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碳中和”全面爆发,题材炒作要注意两个核心指标
导语:在缩量震荡行情中,主题投资通常会占据上风,在主题炒作时要关注全局和微观两个方面:全局方面需要关注市场风格是否会出现转向,以及指数是否会再次大幅度转弱;微观方面需关注龙头股加速之后是否出现缩量,以及二线跟风股何时高开低走。
一轮主题炒作,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主题的萌芽期,这个阶段高层已经有政策出台,但是由于市场风格不在主题或者是未引起市场足够重视,所以只有零星个股出现,并不是市场主流。
比如“碳中和”和“碳达峰”,在去年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被列为2021年8项重点任务之一,但是当时各种“茅”正风头无两,“价值”投资是那个阶段的市场风格,所以根本轮不到“碳中和”主题表现。
第二阶段是主题的发酵期,当前一个阶段的风格破灭,市场转向寻找下一个机会时,恰逢此时又刚好各种消息铺天盖地而来,于是主题开始发酵。
“碳中和”主题正是在各种“茅”倒下之后,“价值”风格被打破,市场开始四处寻找机会,在周期股中折腾了一通后没达成共识,然后找到了“碳中和”的突破口,恰逢此时,“碳中和”的任务部署,从中央到各个部委再到地方省市,消息越来越多,媒体和分析师也开始转向研究题材概念,放弃“价值”投资,从而使题材爆发。
这个阶段其它行业并不是没有重大消息,而是由于市场的“群体性”特征,媒体专门写热点,这样关注度高,分析师写与热点相关的主题也容易引起重视。在舆论的推动下,整个主题开始受到全市场关注。
第三个阶段是题材的疯狂期,这个阶段高标绝对龙头已经确立,二三甚至四线股不断轮动,在极热行情中,还会出现龙二、龙三、龙四等,这个阶段是一般散户最容易赚钱的阶段,只要敢买一般就能赚钱。这个阶段市场不管是真题材还是假题材,只要有个故事的股票就能涨,甚至有些可能因政策受损的股票也涨,比如“碳中和”、“碳达峰”,真的要达到目标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对于一些传统高耗能企业来说,有的其实是受损的,但是市场不管以后,只看当下,有点类似炒期货。
第四个阶段是主题的破灭期,这个阶段对于散户来说至关重要,千万别“没赶上吃饭,赶上了买单”,要在题材破灭之前脱身而出,首先要知道题材破灭前有什么特征。
首先,我们要明白,炒题材就是炒题材,炒题材不看基本面,就看故事、情绪面和技术面,甚至技术面都是次要的,如果看基本面炒题材,在“理念”上就已经输了,题材是游资所为,游资有游资的手法和理念;“价值”是机构所为,机构有机构的手法和理念,用机构的理念选游资的股票,要么选不对股票,要么最后捂了个“假价值股”,被套好多年。
所谓题材,是众人心中形成的一个虚构的远期共识,然后通过快速拉高去兑现远期共识,有点类似于一张远期期权合约,其实这张期权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有价值的是你相信它未来的故事。
其次,在微观情绪和技术上,题材破灭之前通常有两个特征:
1、龙头股开始一字封板或者加速时缩量,这代表抓龙头的资金已经开始抢筹,市场情绪接近巅峰,同时因获利筹码未被充分交换,会导致锁仓主力资金获利幅度快速增加,以后抛出的时候因获利幅度很大,会不计成本的砸出。目前“碳中和”概念已经出现了这一个特征。
2、二三线跟风股出现“大面”,市场微观情绪恶化。一轮行情中,无论是“价值”炒作,还是“题材”炒作,龙头一定是最后才倒下的,这也正是为什么鲲鹏哥一直说炒题材时“死也要死在龙头上”,在龙头倒下之前,二三线股会出现从“小面”到“大面”的情绪恶化,也就是跟风买二三线股票的人开始赚不到钱了,就会导致后续跟风力度不足,进而导致题材炒作破灭。
还有一种原因是“掩护出货”,无论是价值还是题材,都会打出一个“精神领袖”作为市场标杆,一般投资者通常会以“标杆”是不是倒下,判断这个题材是否结束,其实这种判断方法刚好是反的,主导资金也正是利用散户这种心理掩护出货。
目前“碳中和”主题的这个特征还没有出现,一旦出现,一定要极其重视。
一个真正成功的投资者,无论是“投机”还是“投资”,最重要的是确立自己的投资风格和投资体系。市场风格不断的轮转,我们需要做的是当风格轮到我们的时候抓住时机快速赚钱,市场风格不属于我们的时候就静观其变、潜心学习、完善体系,这样才会有沉淀,长期下来才能真正在市场中赚钱,千万别一会长期价值投资,一会学景气度选股,一会判断风格,一会学游资短炒,到头来什么都不会,还错把价值当题材短炒,把题材当价值长抱。
买股先排雷,"鸿鹄观市"公众号早晨九点半之前发出的"投资避雷针",一定要看,避免踩雷。
如果喜欢鲲鹏哥的内容,请在右下角点赞、“在看”和转发支持。
-------------------------------
建立系统、完善的投资体系,是散户投资者在市场中生存、获利的唯一途径。“鲲鹏哥新缠”正式上线,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进入。(学习“鲲鹏哥新缠”之前,请先学习初级课程“缠论十讲”)
免责声明:本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不代表所供职单位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