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从一位目不识丁的樵夫,到著名的禅宗六祖,他凭什么?

1958年8月21日,毛泽东在讲话时曾说:“惠能和尚,不识字,很有学问,在广东传经,主张一切皆空。这是彻底的唯心论,但他突出了主观能动性。是禅宗的真正创始人”。

那么就是这样一位目不识丁的乡野樵夫,为何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又如何能够成为著名的禅宗六祖,他凭什么?

一、对佛法的悟性

六祖慧能在公元638年出生于广州省广东市新兴县的一户卢姓人家。

自幼父亲早早离去,母子两人相依为命,过着贫寒的生活,可谓是勉强度日,以至于让自己成为了目不识丁之人。

虽然自己没有文化,可是他深知母亲的不容易,更是主动帮助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随着他慢慢长大。

开始成为了一位樵夫,平时靠卖柴火来维持生计,本以为他的一生就会这样平凡地度过。

岂不知,24岁成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有一天,他卖柴回来,听到有人诵《金刚经》,让他一下子了悟了真如自性的妙理,可谓是内心感到欢喜,细问之下,才得知,这是湖北黄梅五祖弘忍所讲的。

于是,他为了求法,便安顿好母亲,独自一人千辛万苦来到五祖弘忍面前,道出自己的求法之心。

更是以“人有南北之分、佛法无南北之分”,深得五祖弘忍的认可,知道他是佛门法器,以后在佛法上必有一番成就。

此时的慧能大师并没有真正的学习禅宗,而且他还不识字,能够靠自己的领悟,做到了听经既悟,这一点可是别人所无法比拟的。

随后,五祖弘忍为了锻炼慧能的心性,便安排他去米房舂米,而慧能并没有任何的抱怨,就这样,一直在米房干了8个月。

除了每天做些杂活外,慧能还每天听经说法,到晚上时,都会一个人用心领悟,真正地做到了静虑修禅,内绝妄念,外息诸缘,用功修行。

他把修行和出坡工作相结合,做到了农禅并用,随着时间的流逝,让他真正地领悟了禅宗的心法。

二、明心见性,得五祖衣钵法脉

众所周知,慧能得到五祖弘忍的认可,是因为他的一首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偈语可谓是无修无证,达到了深明般若真空,悟彻一心本源的境地,真正的直面自己的本心,让自己的本心清净无染,正是切合了禅宗的心法,做到了明心见性。

反观神秀的偈语:“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虽然领悟了佛法的智慧,可是他只是执着于有修有证的执相染修。

这只是渐次法门,并没有达到顿悟境地,而且并没有真正的领悟禅宗“以心印心”的宗旨。

当五祖弘忍看到慧能的偈语时,知道他已经顿悟,领悟了禅宗的明心见性,便与慧能说出了一段禅机。

他问慧能:“米熟否”,慧能说:“米熟久矣,欠筛在”,简短的话语,两人进行了一场心法的交流。

随后,五祖弘忍把禅宗的衣钵法脉交予慧能,自此,慧能正式成为禅宗六祖,他时刻牢记师傅的谆谆教诲,等待机缘成熟之时,再出来弘法。

三、传承禅宗,奠定禅宗的主流地位

公元667年,慧能在师傅弘忍圆寂后,便来到了广州光孝寺,以一句“不是风动、幡动,而是心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随后,六祖慧能开始在光孝寺正式剃度出家、授具足戒,为大家讲经说法。

次年,来到曹溪南华禅寺,在这里传播东山法脉,建立了南禅宗,和师兄神秀建立的北宗禅,并称为“南顿北渐”学说。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南宗禅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琐的义学,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备受人们的推崇,奠定了曹溪禅的主流地位。

正如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所说:“凡言禅,皆本曹溪”。可见当时的南宗禅影响深远,正是六祖慧能的顿悟,让他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自六祖过后,再也不会传承衣钵,只传法脉。

正是六祖慧能的决定,让禅宗更好地得到了发展和传承,以至于在后期出现了禅宗七家法脉的发展和传播,让禅宗真正地传播出去,可谓是意义重大。

不仅如此,六祖慧能继承了达摩的“真性”禅,在此基础上,融合了《楞伽经》的如来藏说、《大般涅槃经》的“佛性”,更是敢于创新,树立“见性成佛”的思想,可谓是把佛教中国化,所以他才是我国禅宗真正的创始人。

