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望远镜发现18颗“新”的系外行星,我们离系外生命更近一步
科学家寻找类地行星、系外生命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近些年来,世界各国也发射或者建造了更多先进的望远镜,扩大人类的视野,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另一个家园。
200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旨在寻找更多的系外行星,扩大人类找到第二家园或者系外生命的范围。
开普勒望远镜寻找系外行星的原理,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我们知道,恒星是自身就能发光的,行星自身则不能发光。当一颗系外行星在恒星和我们视野之间掠过的时候,会导致恒星的光有一点点变化,这就类似于月球挡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导致了日食一样。
说起来,原理好像不难,但是实际观察非常难。因为,它们和地球的距离实在太遥远了,在地球看来,它们都只是一个点而已。系外行星又比恒星小得多,造成的光度变化其实非常微弱,相当于看上万公里以外的一个电灯泡前是否有一只蚊子掠过一样。因此,这对观测设备的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
因此,即便是像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这样先进的设备,也无法观测得特别准确。
最近,NASA在回看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过往数据时,有了新的发现——18颗被遗漏的系外行星。
这些行星之所以被遗漏,关键在于科学家们以前的算法不够先进。利用最新的、更准确的算法,科学家们捡到了这18颗“沧海遗珠”。
这次新增的18颗行星,体型都相对较小,最小的大约是地球的2/3,最大的也大不过海王星。它们体型太小,对恒星的光度影响不大,因此在以前没有被发现。
不过,在这18颗行星中,只有1颗位于宜居带内,它的编号是EPIC 201497682.03。科学家未来会详细关注,以确定它表面是否有液态水。
同时,这次重新的计算过程只针对2014-2018年的数据。如果科学家再回看2014年以前的数据,或将发现更多的类地行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