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祁家湾,黄陂还有哪些战略储备用地,目的又是为何呢?

所谓黄陂战略储备地,即从黄陂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某地方未来有极大可能会开发建设,但短期内仍然维持原状的区域,就小编过去所知道的,祁家湾街道东南区域就是属于黄陂的战略储备地(某种程度上来说,武湖三里桥其实也属于战略储备地,未来长江新区拓展的区域)。
下图为黄陂去年公布的2035规划图,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祁家湾靠前川和横店的部分属于规划中的战略后备区,但图上其实还有一个地方也是战略储备区,只是过去默默无闻,大家没有注意到罢了。
这个地方就是318国道以北,涵盖了前川和六指街道的各一部分。

01

网友的留言让战略储备地浮出水面

有网友在城市留言板上留言,建议把预订位于前川和六指街道之间的战略储备地,换到新十公路沿线,想法不错,但可惜的是,他应该不知道要换的地方遍布基本农田,而黄陂要把基本农田变更为城市建设用地难于上青天(现在,基本农田变更需要G务院批准,难度可想而知)
网友的留言摘录如下:
建议将滠水河以东蔡榨和六指交界处的战略预留区改为旅游绿化用地利于和北部旅游区连片发展,新十公路两边合武铁路以北到武湖村的优质地块改为战略预留区作为工业住宅用地储备,这样前川和南部市区就能融城连片发展工业住宅!
网友设想的新战略储备地位于下图中绿色区域
官方的回复简单明了,网友建议的区域内有高速铁路和公路贯穿其中,地块被分隔得支离破碎,如果要建设的话,交通投资巨大不说,地块的价值也很难得到体现。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从新十走过的朋友应该都能体会啥叫铁路妨碍了地区发展,合武铁路,京广铁路,京广高铁斜着穿过滠口街道,黄陂在这个地方每修一条公路都要穿过铁路,建设成本巨大(新十公路拓宽工程,计划全线拓宽为双向6车道,但因为搞不定京广铁路桥,只能原有的4车道不改造)。
京广铁路到合武铁路之间确实没办法开发建设,但合武铁路以北,沿新十公路两侧的地块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完全可以开发建设为城市,之所以不能,回复单位没有明说,其实就是搞不定基本农田。
G方回复摘录如下:
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黄陂区南部地区(不含武湖、三里、大潭等)和前川新城被纳入武汉三个副城中心之一的临空副城范围内。
网友提及新十公路两边、合武铁路以北区域位于前川新城与南部地区之间,该区域范围内武大高速、西河南北向贯穿,地块分割严重,并且跨合武铁路、武大高速、西河等两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地块利用价值较低。
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该区域结合滠水河、西河打造大型郊野公园,以满足南部地区与前川新城休闲娱乐需求。

318国道以北景象

021

六指的战略预备地也不错

总结一下,黄陂的规划里,有两块战略预备地,一块位于祁家湾,一块位于六指,祁家湾的预备地,服务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六指的战略预备地,则是未来长江新区往黄陂的拓展之地。
在2019年之前,小编觉得祁家湾的这个战略储备地要开发起码10年以后,因为横店和前川的工业都远远还没有饱和,但随着今年国家级武汉临空经济示范区有望批准,天河横店的开发速度必然加快,3-5年内,祁家湾的储备地块很有可能就会上市了。
至于六指的这个战略储备地,相对于祁家湾来说,开发的前景或许没有那么明朗,但也不会长期荒废不开发,毕竟这个地区临近长江新区高铁站,只要这个高铁站建成,此战略储备地想不开发都难。
下图为六指战略储备地地理位置图(长江新区高铁站位置仅供参考)

03

网友想法里,希望前川往南,滠口往北,两个街道的城市建成区能连通起来,这样黄陂县城也就和汉口实行了融城。
这个愿望在2035年以前肯定是不可能实现的(以后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且不说新十公路沿线有大片基本农田,未来城市建设的思路也不再是摊大饼,而是在主城区和新城之间建设大量的绿地,除了改善空气,也提供给居民更多休闲场所(主城区和新城之间的交通用地铁,快速公路进行连通)。
下图为武汉市2035规划图上黄陂城市部分,很明显地能看到黄陂的几个城镇都是互不连通,独立发展(前川南部到时已经和横店东北部距离很近了)。
其实,黄陂的城市,很像深圳的关外,深圳关外的每个街道都是一个中小型城市,都有自己的商业中心,街道和街道之间并不是完全连在一起的,但和黄陂不同的是,深圳被分成一个个卫星城市,是地理环境所决定,山地太多,没办法摊大饼,而黄陂,则是被铁路设计人员搞成了这样(如果黄陂没有铁路,整个南部之间不会有任何割裂)
小编觉得吧,黄陂县城和汉口融城的想法可以休了!
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