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 “燃灯·素食”
马秀华 摄影/撰文
当今,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关注并接纳“素食”这一健康而高雅的生活饮食文化。素食餐饮我进过的不少,素食花样我吃过的很多,但这家特殊的素食火锅,仍然吸引着我,不得不去探访和尝鲜!第一、它是寺院创办和管理的(宗教事务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可以依法兴办公益慈善事业。”)。
说到这里,多说一点,素食和“素斋”并不是一个概念,素食,往往特指不吃肉类;而“素斋”除了不吃肉,还不吃我们通常少不了的“葱、蒜、韭”等这类菜品,更苛刻的是,这里不能喝酒和抽烟了。毋庸置疑,素食斋还具有修心养性之功能。第三、社会慈善公益与佛门施舍供斋相结合,共同打造“素的·生活”之理念。
第四、也是特别吸引我食欲的地方,所有菜品、食品,都是从西峡深山区农民家里买来的,价给的很高,但不准你上化肥、打农药,象蒸馍用的的小麦、熬稀饭的玉米、豆类等等,还不准你使用转基因的种子。
——由西峡燃灯寺首创、面向社会开放的“燃灯素食斋”(熟悉的人知道,就是原来的寺山宾馆),不熟悉的人可以告诉您,他就在寺山公园南门(老灌河桥西头)。
管理这个素食斋的老总是一位“老”居士——王小勇总经理,我们认识10多年了,他辞掉原有的工作,发心弘扬燃灯素食斋“素的生活”文化。中午我们在一起品尝火锅。
是的,桌子上的菌类,我都没见过,是山里采下来的不知名的野生新鲜菌。其实,最好吃的莫过于大厅里的农家饭了。大颗粒玉米糁,不知道掺和着啥野菜,熬的喷喷香,诱得我早餐吃了两大碗。
还有小馒头,麦香味,酵子香味,在城市里多少年都没有闻到过似得,不由得把我爱吃的“萝卜丝烧粉条”都省下了一半。
这里提倡光盘行动,所有员工从自身做起。
有句话叫“环境改变人”。看,下图这位时尚女郎,受到感召后,稀饭还没有喝着呢,就用最后两口馒头,把盛菜的盘子来回转了几圈,擦得个干干净净(擦盘子的馍,当然是吃下了)。
稀饭没顾着喝呢
菜盘子擦得可是干净
下边两幅图片,我先让朋友看了,朋友咋说?他竟然问我:是不是你摆拍的?我调出拍摄数据,对他说,这是当天晚上我发现后,怕惊扰他们,用长焦镜头偷拍下来的。王总说,他们每天晚上,都会细心地用抹布把地面擦一遍。
厨房卫生是第一位的
每天如此,下班前
拖一遍、趴下手再擦一遍
饭菜上来了啊,我独自打好饭菜,放好餐桌上,等着王总过来一起吃饭哩,咋看员工们都往旁边的大厅走去。我急忙拿起相机,抓拍了这一个镜头。
原来,他们做好饭菜、摆好饭菜,在开饭之前,无一例外地要齐诵“感恩词”(不妨抄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他们对面没见贴字,手中也没有拿稿,然而背诵得整齐有力、直触心灵。
王总领我们到四楼禅茶文化大厅,品茶中,介绍了燃灯素食斋的文化理念和发展规划。我突然转换话题,提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问题:这里接待过婚宴(之类)么?我是想,亲朋好友们递了礼金,吃桌素菜,连一片儿肉都见不到,中吗?王总笑着说,还真是接待过几拨呢,这里面有一个核心问题,你一定要给客人讲明白一个道理,“讲 明 白”很重要。明白了,大家没有不能接受的!
走下来到一楼,员工们正忙碌着在大厅里布置开业的场景(据说国庆节(仲秋节)开业)。好温馨啊! 大厅的音响播放着悠扬的不知啥乐曲,反正听着舒心、清心、又静心。
旁边的墙上,鲜红的条幅已经挂上了。什么“999祈福供斋”?本店开业后,每天午餐提供100位免费素斋(包括我们给县城特殊岗位上班的人们送达免费素斋)。一方面,我们倡导社会各界慈善爱心人士捐助。另一方面,我们给佛家弟子开辟一块福田,提供一个做功德的机会。因为每天中午100人的素斋直接成本费用至少是1000元,所以我们把“999”元作为慈善、供斋一次的起点。王总还介绍了其他感恩回馈的优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