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50
NO.150
权翼说:过去商纣王无道,周武王因为三个仁人(即微子、箕子、比干,均为商朝末年的贤臣)在朝,就没有讨伐纣王,直到这三人被诛杀或流放后才出兵讨伐。如今晋国虽然弱小,但并无大恶,谢安、桓冲都是难得的人才,君臣和睦,内外同心,臣认为不可图谋。
苻坚有些不快,沉默了很久。
不过,为了保持他一直以来“从谏如流”的风范——人是铁,范儿是钢嘛,他并没有进行反驳,而是强压着内心的不悦,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是那种空姐看见烦人的乘客,虽然极不情愿但出于职业习惯不得不露出的那种程式化的笑容,尽量用平静的语气说道:请各位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不料,接下来发言的太子左卫率石越还是站到了他的对立面。
石越说:从天象来看,如今岁星(即木星)居于斗宿,说明福德在吴地,伐之不合天时,而且对方有长江天险,又颇得民心,臣以为目前不宜出兵。
这下苻坚终于再也忍不住了,再也不顾什么风度,厉声驳斥道:这有什么,当年武王伐纣,不仅冒犯岁星,而且占卜还不祥呢,不也照样成功了。天道高深莫测,怎么可能像十以内的加减法那样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至于长江,夫差(春秋时吴国末代国君)、孙皓(三国东吴末代皇帝)都有江湖之险,不也都灭亡了?更何况以我大军之众,每人投个马鞭下去就足以让大江断流,他们又有何险可恃?
苻坚真不愧是“博学多才艺”(《晋书》语),一言不合就创造了“投鞭断流”这个成语。
但石越却依旧不服,继续辩解:陛下刚才说的纣王、夫差、孙皓都是无道昏君,众叛亲离,所以灭掉他们,比捡东西还轻松。而如今晋国似乎并没有什么恶行。臣以为,陛下还是耐心等待时机为好。
之后群臣也纷纷附和,大多赞同石越的意见。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三翻四复,七嘴八舌,讨论了很久,却一直没有结果。
苻坚不由得大失所望——你们这些人,怎么就没有与中央保持一致的觉悟呢?
看来,这届人民真是不行。
好在他毕竟学识渊博,关键时刻想到了一句名人名言:解决小问题开大会,解决大问题开小会,解决重大问题不开会。
是啊,如此重大的事情怎么可能在大会上解决?
于是他干脆宣布散会。
会后他把阳平公苻融单独留了下来。
苻融是苻坚的同母弟,自幼聪颖过人,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因而苻坚对他非常器重,尽力培养。王猛死后,苻融更是备受重用,身兼侍中、中书监、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司隶校尉、太子太傅、录尚书事等军政要职于一身,几乎成了第二个王猛。
苻坚对苻融说: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自古以来,大事的决策都只需一两个人,人多了众说纷纭,反而使人三心二意,现在我就和你来决断此事。
没想到苻融竟然也不赞成伐晋。
除了刚才权翼、石越所说的违逆天象、晋朝无隙可乘这两点外,他还补充了一点即“士兵连年征战,早已疲惫不堪”。
此外他还恳切地说:群臣中反对伐晋的人,都是忠臣,希望陛下采纳。
听了他的话,苻坚的脸色顿时就阴沉了下来,一激动忍不住连说了三个反问句:连你都这么说,我还能指望谁呢?我有强兵百万,资仗如山,还怕打不下这个小小的晋国?我怎么可以把这个后患留给后世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