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账儿子18元贱卖家传宝,博物馆3000元买走,今成国宝价值40亿
17小时前 ·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扬州地区历史上并没有制瓷窑场,但因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便利的水陆交通,这里汇聚了多个历史时期的陶瓷。
尤其是隋炀帝挖通了京杭大运河后,南北经济融合,扬州也成为了重要的贸易口岸。
这之后,长沙窑、巩县窑、越窑、耶窑等各大产品汇入扬州,并从这里销售到海外。
特别是宋元时期,陶瓷贸易进入了巅峰期,扬州的陶瓷贸易十分昌盛,这里更是汇聚了南北窑场,如磁州窑、定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瓷器,其做工细致精美,花纹装饰独特,深受海内外的喜爱。
如今的扬州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精美的陶瓷,不过要说镇馆之宝就要数“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该梅瓶口径为5.5厘米、高为43.5厘米,底径大小为14厘米,腹径为25.3厘米。
瓶口比较小,且颈相对要短,通体施用霁蓝釉,且有着白龙图案,其欣赏价值颇高,该梅瓶也成为元代瓷器的最高工艺产品。
2000年,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中国,原本设定首站访问上海。
然而,他对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十分欣赏,早就有亲自鉴赏的打算,就此主动提出将访问的第一站改为扬州,并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梅瓶”。
2013年时,该“梅瓶”被列为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一,可见其价值有多高。
然而,这样一个梅瓶,其问世经历却十分传奇。曾被老农以十八元贱卖出去,如今却价值四十亿。
传了六代的传家宝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造成了24万人死亡,16万余人受伤,此地震强度为7.8级,震源深度为12km。
不过在此大地震发生之前,全国多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小地震,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大家都在猜测哪里会有大地震出现。
当时的扬州也是如此,因地震不断,不少人搬离了自家的房子,住进自行搭建的棚舍里,以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害。
而在农村更是宣传“人离屋畜离棚”,很多人都将家里的贵重东西搬离出来。
工人朱立恒早些年在乡下务农,后来又来到了轻工机械厂担任工人。因当时地震,不少人将家里的贵重东西搬出来,朱立恒也不例外,他来到屋子里,仔细清点物品,陆续搬出了不少东西。
不过朱立恒准备搬柜子时,发现柜子上面有一个箱子,看上去有些年头了。
他见了后,将其小心翼翼拿了下来,发现这个箱子上了锁,那箱子里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朱立恒仔细地回忆,这才想起来,它应该是一个梅瓶,只不过他对这个梅瓶只有过几次一面之缘,并没有太多的关心。
至于这个梅瓶的来历,不少人怀疑是挖出来的,不过扬州并没有窑场,显然这是家传的。朱立恒回忆道,祖上出了很多大人物,尽管到了清末时期家道中落,但依旧是当地不可小觑的大地主。
而这个梅瓶,朱立恒从母亲那里得知,这是清朝皇帝赐予祖上的宝贝,如今已传了六代。
年少时,母亲就告诫他说:“我们家族祖上世代为官,而这个家传宝就见证了家族的荣誉,你可要将它保护好,一定别将其砸了或丢掉,不然我就是在黄泉之下也不能原谅你。”
因战争的到来,朱家的良田被抢夺一空,又因得罪了当地的汉奸、伪军,结果家里的钱财也被抢走,彻底成为了穷民中的一员。唯有这个梅瓶被祖父保护起来,没有被抢走。
1945年时,朱家因贫困潦倒,生计很是困难,吃饭没有保证。不过当时有人知道他家有一个宝物,提出以十八石米进行交换,换取这个花瓶。
按理说十八石米足以朱家人吃上很久了,就算是卖到市场也能卖出不少钱。然而,朱立恒的父母亲当即拒绝,表示就算是饿死也不会将其出售,不然百年之后祖先也不会原谅自己。
当时的朱立恒年纪尚小,他不理解这个花瓶有什么好的,到处都是,既然有人拿18石米来换,干嘛不换呢?难道这个花瓶比人命还重要吗?
