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大街,探寻老北京历史遗存之处
清晨乘坐地铁2号线来到前门,准备到前门大街逛逛。出了地铁站,迎面是两座高大雄伟的古城楼,这两座城楼是老北京城的正阳门城楼和箭楼。正阳门前身为丽正门,是元大都的正南门,现在俗称为前门。
正阳门是明、清两代都城的正南门,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端,前门大街北端,处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正阳门建于元世祖时期,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将元大都南城垣向南移建,北京城墙的丽正门迁建到现在的位置,仍旧称为丽正门,后来才改称正阳门。
正阳门城楼建在砖砌城台之上,城台正中辟有券门,门内设有千斤闸。城楼高两层,为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式三滴水结构。城楼的楼上、楼下均四面有门。面宽七间,进深三间。上下均有回廊,是在北京所有城门中最高大的一座。
明朝政府为了加强京城的防御,在各城门添建箭楼,正阳门也增修了月城、箭楼、东西闸楼。正阳门城楼和箭楼之间原来有城墙连接组成一座瓮城,民国以后,北洋政府为改善交通,拆毁了瓮城城墙和东西闸楼,如今正阳门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箭楼隔街相望。
正阳门的箭楼为砖砌堡垒式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建筑,城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是北京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门洞内有吊落式千斤闸和对开式铁叶大门。在明清时期箭楼门洞只有在皇帝出巡或郊祀时才开启,专走龙车凤辇。
正阳门箭楼上下共有四层,南边为楼,北边为抱厦,是北京所有箭楼中最高大的一座。箭楼设四层箭孔,每层13个,东西各设4层箭孔,每层4孔。东、西、南共开箭窗94个。正阳门箭楼因形式比较独特,一直被看成是老北京的象征。
正阳门箭楼南面便是北京著名的前门大街,它位于京城的中轴线上,当年这里是皇帝出城去天坛、先农坛的御路。在明代,由于正阳门是北京的正门,故前门大街比其他城门的路要宽些。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
“五牌楼”是前门大街上华丽的跨街牌坊,因牌坊四柱面阔五间而得名,牌坊中间额题“正阳桥”三字。这座牌坊在明清时期为正阳桥牌坊,正阳桥是建在正阳门外护城河上的一座石拱桥,牌坊就建在桥的南端,如今护城河和石拱桥已没了踪影。
五牌楼在明清时期是国门礼仪组群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轴线上重要的景观标志。1955年因城市建设而被拆除,2008年又因前门大街历史风貌修复工程,这座牌坊又按原状在原址上重建。
走过了正阳桥牌坊,才算正式进入了前门大街。因来的较早,街上的许多商店还没开门营业,我沿着大街向南一路慢慢散步。整条大街古色古香,各个商铺都是依照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原样装修的,门口都贴有原样的照片。
前门大街无处不彰显古都本色,细微之处亦暗藏京味底蕴。路旁除了醒目的鸟笼路灯,还有活灵活现的拨浪鼓样式路灯,酷似拴马石的垃圾桶、条几形、连鼓形的石砌凳子,以及仿故宫水缸铜器文物的花盆。
前门大街是京城著名的商业街,前门商业街发源于明代,明代京城突破了元代“前朝后市”的定制,在前门大街两侧陆续形成了许多专业集市,如鲜鱼市、肉市、果子市、布市、草市、猪市、粮食市、珠宝市、瓜子市等。
后来随着商业的发展,这里也随之出现许多工匠作坊、货栈、车马店、旅店、会馆、戏园。大街上的席棚房逐渐改建成砖木结构的正式房,南至鲜鱼口、廊房胡同一带形成大商业区。并以前门大街为界,大街东侧属正东坊,大街西侧为正西坊。
由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在明清时期全国各地的官吏来京办事、各省举子来京科考、商贾来京经商,大多暂住在正阳门外。从而造成了这一区域曾有一百多处各地会馆,诸多的客栈、商铺、饭庄、青楼、剧院,形成了几百年的繁华,这里是老北京的商业文化中心。
在清朝前期,这里出现大量工匠作坊、茶楼和戏园,形成专门街市。直到清朝末期,大量洋货涌入京城,再加上京奉铁路、京汉铁路的开通,在前门箭楼东、西两侧设立了前门火车站东站西站,前门大街成为了北京与外省联系的交通枢纽,促进了前门地区的商业红极一时。
在前门大街西侧廊房四条胡同路口,竖立着镶嵌“大栅栏”三个大字的巨大钢铁网架。大栅栏是前门商业区的中心,泛指大栅栏街廊房头条、粮食店街和煤市街。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鉴于当时的都城不够繁华,在正阳门外修建了带外廊的铺房,用作商业经营。
至明世宗嘉靖帝时,前门大街已逐渐发展成为有名的繁华闹市。清乾隆时期,为了京师重地的安全需要,又在街道两端入口处安置了铁制栅栏,入夜后实行宵禁,昼开夜闭,大栅栏因此得名。
前门地区商业繁荣除了明成祖朱棣修建廊房胡同招商引资外,乾隆皇帝也做了不小的贡献。在清乾隆年间,清政府以“城内开设店座,霄小匪徒易于藏匿”为由,下令将城内所有店铺迁移城外,还明文规定不许内城开设戏院、妓院、和会馆。
