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刻意练习,最大的3个误解:实操版

你好,我是鱼堂主。

经常看我文章的老读者,都知道我们一个传统,写任何理论策略,都会给一个实操版。

不只是告诉你是什么?还得让大家能用的上。

刻意练习经过各位大V的传播,每个希望成长的人都了解了,但是今天我们提醒一下,还有很多人对刻意练习存在的误解。

刻意练习的误解

刻意练习本质是通过大量实验,观察成功人士的基本特征总结出来的科学训练方法。

没有什么特别神奇的东西,甚至你仔细深入了解之后发现非常无枯燥无聊,把一件事反复重复的做100次有什么意思?

因为《异类》这本书太火了,而且理解产生了歧义,作者亲自写一本《刻意练习》重新阐述刻意练习的本质。

从而解答了3个误读:

第一,没人可以保证

没有人给你保证,只要练习达到1万小时就一定成为专家。

流水线工人每天12小时,工作3年以上的人都有1万小时,他能从工人变成工程师吗?

就算你很努力工作1万小时,也没有人能保证你一定达到什么程度,所有承诺都是骗子。

第二,1万小时并非是必须品

1万小时听起来很厉害,其实没有什么价值,反而因为1万小时定律太火,让很多人以为想成为专家都要1万小时,这个是严重的误读。

有些事需要长期持续的练习,有些人可能天生协调性好,不用1万小时也可以达到专家水平。

比如,我们说坚持跑步就可以身体好,但是你跑了2个月可能身体就好了,并不是非要1万小时规定才有成果。

第三,努力不一定有结果,就算超过1万小时,也成不了专家

刻意练习是持续改进提高的策略,并非是万金油的方法,你必须把每次做事都当做一次改进训练。

刻意练习告诉我们,通过科学的训练,普通人也可以成为专家,这一点就已经足够厉害了。

只需要足够努力,就能成功。刻意练习的时间和方法都很重要。

梳理完误解的部分, 下面我们讲讲实操,我看到一篇10万+的文章,前面写刻意练习如何厉害的时候,用了很长的篇幅去解释,但是真正实操部分都是1句话带过。

堂主最看重的行动实操部分,居然就这样被忽略了,可能他们也没有真正使用过,没有行动过的人只喜欢说,不喜欢做。

我们读书会深刻贯彻刻意练习的理念,从作业设计,每天行动,读书难度,都是精心安排。

读有点难度的书,需要你消耗脑力才能理解的内容,每天这样练习,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不仅阅读能力提高了 ,而且思考能力也变厉害了。

下面我们讲刻意练习实操部分:

从刻意练习到成为高手

刻意练习只是提供了成为高手的途径,你想真正通过训练成为高手,必须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求知好奇

我们每次的学习并非都是刻意的,很可能是因为一次意外的邂逅才产生好奇。

我小时候骑自行车,就是因为看到别的孩子骑的很帅,早期喜欢读书就是因为讲出来的时候很多人羡慕我。

想办法让自己开始去做,比做的多好重要。

第二阶段:认真对待

开始可能只是为了满足好奇,慢慢开始有深度了解,求知满足的需求。

过了入门阶段,你开始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开始变得认真起来。

你知道自己在什么阶段,以及接下来要达到的阶段,为了达成目的,你开始有意识的学习,刻意的训练。

第三阶段:加大投入

做一件事如果不是特别难,努力一下就可以做到60分,如果想更加突出就需要付出一倍的努力才能到80分,而从80分到90分,需要付出10倍甚至100倍的努力都不止。

早期随便做就可以有很大进步,后期想变得再厉害一点,需要加大投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第四阶段:持续迭代

理论上没有完美状态,只要向更好,更优的方向努力。

我坚持日更600天,中间无数次想放弃,为了解决坚持行动的问题,把市面上大部分关于行动的书都买回来研究。

里面不同的书侧重不同的问题,解决的思路也不同,有时候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过段时间又出现了新问题。

最后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在之前行动方法的基础之上,我研究出一套执行系统理论,不仅解决了自己的行动问题,还带领超过100人坚持行动100天。

如果你能走到第四阶段,其实你已经很厉害了,超过80%的人,能坚持到这一步基本上都是小专家。

当我写到这里,脑海里出现一句话,“那些厉害的人,只不过是比你老”,意思是在专业技能上,付出的时间比你多。

哪里有那么多天才,只不过是看谁更加努力,更加科学的努力罢了。

智商和天才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只是因为他们经过了刻意练习。

我是鱼堂主,用激进的思考,寻找最实用的知识。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启发❤
(0)

相关推荐

  • 对一件事情足够努力,相信你也会是哪个天才

    美国心理学家克拉德维尔认为,只要掌握方法,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天才莫扎特从小就在父亲的指导下,练琴父亲是一位音乐家对莫扎特要求严格,在莫扎特的六岁时练习时间已达到三千万个小时,被人们誉为,音乐神童之后,他 ...

  • 对中国年轻人不生孩子的5个刻意误解 | 文化纵横

    全球生育率下降的严重性,被高估了? 一般认为的低生育率原因,充满误解? 参考资料:莱曼·斯通<低生育率引发全球人口危机>,原载于<国家评论杂志>,"文化纵横"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得名及其概念演变与误解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4月22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quo ...

  • 老子说:表面不争,就没人争得过你?这是对老子的最大误解

    老子是道家哲学的创始人,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智慧圣典,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在研究这部奇书.<道德经>中有一个重要概念:"不争",是老子最为 ...

  • 举证不能即败诉?我们都误解了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胡学军 I 作者 <河北法学>2021年第3期 I 来源 证明责任泛化理论批判--以"物"之争议的举证证明为中心  一.疑难案件引发的证明责任分配 ...

  • 最容易误解的32个文史常识,汇总大全来了...

    最容易误解的32个文史常识,汇总大全来了,家里有孩子的,为了孩子着想也要收藏起来学习,人民日报极力推荐的好资料. 对于文史常识,很多家长.同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很大的误解. 今天,周少就来帮大家解决这 ...

  • 究竟什么是胎息?葛洪说的胎息,被后世误解太深!

    胎息是一种养生法.最早对胎息进行阐述并提出修炼方法的,是晋代的葛洪.他在<抱朴子释滞>编中云:"胎息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中,其道成矣". 历代道家及养生家对胎息十分 ...

  • 价值投资,百年误解

    科学 1920年代,距今100年前的美国华尔街,一个犹太籍美国人正在悄悄地不停买入一家石油管道公司的股票. 当时,这家公司的市值约280万美元.当买到5%的股份后,他联合一名律师,发动了占38%股份的 ...

  • 被误解的汉中

    在我生活的城市南京,有路名"汉中路",有地名"汉中门",每次经过,心底都会漾起温柔的涟漪. 我知道,央视主持人胡蝶是汉中人:写<步步惊心>的作家桐华 ...

  • “教的曲子唱不得”:消极积极,一念之转,需要刻意训练

    之前连续涂鸦谈论积极心理学,提出三个积极理念,即积极关注.积极归因.积极行动.这些理念,说出来容易做到很难,检验标准就是从小事情做起来做到它. 举生活例子. 朋友询问车子年检事宜,帮助搜索了附近车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