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性能优化,再强的计算机也白玩

来源:Python 技术「ID: pythonall」

Python 的优秀有目共睹,不过说的性能,还真比不了 Java、C、Go,有没有提升性能的技巧或方法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下提升 Python 性能的方式方法,那还等啥,来吧

局部变量更好

记得刚开始学习 C 语言时,对先定义再使用,感到很痛苦,经常因为声明问题编译不通

现在用 Python,变量随用随定义,爽到不行

不过我却养成了先定义在使用的习惯,例如:

a = None  # 可以不写
if some_condition:
    a = 10
else:
    a = 0

虽然 a = None 可以不写,但是还是习惯性的写处理做变量声明,类似 C 中的 int a;

这样的习惯,促使我在写代码之前,会先考虑如何将会用到的变量,从而,对变量的使用范围做出了严格的限定,能是局部的,绝不全局

而这个习惯提高程序的性能同时,还有其他好处

  • 局部变量查找的速度更快,因为 Python 是从代码块里,向外查找变量的,里面找不到,才会去外面找,最后才是全局变量,其他语言也一样
  • 局部变量更节省内存,当代码块被执行,代码块中声明的局部变量所占用的内存就会被释放
  • 让代码更简洁,更易懂,比如可以用局部变量为冗长的命名空间中的变量起别名,如 ls = os.linesp,后面就在可以用 ls 简洁表示 os.linesp 了

函数虽好 尽量少调

函数是个伟大的发明,将可以被重复使用的过程集中起来,方便反复调用,而且函数的出现,使递归得以实现

不过,调用函数的时间成本比一般语句高的多,这是因为,函数的调用需要计算机做更多的调度协调工作

因此,应该尽量减少调用函数,特别是在大的循环中,更要注意

下面,列出几个典型例子,在这些情况下,可以不用调用函数

  • 使用 isinstance 代替 type,因为 Python 是面向对象语言,支持对象的继承,isinstance 可以直接检测对象的基类,不会像 type 一样对对象做全面的检测,会比 isinstance 做更多的函数调用

  • 避免在循环判断中,调用函数

    # 每次循环都需要计算 a 的长度
    while i < len(a):
        statement

    # 先计算出 a 的程度,避免每次循环计算
    length = len(a)
    while i < length:
        statement

  • 如果模块 X 中有个 Y 对象或函数,那么最后这样引入 from X import Y,而不是 import X,后者每次使用 Y 时,需要通过 X.Y 的方式,比直接使用 Y 多了一次函数调用

映射优于判断

在《编程珠玑 第二版》 第一章开篇中,描述了一个需求,需要对记录了一千多万行 7 位数据的文件中的数据排序,而且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在只使用 1M 内存的条件下完成

对于使用着现代计算机的我们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一方面,现在的计算机动辄好几 G,几核,性能超强

另一方面,随便一个编程语言都有内置的高效排序算法

但在当时,计算机最大内存才不过几兆(M)!

你可能不会相信,就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在数十秒内完成吧

核心原理就是借用索引,来表示数值,比如 1000 是否存在,就看数组中索引为 1000 的值是否为 1,不存在则为 0,最后只需要遍历一遍数组(书上实际应该的是字符串,一个字节索引表示一个数字),就能得到数据排序了

显而易见,相比判断,索引效率更高

例如,应该尽量避免第一种写法,而用第二种:

# 判断并赋值
if a == 1:
    b = 10
elif a == 2:
    b = 20
...

# 利用索引,直接存值,性能更好
d = {1:10,2:20,...}
b = d[a]

迭代器的性能更优

Python 中有很多迭代器,方便我们做各种循环

对于可以支持迭代器的对象,使用迭代器获取元素,比用索引获取元素的效率更高

例如:

a = [1, 2, 3]

for i in range(len(a)):  # 使用索引获取元素
    print(a[i])

for item in a:  # 使用迭代器获取元素
    print(item)

上面代码中,直接使用迭代器的效率更高

如果最开始接触的语言是 Python,应该比较习惯直接使用迭代器,如果从其他语言转过来,可能更习惯使用索引

另外,如果需要在循环中得到每个元素的索引,可以通过一个索引计数器来实现:

a = ['a', 'b', 'c']
index = 0  # 初始化索引
for item in a:
    print(index, item)
    index += 1  # 递增索引值

