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安镇村

非常感谢你在百忙之中还能打开小编的文章阅读,小编将不懈努力的给大家分享最新鲜的奇趣见闻和知识,希望能给你带来快乐及放松,如果你有和小编不一样的看法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告诉小编,我会一一回复的,爱你,么么哒!你们可爱的小编回来啦,来看看今天[名字]给各位小主带来了什么吧

一、地理位置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安镇村位于涪陵区西南部,距涪陵城区42公里,距南川城区60公里。现有10个居民小组,村民891户、3036人。全村幅员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60亩,(其中田2622亩,土638亩),森林面积5077亩。镇区所在地安镇场位于安镇村东北角。

二、交通条件现有4条对外过境公路(涪陵至南川、青羊镇至同乐乡、青羊镇至新妙镇、青羊镇至蔺市镇)从镇区通过,是出入青羊的主要交通道路。连接涪(陵)南(川)高速和南(川)两(江新区)高速的一级公路通过青羊镇腹部,已开工建设。经一级路离涪(陵)南(川)高速马武出口10公里,离南(川)两(江新区)高速龙潭出口15公里,交通便利。三、历史沿革据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涪州志》载,北宋元丰五年(1082)时,在安镇西北部时人修建文昌宫,挖出山岩石壁上镌刻有一“牧羊图”,图中有“石羊”,青羊故此得名。由于青羊位于涪州(今涪陵区)至宾化县(今南川区)的中点,故此设“铺”乃“青羊铺”。宋代初,青羊铺及其邻近区域人文兴盛,并且大诗人苏东坡曾到此访友,并在石壁上题“桂岩”二字,后因街坊扩大,人口增多,商业日益繁盛,政府机关设于此。清代称庙坝,清康熙年间(约1720年),陈姓入川始祖—陈我仁,由贵州安化入蜀,定居于此,改名为安镇坝。解放后因地主多斗争激烈,故又名斗争坝,平息土豪劣绅后,改为安镇村。1972年乡政府驻地青羊铺迁至安镇坝,1992年涪陵区合并青羊、双石两乡置为青羊镇,政府驻地安镇村。四、历史文化

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人文古迹风景名胜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代就是商贾云集、官差驻足的驿站,被誉为千年古镇、庄园之乡。青羊历史悠久,镇域范围内有各类文物132处,它们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积淀,反映出青羊镇的历史变迁,是涪陵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最丰富的乡镇。青羊镇2012年列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安镇村列为第一批国家传统村落,2014年安镇村列为第六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也是重庆市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一)历史建(构)筑

青羊历史文化名镇有保留完好的陈万宝庄园古建筑群,青羊铺遗迹群,明清古墓葬群,龙潭河古迹,大梁子山历史古迹。绵延起伏的青瓦屋顶、依山就水的民居院落、古朴厚掇的石板街,历史悠久的遗迹,营造出亲切自然又具震撼力和文化底蕴的建筑环境。“西部民居瑰宝”-陈万宝庄园古建筑群

