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效应是什么 | 傅小永
网络效应,是网络节点数线性增长,网络价值却指数增长。
事实上,网络效应有N种,每一种都有对应的价值公式,拘泥于具体分类,往往忽略了这一高频词汇的真正含义。
正反馈
A、B两个网络,A用户数多于B,你是新用户,选择A还是B?一般而言,选择A。
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已经连接到该网络的其他人的数量。换句话说,连接到人数多的网络,优于连接到人数少的网络。
优势,引发更大的优势,正反馈是网络效应得以发生的根源。
正反馈强的市场,也叫冒尖市场(TIPPY)。这一市场里,通常只有一家公司最终胜出,老二九死一生。最典型的冒尖市场,是社交网络,赢家通吃。
正反馈暗含“路径依赖”,即惯性,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早出发,未必都能到达终点,但在正反馈强的市场里,早出发确有优势。研究表明,活下来并最终通吃的公司,较可能是提前出发的几家中的一家。
正反馈也是两面硬币。有爆炸式成长,就有雪崩式溃败。
正反馈并非网络效应独有,但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
驱动传统商业的,是规模经济,也叫供应侧规模经济,正反馈作用于供应侧——大烧饼店比小烧饼店有更低的单位成本,这一成本优势刺激了大烧饼店的扩张。
传统经济较难赢家通吃,是因为供应侧正反馈通常在主导市场前就耗尽了,烧饼店扩张,毕竟有店租等约束。
但在网络经济中,正反馈以更强烈方式作用于需求侧,而不仅仅是供应侧——
更多需求(用户数),同样降低了供应侧的单位成本,但远为重要的,是更多用户数使产品更具吸引力。
而需求侧正反馈几乎没有约束。
临界规模
荷叶每天扩展一倍,整整一个夏天,终于覆盖了池塘。
倒数第二天,荷叶覆盖了一半池塘;倒数第3天,覆盖1/4池塘……倒数第6天,荷叶才覆盖1/32池塘……
荷叶事实上已经悄悄生长了近一个夏季,只是在倒数这几天,你才可能注意到它,但这个时间它其实早已过了临界规模,快无处不在了。
等习惯了线性思维的人类注意到它的时候,事实上,已经来不及。这是临界规模尤其值得关注的原因。
网络效应近似荷叶繁殖。
网络效应非线性,如通常看到的S形,初期平坦,中期急促上升,后期趋缓。
每个网络都有临界规模,在这之前,网络对新旧用户缺少吸引力,举步维艰;但在这之后,用户数和网络价值急剧正反馈,爆炸增长。前者是网络的投入期,后者为产出期。
互联网公司的胜负,不是看谁先到达终点,而是看谁先到达临界规模,特别是总用户规模大致给定时。
当A网络到达临界规模时,其对用户的价值剧增,B网络用户发现继续留下价值不大,则主动投奔A网络——
A网络跨过临界规模,不仅意味A网络用户剧增,也意味B网络用户骤减。此时胜负已大致确定。
先于对手到达临界规模,是互联网公司烧钱大战此起彼伏的原因,也可能是互联网初创公司最重要的战略。
失败,不是破产停业,而是降到临界规模。
报酬递增
网络效应集中体现了一类新经济现象:收益增速快于投入增速,即报酬递增。
任何经济,都有报酬递增,只是在新经济中尤为明显。
除了网络效应,驱动递增现象的另一个因素,是机器学习。一般而言,报酬递增是新技术固有的特征——
新技术一旦被新用户使用,就可能获得更多的反馈,技术可以被改进得更好,因而有更多的用户使用。
报酬递增是新经济的核心特征,可惜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它给了我们观察新经济更准确的视角——
传统经济下,任何反垄断措施都可能是错的。但在新经济里,是否需要反垄断,的确需要费更多思量,其中原因,正是显著的“报酬递增”;
和100年前比,股票市场是简单了还是复杂了?很可能是简单了。商业内部的头部化比商业整体的波动显著得多,并且,头部化有加剧趋势;
市场既可能消弭不平等,也可能创造不平等。在新经济里,哪种趋势更为主导,的确很难判断。
但问题的复杂在于,商业是个子系统,它内置在母系统里。不考虑母系统的迥异,冒然给子系统下结论、出措施,难免南辕北辙。
以基尼系数为例。子系统视角,新商业可能加大基尼系数;但母系统视角,权力失衡是基尼系数扩大的主因,商业能力扩展因约束了权力反而消弭了基尼系数。
网络效应是回荡的钟摆,有成功引发的更大成功,就有失败引发的更大失败。
成长曲线和死亡曲线同时缠绕着你,这或许正是市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