然而,母亲又一次郑重警告说:“孩子,这可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一定要传下去,不能到了我们这一代给弄丢了,今后就算再困难,你也别卖掉。”
朱立恒不能理解母亲的做法,但也只能认真地点点头。因对这个花瓶好奇,他来了兴趣,经常拿到手里摆弄,看看它到底有何不同。
谁知,母亲见到后吓得浑身哆嗦,生怕他丢在地上砸坏了。对他进行了严厉训斥,还用上棍棒体罚,让他今后长点心,别把这个东西当玩具。
朱立恒感觉十分委屈,不就是一个破花瓶,有什么大不了的,玩都不能玩,算什么宝贝。母亲生怕他偷偷拿出来玩耍,找来了一个箱子,将花瓶用上红布包裹,然后放到柜子顶部。
就这样,之后的多年里朱立恒再也没见过梅瓶。特别是长大后,他来到工厂干活,更是没再听母亲提起那个梅瓶。如果不是这次地震收拾东西,恐怕朱立恒就要忘记这个儿时让他记忆深刻的花瓶。
18元贱卖传家宝
1976年中国还比较贫困,还没有摆脱贫困危机,即便是在工厂里上班,但朱立恒手头也比较紧张,特别是自己还有老婆孩子要养,每个月都很艰难,妻子也经常骂他没用,工资太少了,连孩子上学都那么困难。
因此,拿到这个花瓶后,朱立恒心想:“这既然是传了六代的传家宝,自然也是古董一件,说不定能值上一点钱,如果将其卖出去,是不是就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至少不会被妻子责骂了?”
想到这里,朱立恒就有了将它卖掉的打算,不过如果让母亲和弟弟知道,他们肯定不同意卖掉。但在他看来,这个瓶子除了插花摆设也没其他用途,早在20年前没卖掉,今天我就偏卖掉这个东西。
不过,朱立恒有些奇怪,他记得这个花瓶是有花纹的,上面好像雕刻着白龙,为啥拿出来的花瓶却是黑色的?看上去灰溜溜的,这能卖钱吗?
在朱立恒看来,可能是因时间长了,表面氧化了,因此瓶子才变成黑色的。他本身对文物没有半点了解,更不知这个瓷器的价值,且多年没再见到这个瓶子,心里也只是好奇,并没有多想。
很快,他就趁着弟弟外出干活、母亲外出的时间,偷偷将这个瓶子拿了出来,并来到了扬州古玩商店里,表示想要卖掉这个瓶子。
店里一个姓兰的店员看了后,发现这个瓶子应该是用泥烧制的,但看上去灰溜溜的,不是太起眼,这怎么看也不是精美的文物,不然上面应该有花纹。只是仔细进行鉴赏,又发现它确实有一些年代。
这个兰姓店员认为,这个应该是清朝时期的私人仿品,且上面没有官款,应该是民窑生产的,不值几个钱,只给出了十六元的价格。
朱立恒听了后,认为自家传了6代,才卖了16元,实在是太低了。他表示,这个是清代皇帝赐予祖先的,怎么可能是民窑生产的仿品?皇帝赏赐的东西能差吗?
兰姓店员认为他在吹牛,如果真是皇帝赐予的,那这个花瓶怎么没有一点图案,怎么看造型也不精美,这说瞎话也要着调。
朱立恒对自家的文物并不了解,只是小时候听母亲说过,他也不知自家的花瓶到底是不是皇帝赐予的,又听到店员这么说,认为家族代代收藏的竟然是清朝仿品,应该不值钱。但如果便宜卖出去,他又不是太甘心,就提出30元出手。
其实在当年,古董可不值钱,当时人们连饭都吃不起,哪里有钱收藏文物,仅局限于少数人收藏罢了。因此,就算是一件古物,价格也不是太高,更别说这个看上去灰溜溜的花瓶。
兰姓店员表示,这个东西不值30元,要价这么高那就不收了。朱立恒听了后一愣,如果对方真不收了,那又怎么能改善家里的生活呢?
他主动降价,要了25元,但店员仍然摇摇头,认为还是太高了。朱立恒又降到了20元,兰姓店员请示了店老板后,表示可以加价2元,也就是十八元,如果不能接受就请回吧。
朱立恒见店主对这个花瓶并不是太感兴趣,如果对方不要,恐怕其他地方也卖不了高价,只好同意18元将其贱卖。
拿着十八元,朱立恒内心很是激动,他当即来到菜市场里,购买了2斤猪肉回家庆祝庆祝。当他提着猪肉回家时,母亲问他为何这么高兴,怎么舍得买肉了?
朱立恒这才将自己偷卖花瓶一事说了出来,并将剩下的钱交到母亲手里。谁知母亲听了后,当场气晕了过去,弟弟回家后得知此事,也指着他痛骂一顿。
母亲醒来后,一个劲地自责,表示对不起列祖列宗,将家里的家传宝丢了,并痛骂他是混账儿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朱立恒这才知道母亲、弟弟对这个宝贝多看重,他委婉解释道:“我这不是怕地震来了,这个瓷瓶万一震坏了呢?到时候可就一文不值了。如果将它拿到外面,容易被贼人惦记啊。”
同时,当时正值“破四旧”,如果拿到外面去,容易引起人家误会,到时候给砸掉了,那也一文不值。将它卖掉,也能改善点生活。
弟弟听了后,指着他的鼻子说:“家传宝被你弄丢了,你还好意思说?家里的宝贝就卖了18元,你这也太不把它当回事了吧?”
