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人生哲理(3031)
人生哲理(3031)
转载摘录 妮子 雷瑊君及新浪微博
人要心静,言多必失,喋喋不休不如观心自省,埋怨他人不如即听即忘,能干扰你的,往往是自己的太在意,能伤害你的,往往是自己的想不开,你若平和,无人可恨,你若不究,无人能扰。
一世尘缘,淡不去的过往,忘不掉的情怀。烟花落处,没有悲凉,没有忧伤。光阴似箭,莫叹人情冷暖,事态炎凉,且看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日月如梭,莫叹青春易逝,容颜易老,且听流年若水,岁月如歌。在流年里不变的山高水长,那深深浅浅的流韵,古镇风光小桥处,总有一番小舟轻轻荡漾,在湖光十色里泛舟,荷花绽放着沁肺的芬芳。“仰看穹天漫漫,俯视碧海潮生,坐观潮起潮落,笑傲人生百态”。
每个人都会遇到难处,也需要关心和安慰,但有些时候,只需心知而不语破。而此时,明知不问,知而不言,才是你人格魅力的升华。有时不直接将问题说破,隐晦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给人以启迪,不仅维护了对方的面子,还让其感觉到了你的真诚。
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作之不止,乃成君子。智者在给予批评或建议的'时候,总能很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既达到了目的,又顾全了对方的面子。真正的修养,不仅是宏观的道德,更有那些细节的温度。有了这细节之温,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温情,生出了暖意,有了这细节之温,凡事更加完美,更能感受到人性的尊严。
人生旅程中,没有人会一直保持顺风顺水。没有几个人,不是一路跌跌撞撞,磕磕绊绊的行走,谁都难免有败走麦城的时候,也难免有陷入低谷的时段。有时候,有些笑容的背后,其实是饱含着泪水和辛酸的,你要学会理解他的软弱,他的痛苦,和他的不容易。千言万语,不如不问,不如不言,才是最大的安慰。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俗话说:“揭人不揭短。”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要揭别人的短处,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一点过失都没有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虽然他们时刻都能看到,但是他们想尽量把短处隐藏起来,因为这是他们最不想让世人知道的事情。有时不直接将问题说破,隐晦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给人以启迪,不仅维护了对方的面子,还让其感觉到了你的真诚。在不伤人自尊的情况下,使人领悟自身的缺点,领会你善意的良苦用心,既较好地改掉了自己的毛病,又体面地下了台阶。
真正有修养的人,从来明知故问,因为他们知道:每个人都不想直面自己曾经的短处,那个时候的他们也是最脆弱的时候。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对的时间说对的话,即便知道真相,也不会贸然出口,因为知而不言才是大智慧。
慎独,是一种人生境界,在孤独中保持自我,同时在孤独中不断修炼自我。慎独,就是自己独处的时候,依然谨慎不苟。《老子》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做任何事情有始有终,慎之又慎,如此,才不会有差错和失败。为人处世中,“慎”十分重要。人这一生,只有懂得慎言、慎行、慎独,修炼好三慎,人生路上才能更加安稳从容!
《周易》中有这样一句话:“吉人之辞寡。”精神层次越高的人越是懂得慎言,看破但不说破,知人却不评人。慎言是一种极具责任的做法,它不是欲说还休,不是沉默不语,而是经过冷静思考后的分寸和理智。人这一生,说话是本能,会说话则是本事。懂得慎言,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更是人生路上最高级的修养。
在事上磨练,要以修心为重王阳明也曾说过:“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只有在逆境的磨炼中才能有所成就,这就是在事上磨练的含义。它要求我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统筹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超越自我,而不是读死书。真学问,我们可以称其为“学道”,即“坐而论道,起而行之”,这就是王阳明提倡的“知行合一”。
赞 (0)