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正要面对的不是阳光满满的“正中间”,而是“隐秘的角落”

笔者很少谈论国内的电视剧,主要的原因是同为影像语言表达的电影与电视剧差距有点大,同样采用视听手段叙事,电视剧腻腻歪歪的流水账故事确实不能再浪费时间说点什么啦。当然,课堂上有需要还是会讲点关于电视剧的创作问题的,但同样的问题讲解,讲电影会更有点价值,何况编导艺考的考题更多的是以电影为主(并不意味着电视剧的问题不会出现)。

大部分国内的电视剧为什么不好?(还有好的),为什么英/美/日/韩剧这么讨人喜欢?《隐秘的角落》这部网剧给出了较为明确的答案,笔者会用课堂拉片的方式来解读一下,借这个剧作为教材,简单谈谈关于影像视听表达的一些规则,普及一些看懂优秀剧的鉴赏方法。

《隐秘的角落》是爱奇艺迷雾剧场对标美剧的精品创作尝试中的一个剧目,无论是剧本的完整性还是影像的完成度,都为接下来网剧的创作立下了一个标准。尽管从对标美剧上来看,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影向吴峯老师的拉片课会谈到),但在今天看来创作者们的艺术水准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电影艺术创作角度来讲,这个“高度”只是刚刚步入正轨的开始)。我们举个例子来看看《隐秘的角落》哪些地方达到了影像创作本体上的回归。

此剧在创作态度上,体现了作为艺术创作者应该有的担当,不再无底线地迎合XX和受众,对于社会现实有了主创者(这部剧的改编及导演)自己的“言语”(这些言语在国内公映的电影中也属于稀有的)。

1、成人世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曾经有过“难忘”童年的成年人为下一代的“童年”构筑了一个什么的世界?成人世界中走在生命前列的一代人,是如何对待下一代的?这个剧已经触及上述问题的根本。

成年世界的人们,为了自己“可言说”或者“不可言说”的目的(很多人对这些目的都是无意识的),比如,你的命是父母给的,你要听父母的;父母为你付出很多,你没有理由背叛父母;你的成绩好与坏,直接影响父母的面子;父母对孩子的爱,永远是正确的等等。

合理地“统治”着自己的孩子,用传统文化、正能量教科书上所谓的“伟大父母之爱”呵护着孩子。沐浴在“爱之海洋”里的孩子们也像朱朝阳一样,对父母不能有半点怀疑,反叛永远在心里不可外漏,否则狂风暴雨随时袭来。如果《隐秘的角落》像《小欢喜》一样简单粗糙地复制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件,那就被传统剧的陈规陋习所限定。如何做才会更能深入揭示问题实质呢?直接展示只能浅尝辄止,太过隐晦无法启蒙观众,这就涉及到一个“如何表达”的问题。《隐秘的角落》富有智慧地使用多个有效手段来处理“成人世界之爱的真实面目”这一议题。

(1)为了避免因主题的多元及深化被观众抛弃,采用悬疑剧外衣(也符合爱奇艺这一季的定位),巧妙地使用探秘的设计(实际上是叙事中的悬念设置)来暗示对“爱”之真相的探析。

(2)采用双主线双主(角)互文的结构来揭示,成人世界之爱或将是儿童世界(童话)真相的主宰。这一点,主创人员通过不同艺术手段表达了“童话世界”的虚伪性,而所谓的“美好童话”只不过是掩盖成人世界邪恶真相的“带着苍蝇的糖水”而已。

(3)在人物及情节处理上,主创者(导演)有意无意地使用隐秘的视听手段来激发观众“好奇的欲望”,这一欲望满足的背后恰恰就是“真相”。“隐秘的角落”才是真相,你看到的故事仅仅是个载体而已。然而你看完觉得很high,不是创作者的真正目标。叙事根本目的在于,很嗨之后对于“隐秘世界”的认知:一切成人世界之害来源于对于近乎于谎言的“童话”的认同。如,张东升的童年就是朱朝阳,朱朝阳的未来就是张东升,剧作十分有意味地展示了这个命题。

2、叙事全面解释了一味宣扬“正能量”是无法回避“残酷真相”的。用虚张声势来遮蔽真相的桥段,注定无法阻挡“隐秘角落”上演的悲剧。在这部剧中,明确地表达了“童话世界”就像卡夫卡笔下的城堡一样,即使近在咫尺,也无法真正抵达。“童话”的B面不是现实,而是更接近真相的“隐秘角落”。

创作者巧妙地把充满正能量的童话与充满负能量的“隐秘角落”建构在一起,清晰明确地表达了作者个人化的“言语”。

3、从一个独特角度阐释“爱的故事”。成人把误读的爱传递给童年中的孩子就裂变成'恨’。主创者创作指向是警醒我们:爱不是什么(占有,自私,专制,控制等)。只要学会正确的去爱,再“负能量”的事情都不可怕,否则,天天想方设法掩盖才是最恐怖的。【待续】

《隐秘的角落》之所以优秀

不仅仅在表达内容上,更大方面体现在视听表达手段运用所产生的“电影感”

人云亦云的“夸夸评论”看累了

来挖点《隐秘的角落》隐秘的视听表达

关注公众号“吴聊电影”

撩撩《隐秘的角落》里到底有什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