晚清涪州巨富,诰赠朝仪大夫陈万宝及其子孙在安镇坝所建石龙井、四合头、李家湾、塘坎、戴家堰、石坝、朝门、新屋嘴、南垭田等14处庄园,累计建筑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现7个庄园保存较为完整,共有3万余平方米),均为清同治、光绪年间建成,最核心的“石龙井”(原名陈萼楼)庄园,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占地面积11亩,有房屋120余间,经300名工匠历时12年,耗银数万两而建成。其气势恢弘、风格独特、艺术精美,传承了农耕文明精髓,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庄园曾在民国初年获“能工巧匠”银樽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四川省建委评为“四川省三大民居之首”,1987年涪陵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15日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青羊铺遗迹群据清乾隆五十一年《涪州志》载,青羊铺,州南九十里,宋元丰五年,铺南建文昌宫,石壁刻有石羊,故名。”近千年来,便逐渐形成了现存的文昌宫、桂岩题刻、清代贞洁牌坊、青羊得名的石羊浮雕等遗迹。古驿道:在宋代以前,青羊铺就已成了涪州至宾化县(今南川区)这条驿路上的重要驿铺。在唐代时宾化县称为隆化县,属涪州管辖,青羊为涪陵到南川必经之地。石羊浮雕:据《涪州志》载,此浮雕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并且雕刻手法精妙,青羊也因此而得名。桂岩题刻: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所题,字劲深厚,刚劲有力,气势磅礴,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清皇赐贞节牌坊:此牌坊始建于清道光20年(1840年),采用四柱三间、仿木结构、三重檐、斗拱石质建筑,系为田伦未婚之妻夏葵姑所立,未婚而守节,是该牌坊的最大亮点和特点。明清古墓葬群青羊历史文化名镇境内现存许多雕工精细的古墓群,彰显出青羊的丰富历史文化遗存,其中以陈氏庄园的清代古墓群最为突出,不但数量众多,而且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墓碑上精雕细刻的各类花饰,具有很高民俗文化价值,高度反映出了青羊历史文化名镇及其附近区域的民风民俗。安镇村境内现存许多雕工精细的陈氏庄园古墓群,彰显出当地的丰富历史文化遗存。不但数量众多,而且规模宏大、保存完整。该墓葬群埋葬了自陈氏家族明末清初入川以来,第一代始祖以后陈氏族人数十余位。墓碑上精雕细刻的各类花饰,具有很高民俗文化价值。陈余氏婆媳合葬墓位于安镇村1组,整座墓葬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墓葬长宽各约10米,墓正面是仿木结构,三重檐,刻人物图案,中部中间刻着人物故事图案,还刻有对联“花落扫时风作帚,树遮明处月为灯”,一重檐下雕有石像,雕刻精美。墓门刻有“清洌诰封恭人显妣陈母余老太君之墓”。陈敏斋夫妻合葬墓位于安镇村1组,该墓室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墓前两侧各有一根墓表,雕刻精美,墓表高度10余米,下为莲花瓣基座,左右分坐雌雄两尊石象栩栩如生。龙潭河古迹

龙潭河源于南川区乾丰镇境内,在青羊流汇入梨香溪,全长240公里,在造就神奇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孕育了丰富的人文、民间神话传说。形成了众多的古桥、壁画、石刻。包括神仙桥,十三孔桥,千口观音,丹青壁画等。神仙桥:以神仙桥为代表的古桥坐落其间,与神奇的龙潭河自然峡谷风貌交相辉映,造就了独特的桥文化景观,神仙桥悬石巧架。于清乾隆42年(公元1777年)建成,桥长50米,桥拱薄似蛋壳,仅0.4米,该桥借河中天然巨石为桥墩,人为与自然溶为一体,而历经200多年依然坚固,其架桥工艺堪称绝妙,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三孔桥气:相传建于宋代的十三孔桥气势恢宏,虽然历经岁月的苍桑,依旧保有大气不凡的粗犷神韵。整桥由一块块平整的巨石作桥面,梯形两面有棱的巨石作桥墩,桥墩两侧的石洞尽述着它先前桥面建筑的辉煌。大都传承了神仙桥的风韵,建构了独特的桥韵景观。(二)历史人文安镇村人文古迹众多,文化内涵丰富,主要有庄园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庄园文化。安镇村历史文化名村境内在清代晚期逐渐形成以涪州巨富,诰赠朝仪大夫陈万宝为代表的财富人物,陈万宝及其子孙所建石龙井、戴家堰、四合头、石坝、朝门、塘坎、新屋嘴、李家湾等14处清代庄园,至今有7处保存尚为完整。地主庄园是中国封建地主经济的一处典型场所,庄园既是一部封建地主阶级的兴衰史,也是一部“中国封建地主生活的实物百科全书”。庄园融封建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于一炉,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既是地主阶级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亦是劳动人民智慧与艺术的结晶。农耕文化。 自明代以来,青羊历史文化名镇及其附近区域历来为涪陵的稻米主产区之一,农耕文化发达,历史悠久。在农耕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年代,上万亩优质的良田沃土为历史文化名镇人民积累丰厚的财富奠定了基础。图片源于 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学生学习课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