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卷3制谈诗解1能禁则胜自禁禁人
题文诗:
凡用兵也,制必先定,则士不乱,其形乃明.
金鼓所指,百人尽斗.陷行乱阵,千人尽斗.
覆军杀将,万人齐刃.天下莫能,当其战矣.
古时之兵,士有什伍,车有偏列.鼓鸣旗麾,
先登先死,其未尝非,多力国士.损敌一人,
损我百人,此资敌而,伤我甚焉,将不能禁.
征役分军,而逃归或,临战自北,逃伤甚焉,
将不能禁.弓矢杀人,于百步外.矛戟杀人,
于十步内.将已鼓而,士卒相嚣,拗矢折矛,
战有此数,内自败也,将不能禁.士失什伍,
车失偏列,军之奇兵,捐将而走,大众亦走,
将不能禁.夫将若能,禁此四者,高山陵之,
深水绝之,坚阵犯之.不能禁者,其欲战胜,
犹亡舟楫,而绝江河,不可得也.至禁自禁,
自禁正己,正己正人,令行禁止,不得不胜.
【原文】
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形乃明。金鼓所指,则百人尽斗。陷行乱陈,则千人尽斗。覆军杀将,则万人齐刃。天下莫能当其战矣。
古者,士有什伍,车有偏列。鼓鸣旗麾,先登者未尝非多力国士[也]。损敌一人而损我百人,此资敌而伤我甚焉,世将不能禁。征役分军而逃归,或临战自北,则逃伤甚焉,世将不能禁。杀人于百步之外者,弓矢也。杀人于五十步之内者,矛戟也。将已鼓,而士卒相嚣,拗矢折矛抱戟,利后发。战有此数者,内自败也,世将不能禁。士失什伍,车失偏列,奇兵捐将而走,大众亦走,世将不能禁。夫将能禁此四者,则高山陵之,深水绝之,坚陈犯之。不能禁此四者,犹亡舟楫绝江河,不可得也。
【译文】
凡是统率军队,必须预先建立各种制度。各种制度建立了,士卒就不会混乱。士卒不混乱,纪律就严明了。这样,命令一经发出,成百的人都尽力战斗。冲锋陷阵时,成千的人都尽力战斗。歼灭敌军时,成万的人都协力作战,这样,天下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与它抗衡了。
古时,士兵有“什伍”的编制,战车有“偏列”的编制。当击鼓挥旗发起进攻时,首先登上敌人城堡的,往往只是那些乐于为国出力的勇士,首先战死的,也往往是那些为国出力的勇士。如果只杀伤一个敌人而我军却损伤一百人,这就等于大大地加强了敌人而严重地损伤了自己,可是平庸的将领却不能避免。士兵应征入伍后,刚编入部队就逃亡回家,或者刚上战场就自行溃败,这就会出现大量的逃散伤亡,可是平庸的将领却不能制止。敌人在百步之外,就应当用弓箭杀伤他们;在五十步之内,就应当用矛、栽杀伤他们。但是将帅击鼓传令时,士兵们却互相吵闹,把箭、矛折断,把戈戟抛弃,面对敌人而畏缩不前,战斗中出现这些情况,就是自己先溃败了,可是平庸的将领却不能禁止。战斗时士兵脱离了队伍,战车脱离了“偏列”,机动部队抛弃他们的将领自行逃走,其他士兵也随之溃散,可是平庸的将领却不能制止。将帅如能制止这四种情况发生,那么高山可以攀登,深水可以跨越,坚固的阵地也可以摧破。如果不能防止这四种情况发生,[要想战胜敌人,]就好比没有船只而想渡过江河一样,是不可能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