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舞阳:贾湖骨笛,奏响华夏文明的初音
2021.3.11 23:12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 河南卷 舞阳篇
舞阳篇 预告片
贾湖遗址 人类文明之光
20世纪80年代,人们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发现了20多支骨笛,其中,这把标记为M282-20的骨笛保存最为完好,距今大约8300年。
经过对多件骨器的反复测音及分析,专家们发现,这些骨器可以吹奏出完备的五声、六声、以及七声音阶,音高准确,音色坚实明亮,令人叹为观止。他们最终得出结论:这些穿孔骨管是中国音乐考古史中最早的吹奏乐器实物。
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因其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被镌刻在了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显要位置。
包括骨笛、契刻符号,以及各种陶器在内,贾湖遗址所出土的5000余件文物及标本,宛若星辰,闪耀着一束束历史的光芒,为追溯人类文明的来路照亮了方向。
贾湖聚落周围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先民们的生活提供了条件。在掌握农业耕作、结网捕鱼、驯养家畜等多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精美的骨笛、契刻符号、绿松石串饰和象牙雕板也被创造出来,最终形成了领先于时代的贾湖文化。
北舞渡 水运码头的久远记忆
明清时期,沙河及其下游的颍河形成了中原地区重要的水运网络,凭借沙河四季通航的便利条件,北舞渡成为豫中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
清康熙年间,活跃在北舞渡的商贾大多来自山陕地区。为了联谊聚会,两地商人集资在沙河南岸兴建了一座山陕会馆。
经过多次扩建,山陕会馆最终形成了一片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这座彩绘牌楼。每逢商贾聚会,豫剧、曲剧、二簧戏等戏曲轮番演出,热闹非凡。
与时俱进 舞阳农民画弘扬主旋律
从2013年开始,《人民日报》先后整版刊登了多幅绘画作品,作者是来自舞阳县的多位农民。这些画作还频繁出现在其它多家主流媒体,以及北京、上海等上百座城市的街道、景区,一时间,舞阳农民画享誉全国。
始终取材于乡土民间的特点,使得舞阳农民画在2013年“讲文明 树新风”公益广告征集活动中大放异彩。
集创作、旅游、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基地也正在打造,一个以农民画为特色文化的产业体系正在舞阳蓬勃发展。
神奇贾湖 引八方游客
近年来,舞阳县围绕贾湖遗址、北舞渡古镇、民间绘画艺术进行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贾湖遗址,考古人员曾发掘出陶鼎、陶罐等多种类型的陶器,数量多达数千件。历史上,舞阳的手工匠人就曾仿照捡拾来的贾湖陶器,制作实用的陶器。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贾湖文化的魅力,贾湖考古遗址公园里还设置了贾湖民俗文化体验区,建成后,舞阳的多项民俗活动将在这里进行表演,其中就包括质朴独特的“脑阁”表演。
舞阳人通过改造水系,营造湿地景观等一系列措施,建成了河南漯河市沙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里,一幅碧水涟漪,荷叶连天的生态画卷已悄然展开。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