此外,六祖慧能还留下了《六祖坛经》,其他高僧所说的都只能是“论”,而六祖所说的是“经”,里面详细了讲解了禅宗的“明心见性”。

更是指出了“本性念念不住”,要我们从本心去领悟,这才是真正的见性,而且还体会到自己一念未动以前的本来面目,主张修心见性,可谓是真正的诠释了拈花微笑的禅意。

就是这样一位目不识丁的樵夫,他听经既悟,而且还能领悟明心见性的宗旨,直面人的本心,从本心出发,让禅宗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同时还留下了《六祖坛经》,让我们好好地去用心修行,面对自己的本性和本心,从而保持本心的清净和无染,正是慧能的贡献,才得以成为禅宗六祖,而他的事迹更是被流传了下来,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

(0)

相关推荐

  • 六祖悟道后,为何还要躲在猎人队伍中十五年?

    六祖慧能(也称惠能),是唐朝著名的佛教改革者,中国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 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思想家.他虽然目不识丁,却在24岁时,以行者之身,成就佛道,因遭人追杀,被迫隐姓埋名15年,以待时机成熟出 ...

  • ​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是一个汉语词汇,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 孙悟空做弼马温也是有出处的

    大家跟着一起怀一下旧吧. 然后再跟着我一起探讨一下<西游记>和<坛经>的关系. 吴承恩的<西游记>被列入四大名著,必有其特殊之处. 有人说,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 ...

  • 游世界中的“无字真经”,在现实佛教中存在吗?它也是好的吗?

    (博士论西游第七一一讲,选自<西游谜中谜>(541)第九章――观音努力之谜) 在上一讲中,我们提到,经历了千辛万苦来到西天的唐僧,本应该享受"功到自然成"所带来的成就感 ...

  • “菩提本无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能助力六祖慧能得到禅宗衣钵?

    佛偈之争,是指禅宗六祖慧能与神秀大师兄的正位之争. 禅宗五祖为了考察接班人,让弟子们提诗明法.呼声最高的大师兄神秀写了"身似菩提树",而大字不识的烧火僧人慧能则写了"菩提 ...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一首诗如何掩盖了历史的真相?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上面这首充满禅宗佛理的诗的创作者是佛教南禅宗的创始人六祖慧能,相信很多人都在杂志或书籍中看过这首诗的背后的故事,相传达摩祖师圆寂以后,将佛教的顶级法 ...

  • 中国禅宗的传承和流派

    禅起源于印度,并不是佛教专有,佛祖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学习外道禅,证道成佛之时,就是对禅的开悟.禅宗传入中国,是在南北朝时期.公元520年前后,南印度僧人菩提达摩航海来到中国,入北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 ...

  • 佛说:人呀,真正的大幸福大安祥不是“有”,而是“无”

    剧照 最近,经网友推荐,观看了根据<六祖坛经>改编的28集电视连续剧<三更月明>.虽然此剧掺进了不少诸如男女私情之类的媚俗内容,但整个剧情还是比较生动地阐释了禅宗要义,给人理出 ...

  • 惠能是不识字的樵夫,后来成为禅宗六祖,为何六祖过后衣钵不传呢

    惠能本是一位目不识丁的樵夫,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禅宗六祖,他奠定了禅宗的主流地位,更是让佛教中国化,成为了我国禅宗的真正创始人. 他的<六祖坛经>,是唯一一部不是佛祖所说的佛经,可谓是前无古人 ...

  • 李四龙:禅宗为何会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本土化宗教?

    宗教的传播,从来就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一是原典化,主张要在最初的宗教经典里找到准确的文本依据:二是本土化,注重宗教经典在当地的演化与转型,重视经典的思想而不甚重视经典的文本.玄奘与惠能,恰好代表了 ...

  • 禅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禅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李彬||礼佛妙觉寺

    记得很久以前听说过,白水县城区西南角学校操场上搞基建,挖出一座青石塔,石塔里面套了一个镀金银塔,再里面有只金盒,装着佛骨舍利子.不过当时说的人就没说清楚,所以听的人更没听明白.但是这件事和流传已久的白 ...

  • 复旦 王德峰《坛经》与禅宗的智慧 演讲全文 8

    所以连说了五个何其,这是个很了不起的表达. 弘忍法师听他说完五个何其之后,就知道慧能悟了. 于是跟他说,我现在决定把衣钵传给你. 但是汝得此衣钵,命若悬丝. 性命交关. 此地不可停留,你 要连夜出走, ...

  • 《坛经》学习记录

    《坛经》学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