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信仰是什么
近日来,有两件事一直困惑着我。一是朋友说:《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虽然善良仗义,但不善用手头的资源成就事业。二是同事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信仰的国家。这两句话都拷问着我对信仰的思考。
中国人真的没有信仰吗?确实,大多数中国人不信仰宗教。但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又是如何在五千年的历史变迁中,不断繁衍发展?两千年前孔夫子已经给出了答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认为这就是中国人的信仰。
这是一种有别于宗教信仰的文化信仰,对社会有确立价值观和自发约束力的功能。其驱动力不同于基督教的神监督一切,而是源于社会的他律和内心的自律。由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的监督,构成了“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的社会准则;由我们内心的良知,构成了“君子慎独”、“吾日三省吾身”的行为准则。这两个准则,应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信仰的内生动力。
当然,传统文化的信仰,多和时代背景以及统治阶层的意志密切相关,比如在中国,有“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的岳飞,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随着时代发展,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却常以财富论英雄,作为弱势群体的穷人,在这个社会的评价体系中,被认定为失败者,人们多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斥之。商业精英阶层的观点影响着整个社会,“笑贫不笑娼”成为了行为准则,“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成为了择偶原则。因此,有人变得迷惑迷茫,有人认为传统文化信仰已经死了。
那么传统的文化信仰是否真的已经时过境迁?作为千百年来民众的智慧结晶,无数炎黄子孙自发形成的文化沉淀,又岂是那么容易消亡的。我们今天要做的,不是质疑,不是推倒重来,而是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新环境,重新提炼和发扬,形成契合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也就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有志于考公者,以及在职公务人员,更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者、践行者和示范者。
文化信仰,是民族的血脉,是精神的家园,是中华民族繁衍不息、繁荣昌盛的长远之计,我们既要有“非知之难,行之惟难”自我认知,更要有“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自觉意识,共同践行我们的文化信仰,我想,诸如国人缺乏信仰的疑惑也会逐步消失。
(这个问题,确实一直困惑着我,近日有所思考,以申论形式,来形成一个自我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