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中国最牛科学家,能拿3次诺贝尔大奖,却都不稀罕
他隐姓埋名十七年
只为了研制出核武器
还因此错失诺贝尔奖
直至他死后
才被追授"两弹一星元勋"
以一句"我愿以身许国"
就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科学
但外界却对他知之甚少
王淦昌这个名字更是被隐瞒了十几年
早年丧父青年丧母
靠着奶奶带大的他
从小就饱受了人情冷暖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
大多数男孩都学一门手艺谋生
早早地就辍学不读
但幸好他有一位开明的奶奶
坚持供他一直读书
王淦昌也很争气
最终考入了清华大学
进入高级学府以后
王淦昌致力于物理研究
但当时的时局动荡
他也为政府的软弱而愤慨
于是跟着同学就上街抗议
但卫兵们居然举起了枪
对准了他和身边的同学
看着身边朋友一个个地倒下
王淦昌内心感到极度悲痛
躲过一劫的他晚上来到老师家中
控诉白天的遭遇
但没想到却被训斥了一顿
老师告诉他国家之所以挨打
就是因为贫穷且落后
要是我们像唐朝那样昌盛
又怎会被人侵略?
如今能够振兴祖国的
就是科学了
王淦昌一听此语
如同醍醐灌顶
也就是在那一刻
他下定了决心
要以身许国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于是在从清华毕业后
深感不足的他
申请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前往德国柏林进修物理学
并师从被爱因斯坦誉为
"比居里夫人还伟大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
在一次授学过程中
王淦昌对一个实验过程产生疑问
并指出可以进行简化
但她的导师却并不赞同
由此这个想法便就此搁浅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之后短短两年之内
就有一位英国人
用他的方法进行试验
并最终大获成功
还一举夺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王淦昌的老师得知后
主动向他道歉
但大度的王淦昌却说是自己原因
都怪自己没有坚持想法
对于诺贝尔文学奖一事
他更是毫不在意
后来留学结束后
他一心牵挂着祖国
但身边人都劝他留在外国
中国正值动荡
没有良好的科研条件进行研究
可王淦昌却甘愿成为先行者
于是年仅27岁的他
回国在浙江大学当了教授
同时也在自主科研
正当他准备潜心学术时
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于是他不得不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跟着浙大开始了
极为艰难的办学之路
在这途中他的小女儿也呱呱坠地
为了养活孩子
他特意养了一直羊
每当上课时也总是牵着它
于是学生们调侃他是"牧羊教授"
身为大学教授的他
按理说工资应该不低
但为何却靠羊奶养活女儿呢
原来是他将自己所有工资
连同妻子的首饰还有家长物件
都拿去捐献给了部队买武器
还宣传抗日救国的理念
号召大家捐钱捐物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王淦昌没有做实验的条件
于是他就将自己对核物理的研究
整理了出来并发表了论文
经过编辑的整理之后
成功发表在了美国杂志上
一经发表就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
这也被美国科学家利用
通过他的论文方法进行了实验
结果最终十分理想
他将自己的实验过程
同样发表在那家杂志上面
在十几年后
有一位美国科学家
照着这个方法发现了中微子
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王淦昌得知这个消息时
显得十分平静
他说自己当年确实没有实验的条件
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的话语中
读出来满满的遗憾之情
虽然条件艰苦
但他却从未放弃科研之路
后来战局稳定后
他前往苏联核研究生工作
并带领自己的小组
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就在继续更进一步就能
因此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
他却接到了回国的命令
在研究的关键时期
是万不可中途而废的
王淦昌却以一句"我愿以身报国"
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
一头扎进了核武器的研制中
这与他之前的研究方向完全不一致
很多东西都要重新推算
并且需要隐姓埋名远离家乡妻儿
这在大多数人看来都要犹豫
但王淦昌却一口答应了
在环境恶劣的西北核研究场所
海拔3200米平均气温零下
不仅馒头蒸不熟水还烧不开
这条件连年轻人都撑不住
更何况年纪最大的王淦昌
但不论再难再苦
他始终坚持实验
并始终奔走在科研一线
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两年后氢弹也成功试爆
我国也成为从原子弹到氢弹
研制时长最短的国家
虽然科研成功了
但王淦昌还是需要保密身份
之后他又带领了同伴
连续进行了好几次地下试爆实验
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在整整十七年后
保密的时间终于过了
他的名字也恢复过来了
当邓稼先喊出他的原名后
两人不禁抱头痛哭
恢复到原本身份的他
一时之间各种荣誉扑面而来
但一心向学的他
最终只留在了一个研究小组中
继续着核聚变的研究
据他的儿子说
"父亲一生获得许多荣誉
但他的那些奖章却从来只放在柜子里
从来不和我们说"
低调谦逊的王淦昌
从来不在乎世俗的名声
相反他只羡慕终身研究的科学家
他说巴普洛夫80岁还在搞研究
自己要是也像他一样
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在上世纪70年代时
我国的科技力量仍十分薄弱
为此他和许多科学家
联名提出"863"科技计划
以此来激励中国科学进步
在这个计划落实后
中国的激光技术确实得到了发展
其他方面也有相应的提高
这位科学家不仅以身报国
还为科技事业尽心尽责
他的一生就像一根蜡烛
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中国的前途
提起邓稼先先生大家或许很熟悉
但王淦昌却是他的老师
也正是在他的悉心指导下
邓稼先才会有如此之大的成就
我们不应该只记得邓稼先一人
还应铭记背后的英雄王淦昌
对于学术研究十分看重的他
能为了国家发展
甘愿放弃研究进行另一个科研领域
这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
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不仅仅得在学术上下功夫
还要面对来自上层的压力
在没有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年代里
他依旧靠着惊人的毅力
向党和国家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科学没有国界
但科学家们却有国界
放弃优越条件回国的他
一心为国埋头苦心钻研原子弹
即使快获得诺贝尔奖
也甘愿放弃大好前途
在如今技术封锁盛行的环境里
我们更应感恩王淦昌
是他耕耘了一片陌生的土地
才有了最终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