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富足社会的幸福,越来越稀缺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难以体会到快乐?
这个问题的带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天生就要追求幸福。
01
幸福就像所有的基本情绪一样,是一种基本的生理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幸福感来自于我们的祖先适应环境的能力。
例如,当我们恐惧的时候,心跳加速,肌肉紧绷,眼睛睁大,这些适应性反应都会让你更容易逃离危险的捕食者、甚至是防御和攻击。
尽管这些与生俱来的本能会让我们感到不适。
但是恐惧、愤怒、厌恶和悲伤这些情绪感受能够帮助我们记住威胁的情景,保存自己的性命、远离死亡。与之相反,幸福使我们前进,让我们渴望、追求快乐的东西。
快乐是一种适应能力。善于交际的人觉得和朋友在一起是幸福的。喜欢独处的人,更能够在寂静的时刻体会平静带来的幸福。
因此,与其说我们天生就是为了快乐,不如说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寻找我们觉得有益的东西。
这些对我们有益的事物,就是生物适应性的东西:食物、住所、安全等等。
例如,糖果蛋糕、巧克力的带来的甜蜜感,部分原因是这些事物能够快速补充能量,我们的大脑获得了奖赏,并且记住了谢谢甜美的幸福感,然后我们会再次寻求这些感受。
02
正强化与多巴胺
大脑的奖励和学习机制是愉悦感的生物学基础——即,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获得了积极的强化。这些感觉的存在与其说是为了让我们“快乐”,不如说是为了帮助我们学习适应行为。
正强化依赖于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
上世纪90年代,神经生理学家沃尔夫拉姆·舒尔茨(Wolfram Schultz)利用小鼠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证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巴胺神经元对糖等强化物质的反应越来越迟钝。为了满足这些奖赏需求,大鼠开始释放多巴胺,以期待获得持续的奖励。
03
成瘾与快乐感受的钝化
神经科学家肯特·贝里奇(kent beridge)研究了多巴胺通路在成瘾中的作用,他认为,这种成瘾预期更像是一种“想要”而不是“喜欢”的状态。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旦神经回路适应了某项学习,操作性条件作用已经固定,最初的愉快的感觉就会钝化。最终,哪怕我们需要/获得了更多的刺激,我们仍然处于饥渴或渴望的状态。
尽管这种奖励强化最初是适应性的结果(当糖分很难获得时,学习如何获得更多的糖是一种极好的能量来源。)但是,当热量补给不再是稀缺资源(每个街角都有麦当劳或星巴克)时,这种奖励模式就显得过剩了。
在稀缺的环境中,回报转瞬即逝,值得追求。
但在一个富足的世界里,短暂的回报会让您患上肥胖症和二型糖尿病。人类的奖励系统并不是像开关一样,按下就会停止,长期进化而来的生物系统依旧在工作。
结语
平静感是富足世界的幸福
对此,佛教箴言认为,在机体愉悦的时候还要寻求幸福,这就像是“舔掉刀口上的蜂蜜”。
这就是真实幸福的意义——幸福是一种适应性策略。资源稀缺中的,幸福感让我们追求更多。富足世界里的幸福来自于满足带来的平静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