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定远闲聊太平桥
推广淮南与淮河文明的公众号
去定远闲聊太平桥
崔小红
中国是桥梁的故乡,造桥历史悠久,桥梁形式多样。
在东汉时,我国已基本形成梁桥、拱桥、吊桥、浮桥四种桥梁体系。进人隋朝,拱桥开始主导古代桥梁的发展走向,具有代表性的是隋朝的赵州桥。这是独拱石桥,距今1400多年,仍在使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现在也有800多岁啦。
桥梁专家茅以升在《中国古桥技术史》这本书籍中,提到安徽省定远县的池河桥——十一孔的厚墩联拱桥,如安徽定远池河桥,北京卢沟桥等。
他把池河桥列在卢沟桥之前,可见这座建于明朝的古桥具有代表性。今天,我们一起去往定远,闲聊一番太平桥。
太平桥就是池河桥,它东西方向雄踞在蜿蜒的池河上。是南京、滁州和凤阳、定远、嘉山县(明光市)官道上的交通连接点。
明朝开基后,皇帝朱元璋从都城南京回老家凤阳祭祖时,中途会在这里食宿。为避免涉水之苦,洪武八年(1375年),定远知县朱玉奉旨在池河镇建桥梁。
池河桥的建造采用的是干修法——堆土券桥孔,所以池河暂时没有水也是可以的。池河底部是泥沙结构。为了巩固桥墩基础,施工人员把数丈长的新鲜的树干削成桩,密集地布设在桥墩下。这种潮湿的树干淹没在泥水里后,耐腐蚀,用作桥墩基础可谓一劳永固,是万年的基础,所以又叫万年桩。由于此桥去掉木桩不行,因此也叫杯桁桥。茅以升曾拍摄到桥墩下的木桩,用作书页插图。
为了夯实桥基,能工巧匠们一是在桥墩下密排木桩,二是增大桥墩的面积,以减小压强,这就是前文茅以升说的“厚墩”。墩台粗大厚重,承重力很强,适用于车辆往来的繁忙驿道,经得起较强洪水的冲击,同时蕴含帝王基业稳固的美好寓意,据此,朱元璋赐名太平桥。
风平浪静之日,池河水碧如美玉。洪水季节,池河上游的流水来势汹涌,被太平桥的厚墩阻挡后咆哮喷涌,声若雷霆,形如巨龙,令人叹为观止。太平桥上,达官显贵、行商客旅,村夫野老,隐隐绰绰,和时光一起在苍龙背上匆匆走过。其中有一名读书人,名叫戴豪公。
此人是池河镇土生土长的书生,苦读经书,不善经营,家中一贫如洗。邻居瞧不起他,认为他在三百六十行里只会吃行这一项,便依据他姓戴而给他起了绰号“带来穷”。
带来穷颇为聪明,且性情耿直,擅长对对子。有一年举行大考,主考官姓杨,是趾高气扬的一个人,在路过池河镇时逗留歇脚。带来穷听说后,一大早就去拜会主考官,表示要考主考官,并说出上联——池河无水也可。主考官一听马上愣住,这是绝对。踱来踱去,左思右想。日薄西山,时间到了晚上,苦思一夜后,仍然无解,羞愧难当。
又过三年,一名平易近人的姓李主考官也留宿池河镇。他对这件事有所耳闻。便客气的请来穷书生,说我是本科主考,能不能对你的对子呢?那就是“杯桁去木不行”。
朱元璋薨,建文帝朱允炆即位,着手削藩。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造反,最终篡权当上皇帝,国号永乐。为表示皇位取得的合法性,他听取文官的建议,先去南京的孝陵祭祀朱元璋与马皇后,后举行登基大典。并于永乐元年正月,又从南京途径太平桥去凤阳的明皇陵祭祖。
这一天,池河镇的百姓在组织下张灯结彩,鸣锣放炮。门前悬镜,表示天子明如镜。缸台盛水,歌颂天子清如水。带来穷找遍居住的遮雨棚,除了笔墨纸砚,没有其它贺礼。
池河街上的场景,正中永乐帝下怀,一高兴便走下车辇,走到带来穷的雨棚前。穷书生手捧对联迎面跪拜。上联是:日明月明,大明一统。下联是:君乐民乐,永乐万年。
朱棣的皇位得到祝福,龙颜大悦,不仅给予财务方面的赏赐,还带到凤阳授官。初封为婺源县丞,后任福建道监察御史。所谓知识改变命运。
监察御史是什么职务?它是古代的言官,简称御史。品级不高,仅为正七品,与县令平级。但在言官最为吃香的明朝,御史的权力很大,可以弹劾其他官员,并且直达朝廷,不算越级。有点像今天的纪检委,或是巡视组成员。
最为重要的是,担任御史的官员,一般都比较耿直坦率,操行坚定纯正,不理会官场潜规则。地方官员看到御史恨得要死,怕得要命。不管原来你是几品,御史来了,你就是次品,如果贪赃枉法,就把你弄成废品。
带来穷在早年寒酸之时,竟然斗胆包天去考主考官,让他担任监察御史,朱棣也是知人善任。
