王惠宝老师的书法介绍 作者介绍 王惠宝,男,52岁,湖北蕲春人,本科学历,现仼蕲春县白水中学教师,喜爱练书法. 王惠宝老师 王惠宝老师书法作品欣赏 <蕲春乡情文化>微信平台征稿启事 本微信平台欢迎全球各地的湖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