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的九个层级
人,得以区分于动物,关键在于有了思想意识,有了感知能力。开悟,即打开“感知”世界的大门,领悟思想之光,并付诸行动。感知而悟,悟通而知,知先于行,行大于知。
根据感知能力高低,悟性分为九级(如图),依次为:开悟—理性—客观—自律—勇敢—善良—谦卑—包容—彻悟(即慈悲)。
开悟的早晚,因人而异,受内在悟性影响外,家庭、教育、工作等外在环境因素影响也不容小觑,有开悟早的“神童”,也有人终身未能开悟。
【”悟性“9级简述】排序纯个人感悟:
第1层:浅层开悟——辨识。
即明辨是非、认知对错、知晓利弊的能力。
开悟之前,如儿童,尚无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没有美丑、好坏、对错的认知体系,需要接受教育和锻炼。
第2层:理性。
辨识能力是基础,但分辨美丑、是非、善恶依然仅仅是某一个点上的认知,不同的辨识经历,逐渐形成发散型、跳跃式的感性思维和逻辑型、连续式的理性思维。理性思维下,催生定律、制度乃至科学。
注:
>>科学的核心是发现、总结物质世界的因果关系和规律,确切的讲是理论上可视、可测的物质世界。
>>科学的局限性也在此,比如中医、针灸推拿经络,真实有效,但并非科学所能解释。
第3层:客观。
人往往兼具理性和感性,感性的一面甚至经常影响理性的一面,主观臆断,失去原则和底线。维持对待自身与外界的客观态度,核心是看到现象的本质后,依然能保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态度。
注:
>>社会进步,需要客观公正的规则——法律、制度,但制度不等于客观。
>>理性的升华,形成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第4层:自律。
客观仅是认知上的一个点,制度也可能表里不一,还需要始终如一的遵守,即自律。缺少了行动上的一致,客观公正就沦为了口号。这也正符合王阳明先生提出的“知行合一”理念。
注:
>>自律,需要极大的克制、忍耐和时刻自省能力。
>>前4层能达到的已是少数,往上难度更是几何级增长。
>>好比练武,前4层仅是基本招数,5层以上练的是内功,内在的”气“。没有规律,没有招数,全靠悟性。
第5层:勇敢。
1-4层本质是能力和习惯,偏中性,但一个人正义与否,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很大。比如希特勒,就是自律的反面教材典型。假如二战时期,氢弹原子弹先由德日发明,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正义是进一步升华的前提。
第6层:善良。
正义、勇敢、牺牲是面对黑暗时的一道亮光,引导大众走向光明。而善良是更大范围且润物细无声的恩泽与付出,纯真之心对待外界周遭人和事,懂得分享,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第7层:谦卑。
穷则独善其身的至高境界,自我修为大成之后的状态显现,洞彻天地奥义后的自在豁达。虽然能力和学识大大高于一般人,依然能够保持一颗学习的、开放的心,相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低调、大度、豁达。
第8层:包容。
谦卑是独善的境界,包容是济天下的格局,虚怀若谷,大智若愚。极强的同理心,换位思考。看破不说破,以德报怨,从善如流。仁德天下之心,海纳百川之度,淡泊从容。允许对立统一,允许不同的声音。
第9层:慈悲。
包容是由外而内,收的状态,慈悲是由内而外,放的过程,犹如一个发光的小宇宙,普照大地。于己,已经超越生死观,突破六道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于外,又仿佛与自然天地同体,感慨众生万物之渺小,功名利禄之空虚,悲欢离合之平常。心怀普渡苍生之念,大慈悲,大无畏,大无我。一花一世界,一眼一轮回。
注:
>>9级顿悟是叠加,不是选择,即2包含1,3包含2和1,以此类推。
>>开悟没有时空界限,不在年纪,不在身份,而在于悟性。
>>科学方法是阶段性认知世界的工具和阶梯,但不是全部。唯一论本质上也是迷信。
>>儒释道等典籍是通向顿悟之门的几把钥匙,且殊途同归,但并非吃斋念经、顶礼膜拜那么简单(大众似乎有点被误导),典籍的作用是引导和点化,仪式的作用是约束和强化,但关键仍是悟性。
>>悟性极高者,通过文字、音乐也能打通觉醒之”任督二脉“,因为文字、音乐都蕴藏着穿越时空的丰富的情感、智慧的思想和强大的意识。
>>顿悟之后,道明于心,法随之行,典籍和仪式不及实践重要。
>>悟性养于行善,升于积德,定于自律。无魔不成佛,需时刻自省。
>>个体与物质世界终有缘尽之时,唯思想得以传承者,意识得以不朽。
见者是缘,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