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宗美 | 我家房子的变迁 【景仁堂】杯国庆征文010

  我家房子的变迁

文|母宗美

房子,是每个家庭安身立命之根本。拥有一处舒适漂亮的房子,是所有人对幸福生活最大的梦想之一。因此,这几十年以来,我爸爸不是在盖房子就是奔波在赚钱盖房子的路上。

上世纪80年代初,据爸爸说我家最初的房子是他结婚分的婚房,也就两间木房而已。一间做客厅一间做卧室,卧室的外面搭了一个茅草棚用来做厨房。自从我和弟弟出世以后,爸爸又在客厅加了一张床,一家四口倒也够住。只是,一旦有客人来,爸爸就得把客厅的床让出来,他去爷爷或叔伯家借宿。有时遇到外公或外婆来家,一般都会住上三五几日,爸爸就不得不天天舔着脸去借宿。久而久之,心里觉得难为情,于是,便有了自己修房子的念头。

好在二弟出生那一年,也就是85年,遇到家乡修到县里的公路,就从我家门口经过。爸爸和三叔抢占先机,两人一合计,在公路旁边自家的地里率先垒了两间土房,一家一间,共用一堵墙,倒也没花少钱。尔后,头脑灵活的爸爸因地制宜开起了烟酒副食小店。

我家那间土屋只有八九平米,前面支撑着两个木制货架摆放货物,后面拉一块布隔开搭个简易床,爸爸晚上就住在店里。

后来就靠着这个烟酒杂货店,慢慢赚了一点钱,爸爸和三叔又把原先的土屋拆掉,重新盖起了砖房,还是共用一墙,一家一间。这可是当时村里最好的房子。

听爸爸说,那时还没有水泥板,都是用钢筋混凝土现做的楼顶,工作量十分巨大。因为这是村里第一家盖砖房,所以全村老少都来帮忙,场面甚是热闹。此后,但凡村里谁家盖砖房打顶,都是全村出动,不分老少。以至于后来有了水泥板,方便简单多了,但是全村集体出动的纯朴习俗还是延续至今。

之后,又经过几年的积累,爸爸手上积攒了一些钱,买来红砖,又在旁边紧挨着盖了三间砖房,只是墙砌好后,就没钱盖顶了,于是买了一些石棉瓦盖上。这次,我们一家人终于兴高采烈地搬到了马路边的新家。

可惜,好景不长。搬进去第二年夏天,一场冰雹来袭,薄薄的石棉瓦不堪一击,被砸得千疮百孔。

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那是夏日的一个夜晚,我们一家人正准备睡觉,突然刮起了大风,紧接着下起了瓢泼大雨。爸爸说风太大怕屋顶被掀起来,让我们就在唯一一间钢筋混凝土楼顶的房里呆着,等风停雨歇了再睡觉。谁知雨下着下着竟变成了冰雹,噼里啪啦砸在房顶上,一会儿石棉瓦就被砸穿了,大颗大颗的冰雹从上面砸下来,砸得锅碗瓢盆乒乒乓乓响个不停,地上散落着的冰雹,如拇指般大小,最大的有汤圆那么大。见此情景,我们的心也随之揪到了一块儿。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冰雹总算是停了,我们草草收拾了残局,打算睡觉,却发现床上都是冰粒子,床单被子也湿了。我们一家人只得蜷缩在那一间没被淋湿的屋里度过了难熬的一夜。夜里听见爸爸和妈妈说:“看来还是得赶快赚钱把楼顶盖了,要不然太危险了。”

也就是从此以后,爸爸更加快了赚钱的步伐。他从原来只在离家最近的两个乡场摆摊卖小百货发展成了去临近好几个乡场赶转场。因为离家远了,他总是天不亮出门,天黑了还未收摊回家。如此一来,加上家里杂货店的收入,很快就赚够了钱,一举把另外三间也打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顶。这下子,我们终于有个可以真正遮风挡雨的家了。

就这样过了几年,爸爸又赚足钱在原来的房子上面加盖了一层,还添加了液晶电视,洗衣机等家电。彼时,我家的房子才像个家的样子了。

随着我们姐弟年龄越来越大,每人都该有属于自己的房间了。我倒还好,因为就我一个女儿,当仁不让独自占领了二楼靠窗的房间。正在上高中的大弟可就没那么幸运咯!因他是住校生,只有寒暑假在家住,偶尔周末回来住上一晚就又匆匆而回,所以家里都没有他的专属房间。每次回来要么和大弟凑合,要么和小弟一起睡。小弟人虽小,却不会睡觉,睡觉满床打滚,横踹竖踢,大弟直呼每回不是梦中被踹醒就是被压得翻不了身,无奈之下只得和微微有点小胖的二弟将就一下。因此,大弟常在爸爸跟前抱怨,问他是不是爸爸捡来的。爸爸听了嘴里没说什么,无形中又加快了赚钱的速度。

直到大弟高中毕业第二年,爸爸倾尽所有在我们的菜园里一下子盖了八间砖房起来,当他还准备盖二楼三楼时,被已经懂事的弟弟们阻止了,他们说以后结婚都得在外面买房子,家里的够住就行了,还是把钱存起来养老吧!于是,爸爸奋斗大半辈子的修房大计终于可以告一个段落了。

