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直击︱中华文化中的微缩景观:成语(1)

西汉时期,邹阳有一次因为受人诬陷,被梁孝王关进监牢,准备处死。邹阳十分激愤,他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荆轲冒死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可是太子丹还一度怀疑他胆小畏惧,不敢立即出发。卞和将宝玉献给楚王,可是楚王硬说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他的脚。李斯尽力辅助秦始皇执政,使秦国富强,结果被秦二世处死。所以说:'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意思是说,双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到头发都白了,也还是像刚认识时一样 ; 真正相互了解,即使是初交,也会像老朋友一样。梁孝王读了信后,很受感动,立即释放了他,并当作贵宾接待。
这个小故事便是成语“白头如新”的出处了,意思是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圈考点】
2020年高考试题中,直接对成语考查的有全国Ⅰ卷、全国Ⅲ卷、天津卷、江苏卷、浙江卷等,有的考查成语的语境义与近义成语辨析(全国Ⅰ卷、Ⅲ卷),有的将成语与其他实词结合在一起考查(天津卷、浙江卷),有的考查近义成语辨析(江苏卷)。
成语题的考查,从题型来看,一直都是以单项选择题(选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的形式出现,赋分3分。形式主要有四选一(从四个成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后来转为六选三(六个成语中选三个正确的),所考查的成语大都是常见的。
但近年来有所变化,考查形式越来越灵活,将过去放在独立的句内完成对成语的考查方式,改变为放在一个语段材料内,还融成语、语病、连贯等考查于其中,更加突出对考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也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成语材料选择来看,近年来大都是关注国家大事,关注文化传统,有利于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科学素养的材料;或者贴近现实,来自生活和学习之中,如2020年全国Ⅰ卷选取了“中国印章艺术”,全国Ⅲ卷选取了“中华文化”,江苏卷选取了“中华文明史”,天津卷选取了“古代旅馆”,浙江卷选取了“弹幕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成语题的考查会更具时代性、社会性、人文性、实用性、综合性,更加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拓宽考生的知识面,提升考生的科学素质和语言、文化素养,注重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密切结合。

【重积累】
不同语境下的成语
成语中有一些特殊的存在,在褒义、贬义的语言环境中都可以使用,给考生辨析理解增加了难度。这里为大家整理一些褒贬两用的成语,供大家复习备考。
按图索骥:本义为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常用来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有些读者,不明此义,常常按图索骥,已近于庸俗社会学。(孙犁《谈镜花水月》)这里用的是“按图索骥”的贬义,表示做事拘泥于成法,不能灵活变通。
他们按图索骥,提审了严家忠,攻下了曹约翰,然后才杀回马枪找到田玉堂。(方之《内奸》)这里用的是褒义,表示按照线索寻找,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瞻前顾后:出自屈原《离骚》中的“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诚然,谨慎的确重要。但如果在采取行动之前我们总是瞻前顾后,那么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根据语意,这里的“瞻前顾后”表示犹豫不决。
为自我提升,故要“眼光要远,脚步要近”;为顾全大局,故要“求精求全,瞻前顾后”。此句中,用的是其褒义。
左右逢源:意思是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做学问如果有丰富的知识积累,那么在需要的时候就能取之不尽。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有时用来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取巧。
这个上海人非常善于处世,并不整天拿着一整套数学思维向封建政治机构寻衅挑战,而是左右逢源,不断受到皇帝重用。(余秋雨《文化苦旅》)这里突出这个上海人做事顺利,得心应手,用的是“左右逢源”的褒义。
到了需要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的时候,就更指着杨巴那张好嘴了。(冯骥才《俗世奇人·好嘴杨巴》)这里用的是“左右逢源”的贬义。
如虎添翼:意思是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也比喻凶恶的势力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
因为匪徒们深知,这两件东西一掌握在姜青山手里,就如虎添翼,再多的人也奈何不了他。(曲波《林海雪原》)这里是说姜青山得到强有力的帮助,力量更加强大,用的是“如虎添翼”的褒义。
这群嚣张的歹徒近来走私了一批火力强大的武器,对他们而言无非是如虎添翼,不知又要犯下什么大案。句子的主语是嚣张的歹徒,走私军火,危害社会,用的必然是“如虎添翼”的贬义。

成语使用的种种限制
成语的使用不仅跟其自身适用的情感色彩相关,还跟其侧重点、使用语境及语法功能等方面的限制挂钩。我们在积累时,若按以下方式分门别类熟记,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使用时具有语义侧重点限制的成语
侧重点这里是指有些近义成语在使用时,常常会受到意义上的侧重限制。主要有程度、范围方面的侧重限制。
①程度不一,轻重有别。
有些语义相近的成语,语气有轻有重,表意有深有浅,在使用上具有轻重差异、程度不一的情况。如:
深思熟虑:反复深入细致地考虑。侧重考虑得多、详细。
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侧重考虑得深远。
饱经沧桑: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侧重于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侧重于历经许多艰辛困苦。
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侧重于看轻自己。
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侧重于放弃自己。
荒诞不经: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侧重于不正确、不合情理。
荒谬绝伦:没有比这更荒唐、更不合情理的了。侧重于超出同类,没有可以相比的。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
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 , 没有深的印象。侧重于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②范围宽窄,大小不同。
有些成语所涉及的范围大,有的成语所涉及的范围小,各有各的使用范围。
津津乐道:谈论时很有兴趣,侧重于说得兴致浓。
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看着、听着或谈得很有兴趣。不仅仅限于谈论。
旁征博引: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侧重于引用的广博。
引经据典:指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侧重于经典书籍的引用。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无需宣传 , 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适用于消息的传播。
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适用于任何事物。
2.使用时具有使用对象限制的成语
就对象而言,有些成语的对象有其固定性。
有的是只能用于夫妻之间,如“举案齐眉”等。
有的只能用于上级对下级,如“不耻下问”等。
有的只能用于女性,如“千娇百媚”等。
有的只能用于人(或物),有的则人和物皆可用,如“卧薪尝胆”只能用于人,“汗牛充栋”只能用于书籍多,而“泥沙俱下”既可以形容人也可以形容物。“鬼斧神工”只能用于大自然,“巧夺天工”只能用于人。
3.使用时具有特定语境限制的成语
成语的使用离不开特定的语境,有些成语在使用时,只能用于某种特定的场合(或语境)。
如“鼎力相助”,只能用在表达感谢他人的语境中,不能用以描述自己帮助他人的语境中。
还有些成语在使用时只能用于否定句中,不能用于肯定句中,比如“望其项背”。
(未完待续)
来源:《语文报·高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