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AHA科学声明: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侵入性治疗管理
作为急性心梗(AMI)患者的常见死因之一,临床研究人员对于心源性休克(C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管理方面的工作从未停歇。近年来,全球各地医疗中心相继开始建立CS中心,以加强CS的规范化治疗管理;近期发布的SCAI心源性休克分类共识亦为准确、高效区分CS患者的不同阶段提供了全新思路。基于种种临床研究成果,2021年3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AHA科学声明: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侵入性治疗管理》,对当前AMICS介入治疗管理的最佳临床策略进行了详细概述。(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刻下载AHA科学声明原文PDF)
AHA Scientific Statement
众所周知,心源性休克状态通常以缺乏终末期器官灌注为特征;然而,由于休克症状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出现异质性变化,故目前临床上仍难以明确定义和分类休克。为此,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分类方案,依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将心源性休克分为A-E五期。这一分类于近期得到了验证:一项纳入Mayo诊所心脏重症监护病房的10,004名患者(43.1%患有ACS,46.1%患有HF,12.1%患有心脏骤停)的研究显示,行多变量校正后,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随着SCAI休克阶段从A期到E期的增加而逐步增加;而在另一项纳入1,007例存在CS或大面积AMI患者(51%有心脏骤停史)的研究中,同样也可观察到从A期到E期的30天死亡率逐步增长趋势(图1)。SCAI分类中一大重要的影响变量就是心脏骤停,在心源性休克的每一个阶段,心脏骤停的发作都会显著增加死亡率。综合而言,这一分类标准对于院内患者的风险分层而言似乎非常有用,不过未来还需开展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它的临床效用,并明确特定阶段内每个影响因素的相对预测价值。
图1.不同休克分类的早期机械循环支持(MCS)考虑
AHA Scientific Statement
A期(具有休克风险因素)或B期(休克前期)的稳定患者通常可直接行冠脉造影和罪犯病变血运重建,同时应持续地评估休克的病征和症状。
C-E期(典型期、恶化期、终末期)患者可能首先需要迅速稳定病情,并重点关注血压、终末器官灌注、氧合及酸碱状态的变化。
对于E期的某些特殊患者(晚期或极重度休克),如侵入性治疗与治疗目标不符且收效甚微,应改为姑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早期姑息治疗与积极的早期侵入性管理并不冲突。
图2. AMICS患者的诊断治疗路径
AHA Scientific Statement
AHA Scientific Statement
AHA Scientific Statement
AHA Scientific Statement
AHA Scientific Statement
AMICS患者早期起始行MCS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心室负荷(卸载)、增加全身灌注、增强心肌灌注,及在PCI期间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即便充盈压足够,如若存在持续的临床低灌注、低血压、血管升压需求心输出力<0.6 W,则表明患者可能需要在冠脉血运重建前启用MCS以辅助稳定状态。
图3. 不同临床症状的机械循环辅助装置选择
左心室衰竭为主的患者,可考虑启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经瓣膜轴向血流泵(Impella LP / CP / 5.0 / 5.5)以及TandemHeart左室辅助装置;可考虑使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以提供系统性循环支持,但需要密切监测是否出现左室扩张和肺水肿恶化。右心室衰竭为主的患者,可选择Impella RP和TandemHeart Protek-Duo右心室辅助设备。双室衰竭患者可通过双侧Impella或VA-ECMO进行支持;并发难治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应考虑启用VA-ECMO。
AHA Scientific Statement
AHA Scientific Statement
AHA Scientific Statement
心脏骤停在AMICS患者人群中较为常见,且可能会导致患者休克期的死亡风险进一步增加。通常,如AMICS患者因自主循环和神经神经功能恢复而成功复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应尽快送至导管室进行全面评估;在转运和实验室检查过程中,均应谨防心脏骤停复发。
心脏复苏后仍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或无法遵循简单指令的AMICS患者应尽快接受目标体温管理。处于昏迷状态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早期侵入性治疗策略应个体化定制,并将潜在的不良预后风险纳入考虑,包括但不限于:无目击者的心脏骤停、初始非休克节律、旁观者心肺复苏实施率低、自主循环恢复或心肺复苏时长> 30 min、pH 7 mmol / L、年龄> 85岁、终末期肾脏疾病,及非心源性心脏骤停。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