身份真相大白
这之后多年里,老太太和弟弟都不原谅朱立恒,认为他为了一点小利卖了家传宝。然而,两年后,这个瓶子的身份真相大白。
其实也不怪文物商店的人不重视,其实早在“文革”期间,很多祖传的宝贝都被打砸,损失了一大批宝贝。而朱立恒的母亲为了保护这个家传宝,怕别人认出来它是一个古董,将梅瓶拿出来,用上墨水通体涂黑,这样花瓶就变成了黑色的瓶子,看上去单调,没有什么艺术价值。
但朱立恒对这一切并不知情,他也不知母亲将其用上墨水抹黑。卖到了文物商店后,店员也没能认出来,认为它是清代的仿品。
这之后,梅瓶在文物商店里一直没被重视,放在角落里一直无人问津,大家看了后也提不起来兴趣,认为这个东西没什么价值。
然而,一天店里来了一个客人,他看了这个梅瓶后,顿时被其吸引了过去,认为它是一件质地绝佳的梅瓶。此人就是上海外贸公司的沈胜利,他平日里酷爱收藏古董,尤其是各种瓷器更是喜欢,时间长了也懂得如何鉴宝识宝。
不过他发现这个梅瓶上标注的时间是清雍正年间,认为这个时间有误,提出了质疑,认为它应该是元代梅瓶。
沈胜利在一番鉴别后,发现这个瓶子外部似乎是墨水,他用了口水点在瓶身上,并用上手指磨蹭了几下,这才发现手指上有黑色墨水,且蓝色的瓶身露了出来。
他立马和店家反馈了这件事,文物商店的老板见状,立马让员工端来一盆清水,对其仔细擦洗一番。如此一来,蓝色的瓷身和精美的白龙纹饰展现出来,一时间让所有人震惊不已。
就这样,备受“冷落”的蓝釉白龙纹梅瓶就此引来了众人的关注。
参加展览引各大博物馆争抢
因沈胜利的意外发现,这个元代出土的霁蓝釉白龙纹瓶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参观。其瓶高43.5cm、口径为5.5cm、底径为14cm,釉质看起来莹润肥厚,且釉面干净,釉色深蓝色,腹部则刻画着“龙纹”,也就是一条龙追逐着宝珠。
这条白龙环顾瓶身一周,其龙首扬起,双角后翘,龙眼十分突出,每肢有三个爪子,指尖很是锋利。
器物造型是标准的梅瓶,其特点是颈细口小,腹部圆润。至于梅瓶的作用,一个是盛放酒的容器,一个是口小插梅枝得名,早在宋代时就已兴起,主要用来盛放美酒,一直到清代时才用于插花摆放。
元代梅瓶多是用青花装饰,层次比较繁杂,装饰图文严谨,主要供于皇宫使用,纹饰活泼、豪放,以“赶珠龙纹”为主。而朱立恒18元贱卖的梅瓶,纹饰正是“赶珠龙纹”,因此它必然是元代瓷器。
尽管元代只存在近百年,且经济并不是太强盛,但因皇宫对瓷器的喜爱和重视,使得元代瓷器十分珍贵,且实现了瓷器史上的伟大创新。
1978年,北京举办了“文物汇报展览”,在各大珍宝云集的展览会上,第一次面向世人的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就引来了众人的称赞,且包括北京、南京、上海在内的诸多博物馆都想进行收藏。
其实在1977年时,故宫博物馆的冯先铭先生就听闻扬州文物商店的元代蓝釉白龙梅瓶,对其进行了鉴赏,确定其出土地位于江西景德镇窑,并在《中国文物》上发表示了《元代景德镇蓝釉白龙纹瓶》,引来了广泛的关注,且还传播到了国外。
这次“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亮相北京,更是让世人看到了它的真面目,在学术界、陶瓷界都有不小的反响。
面对众多博物馆的高价售卖,扬州文物商店一时间不知卖给谁,决定价高者得。这可让扬州博物馆急坏了,毕竟这是在自己地盘发现的东西,自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展览的当天晚上,扬州博物馆馆长晏炳森先生就来到了扬州文物商店,提出了要购买的意愿,但店老板表示再考虑考虑。
第二天,扬州政府、文化局等大力支持博物馆方面购买该文物,价格上不用担心。有了政府的支持后,晏炳森再次来到了文物商店,积极进行洽谈,阐述将文物留在扬州的重要意义。
此时,其他博物馆也派出了代表前来洽谈,都表示对这个梅瓶势在必得。不过在晏炳森的多次拜访之下,再加上店老板是本地人,也倾向于卖给扬州博物馆。
最后,扬州博物馆以三千元的高价将其买走,要知道当时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才三十多元。