延迟享受是美德

曾经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 棉花糖实验,测试一群小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最终的结论是: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未来成功的机率更高

这虽然是对人的测试,但对计算机也适用,不过,背后的逻辑有些不同

对计算机而言,没必要将还用不到的内容加载到内存里,内存就好比我们的工作太,如果放了太的的东西,查找就比较困难,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Python 中提供多种延迟加载的功能,其中生成器是个典型的应用

以 list 容器为例,在使用该容器迭代一组数据时,必须事先将所有数据存储到容器中,才能开始迭代

而 生成器 却不同,它可以实现在迭代的同时生成元素,也就是不是一次性生成所有元素,只有在使用时才会生成

下面是个数字 生成器 的例子

def initNum():
    for i in range(10):
        yield i

gen = initNum()  # 得到生成器

for item in gen: # 遍历生成器
    print(item)

调用 initNum 会返回一个生成器,在 for 循环中,或者调用 next(等同于 gen.__next__()) 时才会生成下一个数字,在调用之前,不会生成所有的数据

生成器 占用的资源更少,意味着效率更高

先编译再调用

网络上有很多描述产品经理和研发直接矛盾的段子,让人啼笑皆非

最主要的原因是,需求的不确定性和研发需要的确定性是相互矛盾的

面对不到变动的需求,研发需要不断调整,因此效率不会高

相同的道理,计算机执行已经编译好的程序,比执行边解析边执行的程序效率高很多

例如,C 的程序运行效率会更高,因为需要对 C 代码,编译后才能运行

我们在享受 Python 这类动态语言带来的便利性同时,尽量让程序执行已经编译好的代码,以便提升性能

例如:

code = "for i in range(3):\n\tprint(i)"

exec(code)  # 直接执行

c = compile(code, "", "exec")
exec(c)  # 编译后再执行

更常见的是正则表达式

line = "name\t\tage\tschool"

reObj = re.compile("\t+")  # 编译
reObj.split(line)  # 使用编译后的性能更好

编译后不仅性能更好,而且在可以反复使用时,进一步提供效率

模块化

我们人类在不断理解这个世界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一直无论哪个人,究其一生也无法掌握所有的知识

于是科学发展为分科之学,将知识分门别类,以便不同的人掌握了解他所关注的一点

知识是这样,我们的合作也是如此,没有一个可以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多人相互配合,各负其责

计算机是我们大脑的延伸,是用我们的思考方式、思维习惯制造的

面对大规模代码时,需要对代码进行分门别类,不仅方便我们人类查看,还能提升程序执行效率,可以在需要时,才去加载和执行模块和方法

例如:

# module1.py

def fun(alist):
    for item in alist:
        do some thing
# 测试用
a = [1, 2, 3]
fun(a)

定义了函数 fun,之后测试了下,如果其他代码引用了 funfrom module1 import fun

这测试用的代码就会被执行

好的方式是,将测试用代码封装起来:

# module1.py

def fun(alist):
    for item in alist:
        do some thing

if __name__ == "__main__":
    # 测试用
    a = [1, 2, 3]
    fun(a)

这样就可以避免测试用代码的无意义执行,从而提升运行效率

总结

虽然现在的计算机性能很强,编程语言提高的功能很多,为我们提高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良好的编程习惯和编码规范仍然是很重要的,首先代码更多的时候是写给人看的,另外再强的计算机性能,也解决不了思维懒惰者的低效代码,就好比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一样。

业精于勤,在日常的工作和编程中,多学多练多思考,会使编程水平的提升事半功倍,看似不起眼的小技巧,处处做好了,将带来巨大的差异,这就是与高手直接的差距

期望今天分享的一点小技巧能给您一丝启发,让您在通往高手的道路上更加顺畅,比心!

参考

  • https://www.tutorialdocs.com/article/7-habits-to-improve-python-programs.html
  •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1549801/what-are-the-differences-between-type-and-isinstance
  • http://c.biancheng.net/view/2393.html
  • https://www.cnblogs.com/nomorewzx/p/4203829.html
  •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227098/
  • https://baike.baidu.com/item/棉花糖实验/1565923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