虽然现在我和三个弟弟都已成家立业,也都在各自工作的地方买了属于自己的商品房。弟弟们原本打算把老家的房子卖掉,让爸妈去城里跟他们一起生活。可二老依然守着辛苦付出大半辈子的老房子,不肯去城里。还说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只有那里才是我们的根我们的家。是啊!有爸妈的地方才是家呀!老家的房子,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在那里有过我们的辛酸和快乐,更印证着这个时代前进的足迹。

我们家这几次房子的变迁,只是新时代发展中一个微小的缩影。它不仅是一次次量的变化,更是质的飞跃。它的变化,折射着时代前进的脚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旋律,演绎着社会和谐百姓小康的轨迹。

( 图片为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作者简介】母宗美,一个以书为友,与文相伴的80后,文字散见于各报刊及网络平台,偶有获奖。

(0)

相关推荐

  • 吴利荣:记忆中的家乡

    记忆中的家乡 吴利荣 计划写一写自己的家乡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不知从何写起,零零散散的记忆片段在母亲的絮叨中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却始终没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所以注定了零零碎碎,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

  • 父亲的力量——父亲节寄语

    父亲节到了,这是一个感恩的节日,也是一个让我从心底里重新认识父亲的节日.对于母亲,表达我的情感似乎更容易些,但对于父亲表达我的情感还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在我的眼里,父亲是威严.权威.力量.智慧的象征. ...

  • 故乡琐忆:老屋的变迁

    9.老屋的变迁 我曾祖弟兄五人分家时,都只有几间茅草屋.除了我祖母在原来茅草屋的基础上改建成瓦房,其他四房中,还有一房奋斗成了地主建了瓦房,另三房将茅草屋保持到了解放,得到了贫下中农的好成分.那几房的 ...

  • 高荣丽 | 一 口 老 井【景仁堂杯】征文作品001

       一 口 老 井 文 | 高荣丽 花香渐杳的岁月,穿过年轮,谁将我陪伴,在贫穷和亲情里忧郁地生长?!还有井底的那只青蛙,是不是已经跳出碗口粗的目光,游走于天涯.         --题记 记忆有多 ...

  • “景仁堂”杯庆祝“建国70周年”主题散文有奖征文活动 启事

    "景仁堂"杯庆祝"建国70周年"主题散文有奖征文活动 启事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建国70周年.70年风雨历程,沧桑巨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 那些事儿丨母宗美:香椿里的爱

    周末早上,我还在赖床,门铃声响起,我只得起床开门. 原来是母亲.只见她挎着一篮土鸡蛋,鸡蛋上面还有一小捆紫红色的香椿芽.我见状立马两眼放光,不由得惊呼:"妈,香椿能吃了?"母亲说: ...

  •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丨儿时的年味(母宗美)

    时光如水,在指尖轻轻滑过.弹指一挥间,当初懵懂贪玩,小馋猫似的孩子已经步入中年.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比之下,如今的年味儿更具有丰富的色彩和时代特征.但是,我却更加怀念儿时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那抹差点被我丢掉的绿/母宗美

    几年前一个偶然的周末,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去本地同事阿兰家玩.一进门,大家就被客厅阳台上那一大盆青葱翠绿的吊兰吸引住了,整个下午大家都围绕着那盆吊兰侃侃而谈.临走时,热情的阿兰大方地从花盆里摘下许多垂下的 ...

  • 路志宽 | 我自豪的中国符号 【景仁堂】杯国庆征文014

    我自豪的中国符号  [景仁堂]杯国庆征文014 文|路志宽 中国酒 在中国,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根深蒂固,扎根于民间,扎根于人心之中. 在中国,无酒不成席,看见一杯酒,对于一桌饭菜的重要 ...

  • 李旺林 | 茶是一盏灯 【景仁堂】杯国庆征文012

    茶是一盏灯 文|李旺林 (宁夏) 拂晓,天色还未褪去夜的霓裳,村庄还沉浸在夜香甜的梦乡中,偶有早鸟清脆的鸣叫几声,大地如同跌入远离人间的山谷中,悠远寂静. 父亲(2018年2月患病辞世)习惯地咳嗽几声 ...

  • 姜利晓 | 祖国,四季诗页 【景仁堂】杯国庆征文011

     祖国,四季诗页 文|姜利晓 春 春雷滚滚,喊醒沉睡的大地和心灵:春雨淅沥,滋润尘封的梦想和希望:春风温暖,点燃冰封的激情和热忱. 春天来时,风都变得精神抖擞. 流水开始歌唱,细雨开始倾诉,春花开始绽 ...

  • 马富海 | 水井和井水 【景仁堂】杯国庆征文008

    水 井 和 井 水 文| 马富海 我家所在的张庄,是一个小疙瘩村,百来户人家,五百来号人.记忆中的村里村外有五口水井.有两口在田里,东菜园一口,西菜园一口,是浇菜地用的.其余三口都在村头,是人用的.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