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懋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数风流人物·党史中的师者
霍懋征(1921—2010),1921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教师之家,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任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工作(即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承担语文、数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1956年,霍懋征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
从上世纪50年代起,霍懋征在语文、数学教学中创立了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讲读法”,以“讲”为主,以“读”为辅,从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出发逐步进行引导,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霍懋征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十学会’: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审美,学会创新,学会乐群,学会健康,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在语文教学中,霍懋征非常注重课堂的质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学生做人的基本素养方面的培养。
霍懋征提出“向40分钟要质量”,当堂知识要当堂理解,当堂巩固。她主张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提出了“数量要多,质量要高,速度要快,负担要轻”十六字教学改革方案,对我国的现代教育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躬耕于小学教育园地,霍懋征孜孜不倦、矢志不渝,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她扎根基础教育领域,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站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运用创新思维,前瞻性地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周恩来总理称她为“国宝”级教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霍懋征教育思想的精髓。霍懋征的教育思想以“爱”为主旋律,她的爱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上,还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她主张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关心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关注教学环节和手段,把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她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霍懋征曾总结说:“我一生从教的体会,那就是六个字:光荣、艰巨、幸福。”
(本报记者 郭馨泽 整理)
《中国教育报》2021年06月19日第2版
作者:本报记者 郭馨泽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