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张氏大宗祠
莲池张氏大宗祠
宗祠概况
莲池张氏大宗祠位于曹宅镇潘村,俗称“莲塘潘”,张九龄后裔最大居住地之一。宗祠坐东朝西,宗祠门口有石桥,祠堂门口为牌坊式门楼,报鼓石一对。
(张氏宗祠)
建筑特色
莲池张氏宗祠为五进,明、次梁架均四柱九檩,五架抬梁前后双步;稍间用中柱。前瞻廊做卷棚顶,前瞻明间开设八字大门,做砖雕磨砖门面。大门前置抱鼓石一对。二进前厅三开间,明间梁架四柱七檩,五架抬梁前后单步;次间用中柱。三进中厅三开间,明间梁架四柱九檩,五架抬梁前后双步,次间用中柱。二、三进建筑为一个整体,当地村民称之为中厅,重檐歇山顶,四周回廊项链,檐柱均用方形石柱。。第一进建筑两侧东、西角厅,第四进建筑东侧角厅均三开间带两厢房,五进为祭祀神主牌位。
楹联
春祀秋尝遵圣贤礼乐;
左昭右穆序世代源流。
霜凝桂叶惕我秩尝; 登一本堂宜廑笃亲之谊;
露落莲池报宗春祀。 书百忍字敢忘睦族之仁。
祖德宗功著箕裘之盛; 祠宇初开康几筵于美奂美仑孝思勿替;
慈孙孝子增堂构之辉。 蒸尝时荐溯音容于在旁在上明德维馨。
朝夕孝思如在日; 千秋金鑑永流芳;
岁时荐鼎似生前。 万選青钱长衍庆。
家族历史
据史料载,金华莲塘张氏建村于南宋初,“始祖张隆,字亨仲,浙东严陵(今建德)乌龙山碧溪坞人,随父殿中侍御史张子先寓居临安。有金华莲塘潘昂也在临安,且与子先友善,偶语及年迈无嗣,欲择婿终养,子先欣然使他三个儿子出见。潘昂爱他的第三子张隆。隆遂随昂归金华,占籍莲塘,以农为业,致家饶裕。由宋至今,从此向外发族到本邑及东阳、义乌、浦江、兰溪等地。据不完全统计,有三十三派。”从此子孙繁衍,成为远近闻名的豪门巨族……
代表人物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家规家训
《张公·百忍歌》
百忍歌,歌百忍;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
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
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
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
刘伶败了名,只为酒不忍;陈灵灭了国,只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项羽送了命,只为气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古来创业人,谁个不是忍。
百忍歌,歌百忍;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
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
忍得骨肉存人伦,忍得口腹全物命;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
忍得人骂不回口,他的恶口自安靖;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没劲;
须知忍让真君子,莫说忍让是愚蠢;忍时人只笑痴呆,忍过人自知修省;
就是人笑也要忍,莫听人言便不忍;世间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
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
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万祸皆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