池河是淮河下游最大的支流,主源在定远县西北的凤阳山里。池河上的太平桥既见证过明朝初期经济的发展和朝代更替,也经历了近代的熊熊战火。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开始全面抗战。初期处于被动的战略防御阶段。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准备南北夹击,攻下徐州,打通并占领津浦线。作为徐州会战的前奏,池淮阻击战箭在弩上。
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紧急调任上将刘士毅的第31军,调至津浦线南段滁州、明光一带据淮河天险防守,并与51军军长于学忠、第10军军长徐源泉各军及安徽境内各部队组成淮南兵团,负责津浦线南段作战。
国民党31军成立于抗战后,多数战士是在广西征募的新兵,战斗力弱,面对的却是作战经验丰富的日军。
徐功利老师说过一个有趣的现象——抗战时期,土匪最怕日本兵。因为鬼子接受国军和共军的投降,不接受土匪的投降,见到土匪,格杀勿论。日本兵最怕广西兵,因为广西兵擅长“咬”,一旦遇到日军,紧紧咬住,势在必灭。广西兵怕的是当地人出身的土匪。
1938年1月24日,池河阻击战打响。29日下午2时,日军在池河镇增兵至二三千,并以飞机10余架、坦克10余辆掩护攻击,中国守军与敌血战半日,伤亡重大,向池河镇西岸转进。为阻止日军前进,从而炸断太平桥的一个桥拱。
至30日止,在历时7昼夜的池河之战中,中国守军伤亡过半,仅135师就伤亡和失踪1182人,但歼敌2000多名。池淮阻击战是南京保卫战后进行的一场战役。中国军队在池河和淮河一带,抗击日军2个月,成功阻止日军北上,为台儿庄大捷赢得时间。台儿庄战役是日军侵华以来首次败退。
解放战争时期,国军为阻止共军南下,将太平桥中间的另外二个桥拱炸毁。
1949 年,定远县人民政府拨款予以修复,把被炸的三个桥拱改建为木材路面。之后又对洪水冲空的桥墩进行维修。后来,把被毁的三个孔加固成弯月形钢架梁柱,铺以木板。以后又数次大修,换成钢架混凝土结构,铺沙子路面。1985年,太平桥损毁严重,被禁止通车。2004年,太平桥被列为省重点文物。2014年完成整体修复,造价560万。
太平桥初建时“长四十四丈,广三丈八尺,高三丈六尺,十有三孔”。采用砖石结构。东西两头各雕石狮18只,石狮墩嵌入桥面。桥墩用红色的大条石券砌而成,中间填塞着细石或碎砖,用糯米汁和石灰灌注。
历经岁月的风雨,至光绪四年(1878年)时,太平桥多次被洪水损圮,桥面剥蚀,石栏被毁,桥址尚完固。
初到池河镇,迎面开过来一辆池河镇的疫情防控调度车。站在池河新桥上向北看,不远处就是太平桥。池河水碧波丛生,河岸的野草小花在太平世界里自得其乐,一群走地鸡在水边觅食,风变得劲爽,撩起我的短发。
今天的桥面被修葺一新。桥两边的石狮一改初建时嵌入桥面的做法,模仿着卢沟桥蹲在石栏上。远处,绿树依依,三叶扁舟停泊在岸边,无人认领。记忆游离,沉于河底。
中国守军,池河水至今流淌着你们的面颊。我记得,我们共有一个民族华夏,在我的故事里,欢迎你们回家。
走进池河西小街,遇到几位老人在闲聊太平桥。闲聊它的紫气东来与西映长庚,闲聊它的池阳关锁与灯光留月月留人。小街人员稀少,一家卖祭祀用品的商店,在门口摆满鲜艳的假花。我对着一间用碎砖拾起墙根,中段辟黄泥,山墙砌土坯的低矮草房拍照的举动引起他们的好奇,问我是干什么的?他们说这太平桥被跌摆、安摆、打扮的也可以。
说前天县文物局才来人换过牌子,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说几里地外有赤沙泉,里面有透明的小螃蟹。他说我不去,你们找不到。坐在轮椅上的老人突然说,找到又怎么样呢?都淘汰了。旁边一位牙齿几乎掉完的老妇说,你懂什么,你都80多岁了……
去定远闲聊太平桥,前提是看太平桥。太平桥有什么好看的呢?比如黄山有什么好看的呢?一个游客曾经写道:人人都说黄山好,我看黄山好个鸟。几块石头几根草,害的老子满山跑。
目前,太平桥是皖东地区仅存的明代石拱桥,颇为宏伟。在暮春这个落花时节,我眼里的太平桥早已变成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成果,它是历史的一牙齿轮,是“咚——”的一声。我扭过头看去,在我留影不远处的东桥头隔离墩处,一个骑电动车的中年男人不慎撞上隔离墩,摔倒在地。空挡那么大,肯定是因为看我而分散了注意力。
为了归巢的文字,我在做那只行走的蚂蚁,这么渺小,居然也有人关注……
《去定远闲聊太平桥》
作者:崔小红,政协淮南市文史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