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年:赵望云是值得在20世纪美术史上大书特书的人物
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他是开宗立派的一代大师。从“农村写生”到“长安画派”,他开拓了一条“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创作道路。当然,他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绘画艺术上的成就,还有他对西北文物事业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我是乡间人,画自己身历其境的景物,在我感到是一和生活上的责任。
70多年前,当赵望云为自己定下这一“终生生命之寄托”的艺术追求时,就注定了他在绘画创作上所选择的是一条完全不同于他人的平民道路。1906年农历八月十六日,赵望云出生在河北省束鹿县周家庄一个兼营皮货的农民家庭。因家有七姐,排行老八,故乳名八妞,到了该上学的年龄时,八妞取学名赵新国。赵新国从小对绘画、音乐、戏剧等民间艺术非常喜爱,上小学时,临摹古典小说插图和《芥子园画传》成了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小学毕业时,13岁的赵新国已经能写春联,画山水四条屏,成了远近闻名的小画家。
1919年,赵新国的父亲病逝,家境衰落,年幼的赵新国被迫到一家皮货店当了学徒。17岁那年,由母亲包办,赵新国娶了本县权氏女为妻1925年秋天,19岁的赵新国在表兄王西渠资助下到北京求学,他先入私立京华美专,半年后转入国立艺专选科,开始系统学习中国画,求学期间,受五四新文化的影响,赵新国与李苦禅、侯子步等人在北京创办了吼虹艺术社,提倡新国画运动1927年,赵新国正式改名为赵望云。源于他经常若有所思,望云兴叹。与那些只在教室和画室学习绘画的学生不同,出身社会底层的赵望云开始把目光投向了生活。他经常到北京西郊一带的农村搜集素材,描绘民众生活。
1927年秋天,赵望云在北京中山公园展出了以处女作《疲劳》为代表的一批描写社会底层民众苦难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与传统的国画题材迥然不同时引起社会的关注,有文章评论他为苍头特起之艺术前锋这次展出,坚定了赵望云要走一条完全不同于别人的艺术之路的信念,他还为自己立下了誓言:终生不画不劳动的人。
作为大西北美术的开拓者,赵望云的艺术理念及实践精神极大地影响了以他为核心的西北画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说,赵望云是值得在20世纪美术史上大书特书的人物,他是文化战士是革新先锋,是劳苦农民的代言人,是西北画风的拓荒者,是区域画派的先驱。
在中国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像里程碑一样立在那里,如坐标一样让我们时刻明白我们在哪里要向哪里去。在当代中国绘画史上,赵望云就是这样一个人,美术评论家西沐的这段话,或许可以看作是对赵望云艺术人生最为贴切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