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学,身之砺砥也
《尸子·劝学》
学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厌,所以治人也。夫茧,舍而不治,则腐蠹而弃a;使女工缫之b,以为美锦,大君服而朝之c。身者,茧也,舍而不治,则知行腐蠹;使贤者教之,以为世士,则天下诸侯莫敢不敬。是故子路,卞之野人d;子贡,卫之贾人e;颜涿聚f,盗也;颛孙师,驵也g;孔子教之,皆为显士。夫学,譬之犹砺也h。昆吾之金i,而铢父之锡j,使干越之工k,铸之以为剑,而弗加砥砺,则以刺不入,以击不断。磨之以砻砺,加之以黄砥l,则其刺也无前m,其击也无下。自是观之,砺之与弗砺,其相去远矣。今人皆知砺其剑,而弗知砺其身。夫学,身之砺砥也。
(标题为编者所拟)
注释:
a 腐蠹:即腐蚀。蠹,虫名,蛀蚀树木、器物的虫子。
b 缫: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丝。这里泛指抽丝、纺织、刺绣。
c 大君:君主。 朝之:上朝接见群臣。
d 子路,卞之野人: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卞,地名,在今山东泗水县东。野人,不懂礼仪的人。
e 子贡,卫之贾(gǔ)人: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弟子,曾在卫国做过商人。卫,诸侯国名,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贾人,商人。
f 颜涿聚:孔子弟子。《吕氏春秋·尊师》记载:“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
g 颛孙师,驵(zǎng)也:颛孙师,姓颛孙,名师,字子张。陈国人。孔子弟子。驵,牲畜交易的经纪人,后泛指市场经纪人。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所以无论是商人还是市场经纪人,身份都是比较微贱的。
h 砺:磨刀石。
i 昆吾:传说中的山名,据说山上多赤铜。 金:金属,这里主要指铜。
j 铢父:地名,据说此地多产锡。先秦时,人们通常以锡和铜融在一起来铸造兵器。
k 干越:吴国和越国。干,亦作“邗”,国名,后被吴国兼并,这里代指吴国。 工:指铸剑工匠。先秦时期,吴、越多出名匠、名剑。
l 黄砥:细密的磨石。黄,本指幼儿,这里引申为细小的意思。
m 刺也无前:向前直刺,无所阻碍。形容剑十分锋利。下文“击也无下”意思相似。
大意:
努力学习而不知厌倦,是用来修养自身的方法;教诲别人而不知懈怠,是用来教化他人的方法。蚕茧,弃置一旁而不加整理,就会变质坏掉而被抛弃;如果让女工缫丝纺织,则可以制成漂亮的锦,那么君王就可以穿着它上朝接见百官。每个人的身体,就像蚕茧一样,如果弃置一旁而不加修养,就会导致知识贫乏、行为败坏;如果让贤人来教诲他,就能使其成为当世名士,天下的诸侯没有敢对他不尊敬的。因此,子路,是卞地的粗野之人;子贡,是卫国的商人;颜涿聚,是个强盗;颛孙师,是个市场经纪人。经孔子教导之后,他们都成了名士。学习,就好像磨刀石一样。即使是昆吾的铜,铢父的锡,让吴、越的良工把它们铸造成剑,如果不加以磨砺,那么用它刺则刺不进去,用它砍也无法砍断。如果先用粗磨石打磨,再用细磨石精磨,那么用它向前直刺就会无物可阻,用它向下砍击就会无物可拦。由此看来,磨砺与不磨砺,其结果相差太远了。现在的人们都知道磨砺他们的剑,却不知道磨砺他们自身。学习,就是对自身的磨砺。
【点评】
在先秦诸子中,尸子大约是我们比较陌生的一位。尸子,即尸佼,战国时人,与商鞅同时代。据史籍记载,商鞅在秦国变法期间,尸子曾是他的重要谋士,以至于“卫鞅商君谋事画计,立法理民,未尝不与佼规之也”。可见尸子在商鞅变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是后来,“商君被刑,佼恐并诛,乃亡逃入蜀。自为造此二十篇书,凡六万余言。卒,因葬蜀”。文中提到的“造此二十篇书”,即《尸子》。这部书汲取了儒、道、法、名诸家思想,以为现实政治和人生服务。书中所体现的重视学习、讲求孝道、注重内心平和等观点,至今不无借鉴价值。
然而,在流传过程中,《尸子》逐渐散佚。到了明清时期,学者开始收集和整理散失的《尸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孙星衍的辑本和汪继培的辑本。我们通过现存的辑本,能够大致了解尸子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先秦诸子对于学习是十分看重的,《論语》第一篇《学而》中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荀子》首篇便是《劝学》,其中说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尸子》也不例外,开篇即为《劝学》。本文是《尸子·劝学》的节选,作者以比喻、举例等方式,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性。
尸子强调学习,但并非一味地说教,而是十分懂得语言的艺术。他先以对待蚕茧的态度来谈学习的价值,蚕茧如果弃之不管,则会腐烂;如果进行加工,则能织成华丽的锦绣,言外之意是,如果不学习,人就会逐渐走向堕落;如果努力向学,则能成为德才兼备之才。随后,列举子路、子贡等人跟从孔子学习而成为名士的故事,以为例证。最后,以砺(磨刀石)为喻,再次强调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并告诫时人应“砥砺其身”,养成勤学好学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这样才能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身价值。(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