就这样,梅瓶完成了从“传家宝”到国家一级文物的华丽转身。朱立恒听了后心疼不已,他这才知道自家“家传宝”的价值这么高,母亲、弟弟知道后,更是无法原谅他。
弥足珍贵的镇馆之宝
扬州博物馆将其收藏后,立马邀请了故宫博物馆的冯先铭、南京博物院的王志敏先生进行鉴赏,这两人是古陶瓷专家,他们对其进行鉴定,确定其为景德镇窑元代蓝釉瓷精品,顺理成章的成为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有专家表示,这个梅瓶今价值40亿元。
有人可能好奇,不过是一件古董,凭啥价值40亿元?其实蓝釉瓷精品非常少,尤其是元、明两朝的精品少之又少,市场上一旦出现了顶级蓝釉瓷,那必然会引来追捧。
蓝釉瓷的特点是造型比较简约大方,没有华丽的纹饰,却可以感受它的雅正色彩以及秀气之美,有着和青花、粉彩不一样的视觉感官。
蓝釉的运用最早在唐朝,1975年考古专家在扬州唐城遗址发现了唐青花瓷片。不过到了元朝时,景德镇窑场就利用高温钴蓝釉,其温度保持在1280-1300℃,且一次性烧制而成,其色泽比较艳丽,且看上去光泽莹润,看起来甚是喜欢。
而高温蓝釉又包括“积蓝”、“祭蓝”、“霁青”,其中霁蓝釉瓷没有裂痕,且色调匀称,看上起肥润,同时高温器口普遍存在白色胎骨,也就是“灯草口”。
元代时,因烧制霁蓝瓷器的钴料进口价格比较贵,且技术还没完全成熟,那些工匠们很难烧制出发色稳定、匀称干净的霁蓝釉瓷。同时,元朝统治者对瓷器十分喜欢,很多窑场专门为王公贵族烧制瓷器,一旦有瑕疵就会被当场砸掉,因此完好的元代蓝釉瓷器非常少,全球也不过十多个,其收藏价值持续上涨。
例如在2014年的欧洲艺术博览会上,“元霁蓝釉白龙纹”被亮相,在一番竞拍后,被中国买家以1600万欧元的天价买回去。
到了明朝时,尽管霁蓝釉瓷烧制工作一直没停止,但传世器物很少,特别是成化、弘治、正德三朝,至今没有完整的器物。到了嘉靖、万历年间,蓝釉瓷烧制再次兴盛起来,其造型丰富,且釉色有了新的创造,除了宫廷用具外,民间也多见日用蓝釉产品。
但万历朝过后,蓝釉瓷绝烧,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后,直到康熙年间才重新恢复烧制工作,且数量较多,只不过嘉庆到清末,制瓷工艺下降,不少器皿工艺粗糙。
而“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之所以价值40亿,不仅是因蓝釉瓷稀有,还因元代蓝釉瓷传世仅十二件,而和这个梅瓶一样的产品全球仅有三件,一件被存于故宫博物馆,此物为清宫藏品之一,一件被巴黎吉美博物馆收藏,但这两件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均有瑕疵,而扬州的保存最为完整,且瓷器个头最大。
在过去,“白龙”纹饰只有皇家独享,龙自古就是炎黄子孙崇拜的神物,到了封建时期被政治化,成为帝王统治的精神代表,这也足以说明该梅瓶为皇家用品。其实这一批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还有不少,只不过在外敌入侵后,那些珍宝在所难免,有些被砸碎,有些被卖到国外,目前仅问世三件。
到了1993年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将“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认定为国宝,2013年时被列入“禁止出国”文物之一,可见其有多珍贵。扬州博物馆更是给了这个梅瓶最高待遇,设置了300㎡的展厅,只为展现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的独特之美。
后来,记者采访已是面馆老板的朱立恒,问:“你的家传宝已值40亿,你后悔吗?当初不贱卖的话,你今天不用再拼了。”
朱立恒摇摇头,说:“捐赠给了国家无怨无悔,这是它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