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方:吊筋药
1959年一版一印,集几千年吴门医派精华的《中药成方配本》,分丸、散、膏、丹、药酒等九部分,收载内、外、妇、儿、五官等科成方三百六十三副。由历代吴门名医成方及部分苏州民间验方分类编次而成。
经典配方:吊筋药
舒筋活络。主闪气屈筋,兼治小儿惊风。
闪气屈筋,简称闪筋。闪筋之筋,《说文解字》解释为“肉之力”(月字旁边一个力),正是指肌肉或肌腱,韧带、筋膜等部位。
故而闪筋,指肌肉,筋膜组织等发生损伤,受伤部位广泛肿胀,严重的会有皮下淤青,明显疼痛感(瘀血肿痛)。碰触局部时,有明显的凹陷感(如进了空气),临近关节正常活动受到影响。
用药上,除了活血散瘀消肿,还要利气,改善血液循环。
组成:
红山栀16两,白芥子4两,红花2两,桃仁5两,苦杏仁4两。
红山桅,独味“吊筋药”。
红山桅通常是指山桅子果,苦寒,工作于心肺、三焦经,是民间常用的独味“吊筋药”。苦可破血散瘀,寒可镇静止血,由此消肿止痛。
将生栀子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服,消肿活络,可用于跌仆损伤、扭挫伤、肌腱损伤,皮肤青肿疼痛等症。
肺主气,朝百脉,故而本方之利气,以利肺气为主,兼顾散痰消结。
白芥子辛温,走窜性强,内能利气豁痰,外能走经络,消痰结,止痹痛,除麻木。无论胸闷胁痛,还是筋骨腰节诸痛等,均可用其治。
民间治膝部肿痛,取白芥子2两研成细末,用烧酒或黄酒调成糊状,包敷患处,干了就换,以局部发泡为见效。
活血化瘀,红花桃仁最卖力。
红花辛温,活跃于心肝经,为血中气药,让血液流动起来不瘀滞的功效如它大红的色彩一样耀眼,行血破血而善通利经脉。
且不是只攻不补,无论破血、行血、和血、调血,均可用上它。
桃仁,是桃的种子,富含油脂,有润燥滑肠通滞之功。若再尝尝它的味,会发现有一丝丝的苦味儿,夹杂着那么一丢丢甘甜味儿。加之性平,入心入肝,苦可破掉血中无用之瘀血,甘可生出新血疏通肌肤腠理之瘀,皮肤凝聚之血。
故而红花配桃仁,红花为行血要药,桃仁为血瘀血闭专药。一个入气行血,一个入血化瘀,改善气血循环杠杠滴。
肺与大肠相表里,两者互相帮助,助气上上下下顺畅。
苦杏仁苦温,既能入肺降气止咳平喘,又能往下润肠通便。一方面是白芥子的助手,助其利气。一方面又是桃仁的助手,助其润肠燥通滞气。通则不痛,故苦杏仁既利气,又有镇痛之功。
后四味在吊筋药红山桅的带领下,舒畅肌腱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共达消肿止痛之功。
制法:
除白芥子另研好,其余共研成粗末,和入白芥子。
每用15g,用高粱酒、面粉、鸡蛋白调敷患处,或扎足心。
另,本方兼治之小儿惊风,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尤多见于婴幼儿。本症除伴有意识障碍,还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与吊筋药所治相合。
注意不可内服。
本方有成药,用于治内气扭伤,局部肿痛。
另,关于吴门医派。
苏吴不分家,苏州历代名医辈出,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吴门医派。以儒医,御医、世医居多,善于著述、总结前人经验及个人行医心得。
《马可波罗游记》写苏州:"有许多医术高明的医生,善于探出病根,对症下药"。明清时期,人们将这里的中医称作"吴医"。名医吴有性,叶桂,薛生白,徐灵胎等,为吴门医派代表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