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鸡汤:是什么让你失去了平等对话权
昨天看了《非你莫属》的一个片段,这是一款求职节目。这一期的求职者是位非主流女博士,除了会读书,还会烹饪、会玩。
主持人涂磊问她,找对象的学历要求是什么,她说小学以上就行。
涂磊一脸不屑。
她又加了一句,要聊得来。
涂磊继续问,喜欢聊什么。
她说聊商业。
涂磊说,聊商业,还要能聊得来,那就排除了99%的人了。
和一个博士聊所学专业相关内容,绝大多数人可能连对话的资格都没有,因为听不懂那些高大上的专业术语。
在聊天中,有个类似的现象:如果你感觉一个人特别懂你,跟你很聊得来,要么是你们确实三观相投,要么是对方的层次远超于你,向下兼容了你。
假如是第二种,当对方不想向下兼容你的时候,你就会惊讶的发现,原来你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有些人感慨,多年不见的发小,再见面物是人非,尴尬到无话可说。
曾经幻想的美好童年,在三言两语中像泡沫一般被击的粉碎,仅仅是因为长年累月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下,导致两个人的思维出现了隔离。
人与人看起来是一个物种,但这种距离有时候比人与动物更远,有些人可以和一只狗、一只猫对话,但是很难和另外一个人对话。
更直观的体现是物质上的隔离。
听过一个冷笑话,“你满身名牌向我炫富,我却感觉不到,因为那些牌子我一个也不认识。”
有些人,由于出身、工作种类等多种因素限制,一辈子努力的收入,大多也只能维持在小康阶段。
所以我们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因为别人势利,仅仅是因为隔三差五的聚餐,你好意思都让别人买单吗?而你只要买一次单,可能当月的房贷可能就成了问题。
网上有句挺火的话:“人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
导致这一切的,其实除了出身、家庭、机遇之外,更大的原因还在于自身,在于两个字:积累。
无论是体现在思想上的知识,还是体现在物质上的财富,都是可以积累出来的。
也许你再努力也无法达到某个高度,但只要你持续不懈的努力了,总可以在某个领域拥有与大多数人平等对话的资格。
比如从每天刷抖音、聊微信的时间里抽出半个小时。
用来跳绳,你会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身材,可以告诉满身名牌的人:你没有健康,啥也不是,我可以教你健身。
用来练歌,你能在KTV里成为王者,可以告诉博士:你虽然学富五车,但是你活的无趣,我可以教你唱歌。
用来写字,你能成为别人眼里的书法高手,可以告诉任何书法不如你的人,来我给你写一幅字,虽然不是特别好,但就当是一点心意。
当你学会了积累,你会发现:
几代人努力,一样可以输给十年寒窗苦读。
本科生,一样可以在某个领域成为博士的老师。
衣着朴素,一样可以视名牌如粪土。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对话桌上那一刻的绽放,源自于百多年不懈的奋斗和积累。
当然,我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引出下面几句话:
为什么你总要等到快考试了才开始刷行测、练申论?
为什么你总要等到笔试成绩出来了才开始各种报班练面试?
为什么你总是要等着别人帮你整理资料、讲解各种文件精神,而不能在平时就学会积累?
一天即使只学习一个小时,一年就积累成三百六十五个小时,积零为整,时间就被征服了。
退一万步说,即便不用考试,各种学习的价值也比你刷抖音、玩王者、聊微信要高很多吧?
你想拥有平等对话的资格,你就要学会在有益的事情上积累,从量变到质变,而不是当键盘侠,抱怨世界的不公。
最后送给大家荀子《劝学》中的一句话,建议你们可以从这篇文章开始积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不在舍。
最近文章链接:
4.申论想考好,开头要精妙,送上来自《人民时评》的三大万能开头
5.从五百篇《人民时评》中精选出五个申论万能结尾,你舍得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