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从一位目不识丁的樵夫,到著名的禅宗六祖,他凭什么?
1958年8月21日,毛泽东在讲话时曾说:“惠能和尚,不识字,很有学问,在广东传经,主张一切皆空。这是彻底的唯心论,但他突出了主观能动性。是禅宗的真正创始人”。
那么就是这样一位目不识丁的乡野樵夫,为何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又如何能够成为著名的禅宗六祖,他凭什么?
一、对佛法的悟性
六祖慧能在公元638年出生于广州省广东市新兴县的一户卢姓人家。
自幼父亲早早离去,母子两人相依为命,过着贫寒的生活,可谓是勉强度日,以至于让自己成为了目不识丁之人。
虽然自己没有文化,可是他深知母亲的不容易,更是主动帮助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随着他慢慢长大。
开始成为了一位樵夫,平时靠卖柴火来维持生计,本以为他的一生就会这样平凡地度过。
岂不知,24岁成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有一天,他卖柴回来,听到有人诵《金刚经》,让他一下子了悟了真如自性的妙理,可谓是内心感到欢喜,细问之下,才得知,这是湖北黄梅五祖弘忍所讲的。
于是,他为了求法,便安顿好母亲,独自一人千辛万苦来到五祖弘忍面前,道出自己的求法之心。
更是以“人有南北之分、佛法无南北之分”,深得五祖弘忍的认可,知道他是佛门法器,以后在佛法上必有一番成就。
此时的慧能大师并没有真正的学习禅宗,而且他还不识字,能够靠自己的领悟,做到了听经既悟,这一点可是别人所无法比拟的。
随后,五祖弘忍为了锻炼慧能的心性,便安排他去米房舂米,而慧能并没有任何的抱怨,就这样,一直在米房干了8个月。
除了每天做些杂活外,慧能还每天听经说法,到晚上时,都会一个人用心领悟,真正地做到了静虑修禅,内绝妄念,外息诸缘,用功修行。
他把修行和出坡工作相结合,做到了农禅并用,随着时间的流逝,让他真正地领悟了禅宗的心法。
二、明心见性,得五祖衣钵法脉
众所周知,慧能得到五祖弘忍的认可,是因为他的一首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偈语可谓是无修无证,达到了深明般若真空,悟彻一心本源的境地,真正的直面自己的本心,让自己的本心清净无染,正是切合了禅宗的心法,做到了明心见性。
反观神秀的偈语:“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虽然领悟了佛法的智慧,可是他只是执着于有修有证的执相染修。
这只是渐次法门,并没有达到顿悟境地,而且并没有真正的领悟禅宗“以心印心”的宗旨。
当五祖弘忍看到慧能的偈语时,知道他已经顿悟,领悟了禅宗的明心见性,便与慧能说出了一段禅机。
他问慧能:“米熟否”,慧能说:“米熟久矣,欠筛在”,简短的话语,两人进行了一场心法的交流。
随后,五祖弘忍把禅宗的衣钵法脉交予慧能,自此,慧能正式成为禅宗六祖,他时刻牢记师傅的谆谆教诲,等待机缘成熟之时,再出来弘法。
三、传承禅宗,奠定禅宗的主流地位
公元667年,慧能在师傅弘忍圆寂后,便来到了广州光孝寺,以一句“不是风动、幡动,而是心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随后,六祖慧能开始在光孝寺正式剃度出家、授具足戒,为大家讲经说法。
次年,来到曹溪南华禅寺,在这里传播东山法脉,建立了南禅宗,和师兄神秀建立的北宗禅,并称为“南顿北渐”学说。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南宗禅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琐的义学,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备受人们的推崇,奠定了曹溪禅的主流地位。
正如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所说:“凡言禅,皆本曹溪”。可见当时的南宗禅影响深远,正是六祖慧能的顿悟,让他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自六祖过后,再也不会传承衣钵,只传法脉。
正是六祖慧能的决定,让禅宗更好地得到了发展和传承,以至于在后期出现了禅宗七家法脉的发展和传播,让禅宗真正地传播出去,可谓是意义重大。
不仅如此,六祖慧能继承了达摩的“真性”禅,在此基础上,融合了《楞伽经》的如来藏说、《大般涅槃经》的“佛性”,更是敢于创新,树立“见性成佛”的思想,可谓是把佛教中国化,所以他才是我国禅宗真正的创始人。
此外,六祖慧能还留下了《六祖坛经》,其他高僧所说的都只能是“论”,而六祖所说的是“经”,里面详细了讲解了禅宗的“明心见性”。
更是指出了“本性念念不住”,要我们从本心去领悟,这才是真正的见性,而且还体会到自己一念未动以前的本来面目,主张修心见性,可谓是真正的诠释了拈花微笑的禅意。
就是这样一位目不识丁的樵夫,他听经既悟,而且还能领悟明心见性的宗旨,直面人的本心,从本心出发,让禅宗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同时还留下了《六祖坛经》,让我们好好地去用心修行,面对自己的本性和本心,从而保持本心的清净和无染,正是慧能的贡献,才得以成为禅宗六祖,而他的事迹更是被流传了下来,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