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篇——潜口民宅
“原拆原建、整旧如旧”重现了徽州古村落历史文化风貌
明清两代住宅、祠社、路亭、石桥、牌坊的实物展示
他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装修大、小木作的基地
时代:明元代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潜口村
传说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名潜)曾隐居此地,后人为纪念他,便将村庄名为潜口。走进潜口民宅,犹如走进五百年前的徽州。潜口民宅位于黄山第一峰——紫霞山麓,
安徽黄山潜口明园民宅门
1984年起,国家与当地政府将原散见于徽州区和歙县各地的十余座岌岌可危的明代建筑拆迁复原、集中于此,“原拆原建、整旧如旧”,包括山门一套,石桥、路亭、石坊各一座,祠社三幢,宅第四幢。山庄占地17200平方米,布局精巧,景色清幽,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重现了明代徽州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风貌。
潜口曹内厅内院及回廊
山庄门厅为三开间门廊,高檐如盖。不远处有小溪环山,溪上横跨有单孔石拱小桥,名“荫秀桥”,桥的一头是尼姑庵,另一头是鸡犬相闻的村庄,“荫秀桥”三字,半为阳刻,半为阴刻,故又称“阴阳桥”。
过了桥便是明嘉靖年间的方氏宗祠“石牌坊”,牌坊正面无题字,只雕着一个龇牙咧嘴的“鬼”,手执一支笔,脚踏一只方形大斗,“鬼”与“斗”合为“魁”,牌坊背面刻月宫桂树图。寓意家族子弟魁星点斗,蟾宫折桂,荣华在即。
循道登山,路有一方亭,四角高翘,名“善化亭”,取“善化贤良释化愚”之意。亭上刻有一副对联:“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从容步出;急不来的心事,想一想,暂且丢开”。
顺山势北转,即见高雅古朴的“乐善堂”,原系潜口镇汪姓子孙所建,二进三开间,无楼。前后进间设有天井,明代徽州民居家家如此,谓之“五岳朝天,四水归堂”,不仅是通风采光的需要,还图“肥水不外流”,聚水如聚财。正堂20根大柱巍然挺立,气势非凡。
北面毗连“曹门厅”,原为潜口镇汪曹后裔的支祠,九开间的门庭一字形展开,八根献柱整齐划一,庄严肃穆。穿过门前石坪顺势而下,有“司谏第”,是江南现存明代最早的砖木结构建筑之一,系明永乐初进士汪善孙辈祭祖所建宗祠。中间天井设池,四周绕以石柱,中架单孔石拱小桥。该祠构架宏大,雕刻精美。
山庄北侧为一组始建于明中期的宅第:保留了元代营造手法的吴建化宅,一进二层三间两厢式的方观田宅,徽雕精美的方文泰宅,一脊翻两堂逆向式三间两进二层、砖木结构的苏雪痕宅和商铺、粮仓等。徜徉一座座古屋,犹如穿越到明代,四处皆是那个时代的气息,在短时间内汲取了具象的古建筑知识。除了这片明代建筑,在紫霞峰的另一侧也扩建了规模很大的“清园”,原拆原建了数栋清代皖派民居,使潜口真正成了明清建筑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