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银人寿“借意险”被点名首当其冲,偿付能力低于行业均值堪忧
作者:宋涵
出品:资管科技
又一家银行系保险公司出事了!近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点名通报农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农银人寿”)侵害消费者权益,细数其四条“罪状”,进一步暴露了保险机构违规乱象。
农银人寿多项业务违规,反映其内控问题突出,内部管理制度混乱,人员管理不到位。《资管科技》梳理发现,管理层总经理岗位空缺,时间已达4年之久。
农银人寿经营或进入低潮期,2020年报显示,净利出现近五年来首次下降,且偿付能力指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违规屡犯不改,详解“四宗罪”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对农银人寿进行了通报。
第一,在借款人意外险(简称:借意险)经营方面,农银人寿高于经备案的保险费率上限收取保费,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一年半的时间违规多收取保费4763万元;通过“短险长做”方式承保借意险,其中一份保单最晚生效日期竟然为2049年1月1日;未退还预收保费,涉及保单多达47张。
值得注意的是,农银人寿因保险费率违规屡屡被罚,但是依旧屡教不改。据《资管科技》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今农银人寿下属几家分支机构因未严格执行经备案的条款费率被罚款已超过75万元。
第二,针对银保渠道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不到位问题,通报显示,近30%保单没有可回溯视听资料;已按照现场同步录音录像方式实施可回溯管理的业务中,也有近80%的保单视听资料录制质量不符合要求。
第三,理赔、保全信息记录与事实不符。因记录时间晚于实际发生时间,从而导致理赔、保全时效与客观实际不符。例如实际25天理赔申请到支付完成的时效,系统显示就一天完成;变更地址的保全申请实际历时1757天,系统显示当天处理完毕。
第四,消费者重要信息失真。通报显示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一年半时间,约10万笔保单留存消费者电子邮箱不真实。出现消费者邮箱和农银人寿销售人员或代理机构工作人员邮箱相同,甚至多名投保人对应同一个邮箱的情况。
上述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基本权利,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银保监将依法依规对其进行处理。
针对屡禁不止的保险行业问题,6月8日,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的通知》,通知显示,针对部分银行、保险机构重效益轻合规,业务发展大于内控管理的公司治理态度,要进行根源性整改和乱象的深层治理。提升问责层级,建立黑名单制度,典型问题警示通报,和纪检监察部门协同合作。
行业人士分析称,农银人寿暴露的以上问题,更多反映了公司内部管理制度混乱,人员管理存在问题,相关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
不过,关于外界关心的农银人寿对于多收和预收的保费将如何处理,公司将如何整改,截至目前,农银人寿尚未进行公开回应。
净利下滑,偿付能力低于行业均值
农银人寿前身嘉禾人寿,成立于2005年,2012年底中国农业银行入驻该公司成为控股股东,2013年更名农银人寿。主营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类人身保险业务;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
根据2021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农银人寿由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持股比例43.41%;其附属公司农银创新(北京)投资有限公司持股7.59%,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农银人寿实际控制人总计持股比例51%。
另有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4%、西藏腾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1.65%、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0.34%、中国新纪元有限公司持股8.34%、大连汇成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67%。
2019年7月8日,农银人寿官网发布公告称,西藏腾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新纪元有限公司将分别转让2%和8.34%股份给世纪金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不知因何原因,至今该股权交易仍未获得监管部门批准。不过有公告在前,持股比例依旧存在变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农银人寿自2017年9月原总经理肖斌任董事长后,总经理职位悬而未决已达四年之久。
2021年一季度农银人寿实现保费收入188.15亿元,净利润10.25亿元,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长。
不过,偿付能力方面堪忧。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一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1.85%,较2020年四季度下降了4.39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偿付能力达标,但是此数据与6月份银保监会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人身险公司,行业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38.6%相比,还远未达行业均值。
这并不是农银人寿第一次偿付能力低于行业均值。2020年第四季度农银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6.34%,核心偿付能力为138.32%。此数据与银保监会发布的2020年度人身险公司行业平均水平综合偿付能力239.6%和核心偿付能力230.3%的偿付指标存在不小差距。
农银人寿业绩受挫不只表现在偿付能力方面,2020年净利润更是出现了近五年来首次下滑。
农银人寿2020年报显示,公司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64.75亿元,同比增加13.97%。同期实现净利润2.68亿元,同比下降19.28%。
2016年-2020年,农银人寿保费规模逐步扩大,五年间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82.89亿元、238.65亿元、176.38亿元、232.29亿元、264.75亿元。
同时期,农银人寿分别实现净利润为0.18亿元、1.11亿元、1.39亿元、3.32亿元、2.68亿元。可以看出,农银人寿净利润在2020年出现五年来的首次下滑。报告显示,2020年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151.84亿元,较2019年61.87亿元,增加了89.97亿元。
其中,寿险责任准备金提取占2020年保险责任金提取总数的91.64%。具体表现为由2019年51.49亿元猛增至139.14亿元,增加了87.65亿元。
保险业务收入按险种划分,传统寿险和分红险占大头,占比分别为49.81%和40.41%。其中传统寿险业务较上年同期有些微下滑,下降5.87%;不过分红险业务有较大规模增长,上升57.52%。
值得一提的是,农银人寿2020年从第二季度开始至第四季度,一连三个季度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均为B。
农银人寿“借意险”乱象
农银人寿因违规被通报,首当其冲的就是“借意险”。“借意险”指与金融机构订立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作为投保人,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当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事故死亡或残疾时,保险公司向受益人给付保险金的商业保险行为。
借款人意外伤害险特点体现在被保险人是借款人,性质是意外伤害保险。
其实意外险和寿险、重疾险相比可以说是小保险,保费低。吸引各大保险公司的无非就是意外险市场较大。据统计2019年全国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达1175.16亿元,同比增长9.26%。
2020年报显示,农银人寿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4.42亿元,虽然较2019年有所下降,同比下滑18.15%。但是4亿多的收入对公司来讲,也是一块不小的肥肉,若要舍弃形同割肉。
随着借意险快速发展,行业乱象频出,花样不断翻新。出现强制搭售、费率异常,多收保费等问题,这次通报农银人寿可谓是现身说法。
为何监管部门反复强调的问题,农银人寿屡教不改?
行业人士认为,相较于保费收入增长带来的收益,违规成本显得不值一提,这可能是行业违规屡禁不止的原因。
近两年中国银保监会先后向各大保险公司下发《中国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关于借款人意外险自查清理有关情况的通报》、《关于加快推进意外险改革的意见》《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尤其《征求意见稿》直指销售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拉清单11项,就是为了强化市场监管,规范保险公司合法运营。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公开表示,意外险市场基础薄弱,定价机制科学性不强,销售行为不够规范,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与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很容易出现问题。
然而,在监管部门明令禁止、三令五申的高压态势下,农银人寿依旧我行我素,如今被送上“热搜”,当作典型警示各银行保险机构也算咎由自取。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主任李文中表示,农银人寿应严格遵守保险费率规定,在报备费率方案范围之内向投保人收取保费。若有必要调整需求,应先向监管部门报备新方案,停用旧方案。
其同时表示,农银人寿应立即停止用“短险长做”方式承保借款人意外伤害险业务,针对客户需求开发与借款期期限一致的长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