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画一尘不染,让人仿佛进入世外桃源
她的画一尘不染,看后让人仿佛进入世外桃源,山水相依,花鸟相映,让你或多或少就猜想到这是一位孤独而理性、且带着浓浓书卷气的工笔画家的杰作。
她虽然身在高校任教,创作的作品却别具古典气息,并无多少学院程式化语调。她倾力描绘美好,画面温润,平和,让人渴望亲近把玩,同时又制造缺失,疏离感同在。在这远近之间,一切似乎触手可及,又好似遥不可及。
顾静:生于1974年,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本科毕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顾静自小钟爱画画,怀着对美术的热情和国画的热爱,上大学的时候,她选择了西南大学中国画系,开始了对中国画深入地学习,为以后踏上中国画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在常人眼中,艺术创作是一件单调无味的事情,对着冰冷的画板、画具和颜料打交道,感受不到大千世界的美好和温情。可是顾静眼中的美术创作,却有着另外的一种乐趣。
一幅画有没有灵魂,就仿佛一个人有没有心一样。而对灵魂的把握,就在于画家对所画对象的独特表现。顾静不会专门为写真而写真,在她眼中,下班途中的一颗树、一朵花,书中的一篇文章、一首诗,都可能激起她创作的灵感。一次在扬州招生,太湖石引起了她的兴趣,她便就此画出了一系列关于太湖石的作品。
当在创作中遇到困难时,顾静不会刻意地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她放下手中的画笔,去练练字、看看风景。在一段时间的调节后,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顾静不会强迫自己一定要画到某一个高度或有所突破,她经常说,“我们作画不是为了获得什么荣誉,也不是为了某种目的。只有觉得这幅画适合这样一个画展,我才会送过去。”这是顾静对待艺术的态度,也是她人生态度的一种写照。
在谈到国画的发展前景时,顾静说,“也许一般人认为中国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但我对国画的发展情景很有信心,现在的国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笔画、写意画。它也可以是现代的、奇幻的、多变的、古朴的。”
传道解惑,师艺不凡
顾静很庆幸自己是一位教师,没有太多的应酬与交往,只是单纯地给学生上课和画自己喜欢的东西。正因为如此,她反而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艺术创作和教学。
顾静敬重自己的职业,爱惜自己的学生。她说“学生是我们思想得以延续的根本,是我们教学得以传承的载体。”每次给学生上课,她都会很快进入角色,用最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大胆想象。
尽管她的学生大都是师范生,但她并不仅仅传授学生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更多的是教会他们怎么去思考、怎么去创作。“即使我的学生将来成不了艺术家,而成为一名教师,我相信她们在某一方面的特长也会给他们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顾静尽职尽责,上课认真讲解,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课后,无论多忙,她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耐心地指导来访学生。“只要学生愿意学,我就愿意倾囊相授。”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每年的艺考,是顾老师最忙的时侯。为给美术考生安排好考试的各项工作,她从早忙到晚。“艺考那段时间,工作太过忙碌,我们看到顾老师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劝她提前下班好好休息。但她仍坚持把工作做完再下班。”学生崔桂美深有感触地说。
多年来,顾静这就是这样本着一份豁达的心态,用心耕耘艺术,用爱教育学生,宁做那喧嚣中的一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