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感受和事实是理性思维的起点
事实就是事实,而感受是我们经过大脑加工筛选后对事实的感知,所以我们感受到的事实已经不再是事实本身。
事情随时在发生,之后就会过去。而感受不会,它会脱离事实沉淀在我们的心里,影响甚至歪曲我们对事实的认知。
我们其实很难让感受快速的凭空消失,哪怕是那些令人不快的感受。比如遇到挫折时,心高气傲的人会唉声叹气,挫折感十足。比较现实的人会觉得事已至此,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尽量补救。而理性的办法是不要徒劳的去屏蔽,而是基于既成的事实另辟蹊径,让它成为实现另一个美好目标的基础。
分清事实和感受的区别,还能避免被人利用你以为是事实的感受,就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泰勒提出的温和专制主义,其原理就是利用人在感受和事实之间的差异,让人自动按照设计好的程序去行事。
还有我们常说的就事论事,就是要求把感受和事实区分开。就像有人在与他人沟通时,尤其是意见相左的时候,会觉得对方不可理喻,甚至人品智商都值得怀疑,于是把这种并不确定的感受带入,最后因为分不清事实和感受,沟通难有成果。
有时候基于同一个事实,只因为感受不同,就会让人得出不同的结论。
举个例子,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他们倡议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晚上20:30,所有家庭和商界用户关灯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持。环保人士对此欢欣鼓舞,他们的感受是对地球以至全人类浓浓的爱。但另一方面,电力公司却对此忧心忡忡,原因有两个,其一是这个活动并不节约电能。电力专家表示:“关灯的人,只能节约自家用电,发电厂的机器还是正常地转。”这就是说,发电并不因关灯而减少,消耗的能源、损害的环境、影响的气候还都和原来一模一样。 其二是这个活动会对电网造成损害。比利时埃利亚电力公司就曾通过其网站发出公报警告:“在3月28日晚号召全球公民关灯一小时的'地球一小时’行动中,由于参与者都在同一时间开灯、熄灯,瞬时的电压波动很可能造成供电线路瘫痪。”
所以,感受代替不了事实,不断剥离、清空我们的感受,充分尊重事实,这样才能让清晰呈现出的事实,更好的指导我们的行为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