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来首次进行25分内5公里测试

“始终以心率作为监控强度的手段。如果能力提高了,同等强度下,速度也达成预期了,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如果能在25分钟内跑完5公里,基本上可以称自己是跑者了”。这句话我最早是在王老师的公号里看到的,当时就觉得非常在理。

平时无论在私底下、还是在公号里,时有健康心得的交流,跟王老师的健康理念非常契合。因此,对于上述这句话也更加认同,并且认真奉行。见贤思齐嘛!

所以,考察自己曾经受伤的腿有没有彻底好转,我安排了两个测试:一个是6分配速的半马,一个是5公里25分测试。

一、5个月来首次跑5公里25分的测试

5个月来,一直都以谨慎的态度在跑。五一假期前夕,跑了一场6分配速的半马,给自己吃了颗定心丸,感觉已经回到5个月前的状态了。

昨天到北京郊外的昌平,吸了不少的负氧离子,感觉好极了。今天是五四青年节,虽然这个节日离开我已经许多许多年了,但是竟然有年轻人一样的干劲。遂决定应景一下冒充青年,在今天这个日子,进行相隔5个月以后的首个5公里25分测试。

算是比较努力,心率基本上落在储备心率3-4区。步频平均195。

最后落在4'43的配速,也就顺利地站在25分的门槛内。

其实,对我来说,究竟跑出多少成绩,我基本不关心。我主要关心的是,在不同的努力等级下,曾经受伤的地方,有没有异样的感觉。

我始终关注身体的感觉,而不大关注成绩本身(再怎么关注,反正也好不到哪里去了)。

二、始终以心率为强度的衡量标准

即使今天的终极目标是配速,但是在手表上的监控手段,依然是心率。

在手表上是这样设置的:

这样就可以在途中检测自己有没有达到预设的强度,只有在最后一公里,设置了心率允许到达的强度为5区,其实也就触碰了一下该区而已。

如果这样的强度安排下,达到速度目的了,那挺好。如果没有达到,那也挺好。——我喜欢在手表上编制不同的“训练目标”,以供在不同的训练课中用,就是起到监控的目的。能跑多快,不大关心。如果能力到了,相应的强度下,速度达成了,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老生常谈:练前热身和练后拉伸

这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有的人十分认真,但是方法不对:练前就进行猛烈拉伸,直接把筋给抻伤。有的又走向另一个极端,练后直接熄火。

1、热身时忌讳大力抻筋。根据我少年时代沉淀下来的一点体会,可以从很慢的慢跑开始做热身,慢跑10分钟,身体开始微微发热后,做常规的轻度拉伸,搬腿(动作每个人都会有固定的),屈臂拉伸等等。这样的程序里,往往出门先很慢地热身跑,然后再做拉伸的热身动作,这样最保险。

我就经常这样搞:慢慢跑到一般绕圈的地方,停下来,花几分钟再做做伸展,做做跑前拉伸。然后再进行当天的内容。

大多数人喜欢在家里做热身,出门跑一打开跑步的app,就直接到跑完了。如果当天是轻度慢速,也是可以的:从慢速开始,随着身体热了,逐渐加大强度,也不大会出问题。

但是,如果当天是大强度、高速度,那么靠家里敷衍了事地做做热身,或者在楼下等gps时随便扭几下,随即开展大强度,真的是不可取的。

2、练后必须做拉伸。这个时候可以把拉伸抻筋的动作做得力度大一些。在武术中有句拳谚,叫“练拳不练腿,到老冒失鬼”,运动后来抻筋,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给身体带来伤害的可能性最小的。这个时候身体肌肉最软,还有热度,粘性小,适合拉开。抻筋后还应该溜溜腿(用寸劲踢腿),这样能够始终保持较好的韧带活度。

总之,练前热身和练后拉伸,不要反过来。有的人,跑步前暴力拉伸,跑步后因为累了,腰酸腿疼,就靠走走、散散步作为“整理运动”。有时,在离家几百米的地方停下,走回去,就算结束了。那对一堂训练课来说,是少了练后拉伸的流程,有欠缺的。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