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爸爸,是14亿中国人的父亲
父亲节快到了,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幅非常应景的油画作品——罗中立的《父亲》。
1980年 罗中立 《父亲》 216*152cm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父亲》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此画也成为中国当代人像油画里程碑式的作品。
画中人物不过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老年农民形象,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象沟壑,又如车辙似的皱纹,深陷的眼睛里看似饱经苍桑,却又有点点星光。
黝黑的脸庞、交织的皱纹、干裂的双唇、沁汗的额头、缠着布条的手指、长满厚重老茧的双手和破旧的碗等细节,都强烈震撼着每一个人。
《父亲》细节
一种创新
罗中立的成名作《父亲》是在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画派的启发下诞生的。
同早期中国肖像画的“红光亮”不同,《父亲》给人的感觉是“脏、暗、涩”,其主要特点就是伤痕画法的沉闷和忧郁,整体画风雄厚情感压抑,又有火山会爆发的视觉冲击力。
为追求人物造型的真实,罗中立用放大镜,仔细观看自己的皮肤、毛孔……为了呈现老人皮肤粗糙的肌理,他甚至在颜料中加入了馒头渣,据说现在凑近实物看还能看出来。
当然,《父亲》这幅作品之所以能震慑人心,除了有整体画风和色调的烘托外,主要还在于它巨大的画幅,以及高清的面部特写。
六次易稿
罗中立回国之时,正值“85美术新潮”高涨,前卫的观念和流派风起,泥土味道的“乡土绘画”似乎有些“不合时宜”。
从罗中立公开的创作手稿中可以看出,从《守粪农民》到《父亲》,他做了很多取舍。
■“这位离家守粪的农民是一个被遗忘的人……夜来的寒冷将他挤到粪池边的一个墙角里,身体蜷缩成一个团,而眼睛,一双牛羊般的眼睛却死死地盯着粪池,如同一个被迫到一个死角里、除了保护自己之外,绝不准备作任何反抗的人一样。
这时,我心里一阵猛烈的震动.....我要为他们喊叫!”
一一《〈我的父亲〉作者来信》罗中立
起初,他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于是像是画连环画一样,详实记录了自己看到的一切,甚至还画出分镜突出情节。
为了传递他所感受到的震撼,他拼命翻画册,总算找到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绘画流派——“照相写实主义”,这个画派创作时通常用投影仪将照片放大数倍,投射在画布上,照样画下来再补充细节。
罗中立一下就确定了自己的画要的就是等身大头的效果,于是飞快地画出最终版素描稿并上色。
一个新时代
罗中立最终定稿时,将所感受到的情感:同情、怜悯、感激、尊重,还有他对于生养自己的父辈深沉的爱,这些都糅合进了眼前这副面孔中,罗中立没有将其命名为《爸爸》,而是更正式、更尊敬的《父亲》。
为了让《父亲》这幅画有强烈的视觉冲击,罗中立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把这个农民的面孔画得跟领袖像一样大。
使用跟领袖像一样大尺寸画幅,在受美国照相写实主义影响的罗中立看来,可以方便他画出毛孔和汗珠,这样看画的人也能感觉到肌肉的颤抖。但刚从革命狂热年代走出来的人们却被震撼到了,普通人也能像领袖一样拥有超大画幅吗?“个人崇拜”什么的都不存在了吗?是的!
人们认为,《父亲》是艺术家开始对周围身边的琐事及普通人民产生浓厚兴趣的起点,它改变了以革命领袖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创作方法,也宣告了一个“神的时代”的结束,预示着“人的时代”已经到来。
两个“意外”
对比最终版素描稿和完稿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在确定好主旋律后,罗中立还给这件作品安插了两个“意外”:
一是饱受争议的地方,即画中农民耳朵上夹着的圆珠笔;另一个是农民手中多了一只碗。
#1
圆珠笔
农民耳朵上的圆珠笔以很反常的透视角度添加上去,目的是让大家看清楚这是一支圆珠笔,不是钢笔也不是铅笔(圆珠笔是解放后才有的),从而进一步告诉大家“解放后的农民是有文化的农民”。
把一切艺术品都贴上政治标签,似乎是中国那个特殊年代最为流行的艺术思想,圆珠笔这个小小细节自然也就成为那个时代抹不去的标记。
#2
碗
除了圆珠笔,农民手中的碗也素描定稿中没有的。
“父亲”手中的碗
于观者而言,这只碗大概是想告诫我们,每一个人今天能有吃的有喝,都是因为有农民;其次,作者似乎是在关心当代农民的温饱问题。
给一个物件赋予象征意义,似乎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惯用的表现形式。
一个符号
和大多数人物肖像画不太一样,1981年,人们在《美术》杂志封面上看到《父亲》时,大多数人最关心的好像并不是“他是谁”,而是不自觉地有了相似的理解。
他们通过眼前的“父亲”产生联想和感触,认为他是全中国劳动人民的父亲,而画中《父亲》是农民形象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大概这就是所谓中国画的意境。
《美术》1981年第1期封面——油画《父亲》
1980年之后,人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父亲》进行解读时,将画中形象进一步上升到中国经历十年浩劫的八亿农民的父亲,这个形象所体现的力量,是支撑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从过去走向未来的伟大力量。
然而在今天,尤其是在距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不到一个月的今天,再看到这幅《父亲》,我们好像也可以有新的解读。
罗中立说,“画农民是我一生的愿望”。
袁隆平说,“我是一个爱做梦的农民”。
父亲节,我们应该感激这个“爱做梦的农民”,是他在极端的环境下把土壤研究做到了极致,有了喂饱8亿中国人的成就,本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人物,却只想做一个至纯至性的农民。
虽然当代年轻人经常把“马爸爸”、“金主爸爸”挂在嘴边……但我们始终认为,真正值得尊敬的人,就应该称之为“父亲”。
这个父亲节,在向中国人的“父亲”致以敬意的时候,也别忘了给自己的父亲送去关怀,他带你认识大千世界,你带他品味山河湖海;拎一壶汝醉敲开他房门,最无声的爱,在一杯一盏间。
️即日起购汝醉,最高享千元节日豪礼
👇👇👇
千畲至尚——畲族银雕百年展最后三天!!!
错过再等好些年
👇👇👇
别忘了来宝库匠心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