因此前门地区就成为北京最繁华的地区,这里店铺林立,商贾辐凑,居民稠密,百工丛集,酒肆茶坊、戏楼、饭庄、旅店、妓院应有尽有。有人曾描绘前门大街的热闹时这样写道:“珠市当正阳门之冲,前后左右计二三里,皆殷商巨贾,前门大街设市开鏖。凡金银珠宝以及食货如山积,酒榭歌楼,欢呼酣饮,恒日暮不休。”
大栅栏是京城最古老、最著名且又别具一格的古老街市和繁华的商业闹市区,该街东起前门大街,西抵煤市街,全长近300米,街道狭窄,两侧店铺、商号麟次栉比,终日人流于此,热闹非凡。旧时曾有“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繁华市井何处有,大栅栏内去转游”的美誉。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前门大栅栏集中了绸布店、药店、鞋店、餐馆等数百家店铺和戏院。现在很多人把前门大街边上的大栅栏叫做前门,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前门也就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它的范围包括了正阳门、珠市口和大栅栏等区域。
明成祖朱棣修建的廊房胡同都是以前门大街为起点向西延伸,廊房胡同由北向南平行排列一共四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胡同成了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其中廊房四条成为了著名的大栅栏街。
廊房头条、廊房二条曾是珠宝玉器市场;廊房三条因银号较多称为银号街;珠宝市街集中了数十家官炉房熔铸银元宝;钱市胡同、施家胡同、西沿河一带开设了许多钱市银号;而王广福斜街、陕西巷等八条胡同则是妓院集中的地方,俗称“八大胡同”。
据说,北京著名的老字号就发源于大栅栏,比如全聚德烤鸭店、瑞蚨祥绸布店、同仁堂药铺、六必居酱菜园等,直到今天仍然长盛不衰。大栅栏在最兴旺时曾有过80多家全国顶级名店,当时老北京曾有“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蹬内联陞,腰缠四大恒”之说。
在大栅栏,有钱人吃穿玩乐不出街都能得到高级享受。我一边走一边观赏着两边的店铺,内联陞、祥美号、步赢斋、狗不理、天福茶庄、张一元茶庄等著名字号,修饰一新的门脸古香古色,灿灿发光。
在大栅栏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前门大街,此时街上已有不少店铺开张迎客了。历史悠久的前门大街,汇集了众多的中华老字号,如:六必居酱园、同仁堂药店、瑞蚨祥绸布店、长春堂药店、内联升鞋店、张一元茶庄、月盛斋酱肉店、都一处的烧卖店、全聚德烤鸭店、大北照相馆、庆林春茶叶店。
全聚德烤鸭店创建于1864年,其创始人杨全仁最初在前门外贩卖鸡鸭,他用多年的积蓄买下了一间名叫“德聚全”的店铺,并改名“全聚德”。精明能干的杨全仁得知专为宫廷做御膳挂炉烤鸭的金华馆内,有一位孙师傅烤鸭技术十分高超,他就用重金礼聘孙师傅来到全聚德。从此,烤鸭成为了全聚德的代表系列美食精品。
都一处烧麦馆创业于乾隆三年,起初是一位叫王瑞福的人开的“王记酒铺”。据说,乾隆十七年农历大年三十,乾隆帝私访回京来到前门一带,当时天色已很晚,街上只有王记酒铺还在开门营业。乾隆一行三人便走进了酒铺,王瑞福在一旁亲自为他们斟酒伺候。乾隆想到家家户户已在欢度新春,生出感慨说:“这个时候还开门营业,京都只有你这一处了,就叫'都一处’吧”。王瑞福当时并没太在意,没过几天宫里送来了一块“都一处”的牌匾。
天福号酱肉铺创始于清乾隆三年,许多达官贵人都喜欢吃天福号的酱肘子。据说,慈禧尝过天福号酱肘子后,便赐给天福号一块腰牌,传旨每天定量送进宫中,从此天福号酱肘子就成为清宫御膳的一道必备名吃,在京城享有“乾隆酱汁传百年,慈禧腰牌通天下”之美誉。
在清乾隆年间,一位韩姓山东人在东四牌楼南开了间羊肉馆,因店铺在东四牌楼南面,又希望生意兴隆,就取店名为南恒顺。后他将店铺迁到了前门大街,生意也越做越好。相传,光绪皇帝也专门到南恒顺羊肉馆吃饭,后来人们都叫这家店铺为“一条龙”。
众多的老字号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也创造出了独特的经营之道,成为一种知名品牌,这种老字号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它的含金量是难以估算的。老北京百年来流传着一个购物口诀:“买鞋内联升,买帽马聚源,买布瑞蚨祥,买表亨得利,买茶张一元,买咸菜要去六必居,买点心还得正明斋,立体电影只有大观楼,针头线脑最好长和厚。”
在北京流传着一些民间歇后语,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等,生动地表述了北京老字号的品牌特色,可见这就是老字号品牌的独特魅力。
一路走来看到的是前门大街凝聚的北京城几百年的文化积淀,前门大街无愧于北京地标性街道。这里的一切,给古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与文化烙印,成为展示中华建筑文化、商贾文化、会馆文化、市井文化的荟萃之地,是现代人探寻老北京遗存的必到之处。
青白石铺就的步行街上,老北京有轨电车的铃铛声再次回响,灰色砖石制门面夹杂着雕梁画栋的五彩颜色,糖葫芦、拨浪鼓化身成三米高的路灯。透过正阳桥牌坊向纵深望去,前门大街的店铺鳞次栉比地排列在两旁。前门大街,这条不长的街道是老北京的象征,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明的精髓,千年古都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