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宇宙深处的“小黑洞”,填补了黑洞的空白

在宇宙中,黑洞一般分为四类,由小到大分别是微型黑洞、恒星级黑洞、中等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其中,目前人类发现的主要是两种——恒星级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

除了微型黑洞是推测出来的,又因为属于量子级别暂时无法观测之外,黑洞行列中还有一处空白,那就是中等质量黑洞。

黑洞的类型被“拦腰截断”,有大的有小的,却没有中等的,让科学家非常困惑。

不过,最近科学家在遥远的宇宙深处发现了一个黑洞,填补了这个空白。

在距离我们1400万光年的位置,有一个矮星系NGC 4395。所谓的矮星系,就体积比较小的一类星系。

在此之前,科学家们对这个星系就比较关注,因为它有一个活跃星系核。活跃星系核指的是一类中央核区活动性很强的系外星系,其核心究竟是什么,目前推测不一,其中一种情况就是黑洞。

这类天体非常活跃,能量巨大,因此吸引了科学家的大量关注。NGC 4395作为其中的代表,也少不了被科学家反复观测。

此前,科学家认为,在它的内部,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质量大约是太阳的40万倍。而最近,韩国首尔大学表示,该校物理天文系禹钟学教授研究组发现,这个黑洞的质量被高估了,其实际质量只有太阳的10000倍左右,是一个标准的中等质量黑洞。

一同参与测量的密歇根大学的天文学家Elena Gallo,在利用黑洞吸积盘的辐射来计算其质量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计算的原理是这样的:

黑洞本身虽然不发光,但是被它吞噬的物质在加速下落时会放出热量,导致发光,所有这些物质以盘状结构螺旋下落到黑洞内部,所以这个明亮的区域就是一个盘状的结构,被称作吸积盘。而在吸积盘外面,还有一个更大的物质云,被称作宽线区域。吸积盘放出的光和其他辐射可以导致宽线区域物质的原子不断受到高能作用,出现发光等变化,然后再恢复平静。通过宽线区域物质的能量涨落时间变化,科学家可以知道它与吸积盘的距离。而这个距离,可以被用来计算黑洞质量。

最终,他们得出了这个黑洞质量的最终数据——10000倍太阳质量。

这个质量和以前在星系中心发现的黑洞相比,小得有点可怜。以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为例,其质量是太阳的400万倍。放眼整个宇宙,质量达到太阳100亿倍以上的黑洞也比比皆是。可以说,NGC 4395黑洞和它们相比,有点迷你了。

这对于天文学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这填补了中等质量黑洞的空白,让黑洞不再存在断档。

这就好比你走在一个商场里,放眼望去,整个商场只有100斤以下的胖子和300斤以上的胖子,没有100-300斤之间体型的人,怎么可能不觉得怪异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